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丨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近日阅读中,被一本描写细腻的书给惊艳到了, 想要记录一二。

图片发自App

日本作家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用第一人称视角回忆七年前一家人因为哥哥的忌日相聚在一起的情景,之所以拥有如此清晰的记忆,是由于后来他的父母相继离世,此后再也没有如此团圆的相聚。透过一个小小的家庭一天的聚会,是枝裕和精准地捕捉到家人们彼此间最可贵的情感,缓缓道出对于亲人说不出口的话,或是来不及说的话。虽说是回忆,但是情景细节、心理活动都描写的非常细腻生动,透过他的种种描述能使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幅鲜活画面。成年男子试图和不苟言笑的父亲找点什么话题、一家人回忆起某个家庭成员小时候的趣事、被夸奖的母亲的害羞和暗自高兴、一直在优秀的哥哥和活泼的姐姐比较下想要证明自己的主人公良多……他回忆起那个日子一家人在一起发生的点点滴滴以及联想到后来的一些经历,深刻地意识到——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生活中像主人公一样常常会引发我们“再也无法挽救什么”、“每次都这样,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早知道的话……”的感慨也时常会有吧,在面对工作、机会、感情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我们逐渐衰老的父母的时候。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己身上的责任不断增加,以及自己组建家庭,投身于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等等,我们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成年人,心里好像总会有一种父母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的错觉。但是,当我们需要面对父母的衰老甚至死亡的时候,我们可能又变成了无助的孩子,那种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就会拥有的一种莫名安全感也消失了。

“双亲会老,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会死,多半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没能与他们的衰老或死亡发生一点联系这件事,对我来说如鲠在喉。”

“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之后,我就再也不是某个人的儿子了。”

是的啊,如同主人公良多的经历,对于成年人而言父母逝去的时候,他们就再也没有身边能够被叫做爸爸妈妈的亲人了。我曾感受到过我的一位老师的这种心痛,那种因为想着过两天再去看父亲也没什么关系的想法,导致不能在父亲临终前的的重要时候陪伴着他们,后来突然之间面对父亲的离世,心里悲悔交加,但是又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尽情发泄自己情绪,要继续正常的工作、照顾家人。每一个遗憾故事都好像在为我们敲响珍惜的警钟,只是这声音有人听起来很近,有人听起来很远。

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以前上学的时候节假日都喜欢跑很远,总觉得家人会一直在家里,好像路上的风景怎么都看不够。今年突然觉得风景倒成了人的陪衬,去见什么人,路上又遇到什么有趣的事,这些反而记忆的格外深刻。顿生出一种感悟,节假日这种日子的最好搭配是和家人、朋友一起,聊聊日常,陪伴着做些琐事。大抵是工作这两年在家的日子太少而明白和家人一起的时光的珍贵了。

对于在外很远工作的人来说,一年也难得有几次能够回到父母身边呆几日的假期。希望在被时光推动着步履不停的日子里,能多一些和父母的联系与对他们的夸赞,在“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前多一点行动,少一点感叹。

时光总是不停地向前,回忆、懊悔在逐渐积攒,被推动着步履不停的日子,能够静下心来回忆和思考,也是难得的幸福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步履不停》丨人生路上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