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有用我的,则将此道行于世。没人用我,便将此道藏之于身。也只有你我二人,能做到这一点了!

子路在旁边听着急了。老师把颜回抬得那么高。颜回成独一无二的了。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呢?

他就找了一个问题:“子行三军,则谁与?”老师,如果您要带兵出征,您带上谁?

“暴虎”,是徒手搏虎。“冯河”,是没船没工具,木头也不抱一根,徒身过河。都是粗勇无谋之事。

孔子说,不怕死的人我不带。我带那临事而惧,知道害怕,能小心谋划的人!

孔子是敲打子路,因为子路就是不怕死,担心他无谓丧命。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

昨天讲到: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说的意思是,要是参加别人的葬礼,或者附近的人有丧事,这个时候吃饭都不吃饱,意思意思就是了。为什么呢?这叫有恻隐之心,有同理心,人家正悲伤的时候,我们大吃大喝,毫不在意,这样不礼貌。

如果当天哭过丧,经历过这种悲伤的事情,那么就不再唱歌了,不再搞娱乐活动了,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同时通过这些,大家也可以看得出来,孔子平常是唱歌的,是弹琴的,是有优雅的喜好的。也告诉我们在没有什么事儿的时候要陶冶情操,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加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也才能够更好的去做事情。

接下来,今天我们讲的这一章,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大智慧,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听,认真的听。

先看一下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这一章里,孔子先是高度评价的颜渊说了一下自己和颜渊的行事规则,用我,我就好好的干,不用我,我也不抱怨,安身立命。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只有颜回和我。

子路听了不服气,就设了一个场景,那假设您统率三军,您带着谁?

孔子听了以后告诉子路,即便我统帅三军,也不能带你啊,或者说,你必须改进,我才能带着你。

为什么呢?孔子说:徒手去搏虎,什么东西也不准备只身想过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死了就死了,这样莽撞的人我不带。

我带的是那种能够看到困难,正视困难,知道害怕,并且能够小心谋划的人。

简单的说一下意思,再给大家做具体的解释。

就是孔子对颜回说,如果有人来用我,那我就好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

如果没有人用我,我也不抱怨,该干嘛干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就只有你和我啊,别人都做不到。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人,他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可是没人赏识啊,我是只千里马,可是没有伯乐,所以郁郁寡欢,干什么都没有劲儿,一副怨天恨地的样子。

这样好不好?说实话不好,如果你真的有才而又能有好的心态的话,早晚会有人用。

如果没有人用你,那你就老老实实的继续提升自己的修养,继续去长本事,继续去修炼和磨练心性,去处理好关系,去做必要的铺垫。

就像当初诸葛亮一样,27岁之前不出山,出山还是刘备千辛万苦三顾茅庐请出的,那为什么诸葛亮有那么大的排场啊?

一个是他本身有这样的本事;另外一个就是他也是通过朋友,通过老师,通过这个周围的人来造势,让刘备不得不三顾茅庐(就是具备这样的才能,不请你不行)。

孔子能够做到不用我则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做不到。这是一种价值观,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的修养。

在前面有个《里仁篇》里,子游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就是对老板,对朋友,如果他不听你的就算啦,如果你老是罗罗嗦嗦、碎碎叨叨的,非要他听你的,一定会自取其辱,反被疏远。

这对应的是用之则行;不用呢,不用我们就不用呗,那是他的事情!我做好我该做的就可以了。

这时候心态很重要。一定要学会放弃,就跟做生意一样,人人都想推销,但是上赶的不是买卖。

也有的人不推销,你给我机会,我谢谢你,为你效劳。你不给机会,我也不纠缠,该放弃就放弃。

有了这种态度,我们才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等待机会。

说实在的,往往很多人说自己没机会,其实不是没机会,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你的修养不够,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我们往往自认为自己比较厉害,但事实上远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专注于提升自己。

那当有机会的时候,要不要抓住呀?当然要抓住。就像孔子到卫国去,明明知道南子作风不好,但是当南子召他的时候,他为了自己能够施展一身抱负,也是不很情愿的去见了南子,这叫权变。

