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各地政府、龙头企业的不断入场,氢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
而点起这把“星星之火”的重要城市便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十年之前,氢能在国内还无人问津时,广东佛山市便率先踏入氢能领域,如今已成为国内的领先者。
然而,除了佛山、广州之外,以“开放”、“先进”著称的珠三角其它城市的氢能发展力度却远不如国内其他城市,甚至在全球氢能区域化的趋势之下,已经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01
“拓荒者”佛山与“技术控”广州
珠三角地区是国内较早关注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便是佛山和广州。
佛山关注氢能的契机出现在2009年,作为中国制造业名城,佛山从那一年开始对粤西北欠发达城市云浮市进行帮扶。
如今响彻全国的佛山(云浮)氢能源产业基地便是从那时开始萌芽。
2015年年中,佛山、云浮的氢能产业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以广东国鸿氢能公司在云浮工业园的注册为起点,佛山、云浮的氢能产业开始急速发展,并成为国内知名的氢能产业领先发展基地。
佛山是国内最早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也是目前拥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城市。在近四年的发展过程中,佛山不断打破限制,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成功经验。
2018年3月,佛山获批中国氢能产业标准化创新基地。而在氢能产业的“混沌时期”,掌握标准绝对算得上是极大的优势。
2019年7月1日,中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落成,开全国油、氢、电合建站的先河。
此外,佛山还正在计划在全国率先推动输氢管网的规划建设,这对氢能产业而言又将是一次创举。
纵观目前国内氢能产业现状,佛山可以说是一位拓荒者,它用诸多的尝试和探索,打开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大门,填补了国内诸多空白。
作为中国氢能产业的拓荒者,佛山还在持续发力。
据了解,佛山未来将设立10亿元氢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30亿元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大手笔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佛山及周边城市所擅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将成为最主要的突破口。
与佛山相比,广州的氢能发展则像是一个“技术控”。
凭借先天的产业优势,广州将发展目光聚焦在氢能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上,力图通过技术获取产业话语权。
2017年10月,广州举办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会议上一举签下六大氢能项目,这是广州首次大规模“触氢”。
实际上,广州真正开始走技术流的路线开始于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广州开发区建设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借此机遇,广州开始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黄浦区氢能产业,打造“中国氢谷”。
如今,广州黄浦区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进行的有声有色。
此前引进的加拿大工程院叶思宇院士,牵头联合广州氢丰能源、鸿基创能、雄川氢能等公司筹建了氢能创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用低铂金催化剂、电解水制氢与车用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工作。
今年6月,业内龙头企业鸿达兴业在广州挂牌成立氢能中心,致力于氢气制储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推动广州市氢能产业的再度提速。
除了挑大梁的佛山和走技术路线的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中山等其它珠三角城市在氢能领域表现平平。他们此前更多关注于新能源汽车方向,未来预计可能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入口,切入氢能产业。
02
氢能的下一步:区域化
氢能产业的火爆引得各地一哄而上,纷纷提出发展规划。产业萌芽初期,单打独斗成了国内氢能发展的常态。
但随之而来的困难也逐渐涌现,成本过高、规模过小、产业链不足都成为了限制本地氢能发展的因素。
怎么办?
国内有两个地区率先觉醒,决心以氢能区域化发展来解决问题。
其中第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全国众多推动氢能发展的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谓群星闪耀,上海、苏州、南通、如皋、宁波、嘉兴、张家港等一众城市的氢能布局都十分抢眼。
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单个城市独自发展氢能并不经济。因此,长江三角洲提出以区域化思路发展氢能产业。
今年5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规划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间带状及网状加氢基础设施为建设重点,兼顾重点城市市内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加氢基础设施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协调平衡发展为目标。通过协同示范、互通联动打破目前氢能产业困局。
紧接着,长三角氢能基础设施产业联盟在6月落地。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区域化发展氢能的地区,长三角此举无疑将加深各氢能城市的产业协作,一体化局面的形成也将大大增加该区域在全球氢能市场中的竞争力。
除了长三角外,山东省也在近期表示将以全省为单位,各城市合作发展、合理分工布局,推动氢能产业的共同发展。
实际上,区域化发展并非国内的独创之举。
目前,全球主要氢能发展地区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区域化发展的方式。
早在2011年,日本就提出以四大都市圈(东京、中京圈、关西圈、北九州圈)为中心,通过区域合作、官民合作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
美国则以洛杉矶、旧金山为中心,通过高速公路网连接,建立加氢站网络,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德国则在2018年提出氢能区域建设的思路。
可以看出,区域化发展氢能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业内共识。而珠三角地区想要与长三角等地在氢能领域进行竞争,将不可避免地走区域合作的路线。
03
对比长三角,珠三角氢能差在哪里?
实际上,但从现有的氢能产业布局来看,珠三角的产业建设并不比长三角弱。
作为国内汽车产业的两大集聚地,深厚的汽车产业基础使得二者都具有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天优势。
而且,佛山在加氢站环节几乎可以说是领跑全国,使得珠三角地区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上具备底气。
那么,珠三角氢能发展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在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苏州、南通、如皋、嘉兴等一众城市均有氢能布局,可谓“百花齐放”。
相比之下,珠三角则几乎只有佛山“一枝独秀”。这直接影响了氢能在该地区的区域化发展。
尽管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也有相应的产业规划,但与长三角城市相比,发展相对滞后。而珠三角的核心城市深圳对于氢能的重视程度也与上海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异性使得珠三角地区的氢能产业呈现零零散散的局面,难以开展地区间的协作,其本身具有优势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自然也无法施展。
如此下去,就连佛山保持的领先优势都有可能被其它后起之秀超越。届时,珠三角想要再次获取氢能产业的话语权恐怕将十分艰难。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珠三角地区。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氢能热潮中,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这导致成本、规模等诸多门槛成为了城市发展氢能的拦路虎。
但长三角和山东的举措为城市提供了新的借鉴案例:区位相近的地区,可以通过统一组织规划、区域合作,打造更具有竞争力的氢能产业链。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按照区域化发展思路,佛山的加氢站优势、广州的氢能核心技术优势、惠州丰富的工业副产氢、东莞等地的氢能产业装备制造优势协同发展,都将有力推动氢能产业链的壮大,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产业。
当下,凭借粤港湾大湾区发展的契机,氢能完全有可能在该区域取得更大的发展,而各城市之间的联动也将推动氢能成为产业领域的“新港珠澳大桥”。
在全国各地氢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情况下,珠三角地区不能再淡定下去。只有核心城市重点布局,区域一体化共同发展,才能跟上氢能产业飞速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