读记133丨刘树勇《老树作品的背后》


老树,60后,在大学里教书,大一开始正式学画,工作后学习摄影、书画、各类中国文学研究项目,很有意思的人,你说他懂得生活嘛,好像又不对,看他的画,他的文字,有股酸味。

这个人做文学研究,说出国人的知识构成普遍是由阅读建立起来的,阅读获取知识的介质就是文字语言。未来的5G时代会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吗?在我与孩子这一代可能暂时不会,再下一代难说,孩子这代有我们家长限制了手机,如果以后满世界都是视频网络时,还有可能限制吗?想想这个转变我不由心生恐惧,但书中却提出了哪一种效果更好的意见想法。

老树在书中多次提及死亡的感受,正如佛说,凡着有相,皆为虚妄,一切有为法,都不过是梦、幻、泡、影。人又能在这里折腾些什么呢?但看他的作品,他的阅历,却是尽其折腾而出,这种人要不是如此努力地画画,做研究,能出这样的书吗?老树自称不配文人。一个只喜欢一个人在地下室孤独作画的老头,却在俗世走红。

“人很复杂,在世界上很难受,我们喜欢自然,我们喜欢养兔子、喜欢养狗,喜欢养花,这都是很好的,我们通过跟外在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建立更多,更紧密的关系来确认我的存在,这就是我认为特别好的方面,和你最切定的人,最切定的生活产生关系,别想那些遥远的东西。”

老树的精神:“把有限的生命,做好我自己喜欢的事情。”

老树的毛笔字很特别,像是故意要写出童趣,故意不往名家正经写法走,写得像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老树的画,有时感觉特别文艺,有时文字感觉特别酸。

书中提到中国教育带给大家很大的误解,对艺术教育,也就是美育不重视,仅侧重功能性的教育内容,他的个人经历走过来是真实感受到艺术是唯一让他活在这个世上,可以让自己内心柔软的一个部分,人并不能是靠竞争来获得存在感的。

这方面我了解不多,学书练字后打开了一个大世界,艺术、书画、审美过去觉得很远的东西,现在接触,不止时间有限,能力更是有限,经先生改造,把主阳台封窗,把我的茶桌往边角一放,阳台成了我的练字台,放置一个竹托盘,泡茶给两父子喝也成了日常之事。艺术在我过去的理解认为那是高雅之事,在阳台写字,这里不是雅室,早上听见楼下清洁打扫的声音,晚上听见别人家训娃的骂声,偶有对面有家特别爱吵架的夫妻,一周两三吵必不可少,这些都不雅,且俗,我本俗人花费不起雅室,就在这里写字、泡茶,转身洗碗收拾,生活不失乐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记133丨刘树勇《老树作品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