但是当让发现卫灵公和南子只是把他当个门面,当个摆设,并不是真想用它,他得不到施展机会的时候,也没有贪恋那个六万斗的俸禄,也没有非要强求你必须用,你不用,我不走。而是舍之则藏,你不用我就走,我找用我的人去。

孔子周游列国十几年,受尽了穷苦,发现到底是没有人用。

没关系,我回家搞教育去,依然是不抱怨,这是真正的圣人,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仁者。

华杉在这里讲,这是命与道的关系。

君子专注于“道”,就是提高自己,对“命”,命是什么?是机会,则安然待之。

若天降命于我,我必行道。❤️如果没有那命,我一身本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这是豁达的态度。

一般我们容易接受志在必得的思想,鼓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主要是自己心里才想得到,实在不愿意罢休,心不甘,但现实不是这样的!

就看我国几代领导人,差不多都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机会都是命运降临的,不是自己拼命争来的。

相反,那些志在必得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了。

最后,孔子总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具有这种智慧的也只有咱们师徒俩啦。

这个时候咱再谈谈子路,子路是什么人呢?大家都知道他有一身武功,是孔子的保镖,对孔子非常忠诚,一直跟着孔子,服侍在他身边。也非常尽心尽力,非常渴望得到孔子的褒奖,但孔子老是敲打他。

他听孔子那么高的评价颜回,心里就不服气,着急了,说,那我呢?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位置啊?

为了这个,他还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话题:我是武将,我是带兵的,你要是带着三军出征去,你带上谁啊?你应该带我了吧。

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每一个人都非常了解。子路耍的小心思,孔子当然很轻松就知道了,根本就瞒不过孔子的眼睛。

孔子就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这里面说一下暴虎,是徒手搏虎,就是不带工具,直接和老虎干仗。大家想一想,这样赢的几率有多少?武松打虎还带着个哨棒,后来哨棒被打断了,没办法,生死关头他用拳头打老虎,把老虎打死了。

侥幸啊,太侥幸,稍有不慎就不是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老虎嘴里的一块肉了。

有一条大河,你也不坐船,你也不做什么准备,直接就不知深浅,就想过去。不计后果,不怕死。即便你过了河,这也都是粗勇无谋之士,我都不赞同。

关于暴虎冯河,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说你像一只发了疯的老虎一样,直接就想趟水过河,其实意思是一样,就是莽撞行事,不珍惜生命,不考虑后果,没有智慧。

那什么人有智慧呢?孔子强调过说一个人有智慧,他要三者兼具。哪三者呢?

分别是智、仁和勇。

智,也就是要有足够的智慧。

怎么获得?通过学习,通过事上练,经历的事多了就会长智慧,多交流,多学习,多体悟。

仁,就是爱人,爱人悯物。

就是有一颗向善向善的心,要为大家着想,要接近于道。光有聪明,不用聪明干好事儿,就会祸国殃民。

勇,有志有仁还需要有勇,就是敢于去做,有勇气。

有勇无谋是莽汉,有谋无勇是懦夫。智、仁、勇三者兼具,才可以。

就是说,我们碰到事情首先有敬畏之心,要考虑到困难,要认识到问题所在,谋划周详了,考虑全面了,充分做好准备,再去做事,才是成功的人。而绝不是鲁莽行事,只求凭着一身武功,只凭着自己的血气之勇去做事,这样会丢掉性命的。

有句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子路就是这么一个人,结果死就死在这上。

关于子路之死,我曾经和大家讲过他的故事。

卫国发生叛乱,他去和蒯聩谈判。蒯聩却令人攻击子路,子路帽子被打落了,仍然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在系帽缨的时候被杀。

其实那个时候子路稍微灵活一点都不至于丧命,他的死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

为了他的死,孔子非常非常伤心。但那又能怎么样呢?这就是个人的命,不听圣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亲爱的战友,大家一定要记住,就像今天这一章讲的,我们要修炼自己的本领,能够有人用,那我就好好的去做事,如果没有人用,也不要抱怨,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

遇事不要莽撞,徒逞匹夫之勇,不加思考,只身犯险,那样会丧命的。

碰到事情要知道害怕,要谋划周详,要考虑全面。

智、仁、勇三者兼具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不要像子路,要像颜回。

好啦,时间也到了这一章就讲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在这里见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