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9月1日来,我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努力完成“一起写吧300天日更挑战”。
其实,我是老挑战员了,2020年8月的时候,我就为了“抢得”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发起的全国教师公益研修项目“教育行走”2021届营员资格参加了当时的第一季一起写吧300天挑战赛。而且成为了十六名胜利者之一。
应该说是比较优秀、精进的学员,所以在2021年9月的第二季“挑战赛”中被任命为项目的管理员,负责每天的挑战链接发送、检查,并带领着七名优秀的挑战者对每天的挑战文进行小结。
我们都知道:做一件事容易,但坚持数百天地做一件事就不容易。如果认可了坚持21天的不容易,那么更会惊叹——300天怎么做到的!
所以,才取名为“挑战赛”。也正因为不容易,所以第一季的时候由最初的八十多位参与最后只有十六位获胜;也正因为不容易,所以第二季的这期由最初的一百多位参与最后只有现在的七十位不到。
遗憾的是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的这两周突然减少了五六位。我在群里不断提醒、通知,但是确定有这么几位掉队了。
我或者是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美仁们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这个“挑战赛”呢?
第一,走进挑战赛
全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300天”,也就是每年7月21日,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发起的全国教师公益项目教育行走活动之后的后续项目之一。
我们的任务:
每天一记录(500字以上自由写作),每月一精品(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
我们的标准动作:
写文(推荐)+挑战群中接龙(字数、题目+链接)+“教育行走一起写吧”小打卡圈打卡(字数、标题、内容)。
每月精品文还需要登记在腾讯文档(链接入口查看群公告)
总的来说就是“共写”“不停地写”,而且一写就是300天。
至少500字,300天的写,这是什么概念?不言而喻。
倘若你很“功利”地问我,胜利了有什么好处?
我想告诉你: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变成了一个不怕甚至于善于写作的人了,不管写得怎么样。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身边,能拿得起“笔”来写的人绝对是很少、很少的。而这个300天的挑战,让你成为了绝对很少的那部分优秀的人。
第二,多了不少外地的教育同行者
一个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才走得远。
有了这个“一起写吧挑战赛”,我们就不约而同形成了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的成长就是站在集体的肩上飞翔。
我们可以想象,我们的身边很多人连写的意识都没有,我们已经在写、在“飞翔”。
于是,我痴迷于这个非官方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就像我在第一点所言:挑战了、胜利了我能有什么好处?
自己的付出,只要行动,不论多少,都有收获,那是对自己的成长。
从这一点而言,我又常常问自己:成长的是自己,辛苦的是张老师、谢老师、以及团队成员,我们作为参与者又有什么借口“索求”回报呢?
其实,能通过这个活动,这样的平台,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用心、有情怀的美仁们同行,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这里,我们每天都能露一露脸,以示我们在天南地北一起开拔,寻找自我幸福的教育。
在这里,我们每天都能通过一篇文章,了解彼此的作为,汲取彼此的经验,实现自己的完美教育。
在这里,我们可以彼此勉励、相互帮助,克服一个个的困难,感受更多的教育幸福。
在这里,我们互为人师,毫不保留,同心协力,寻找真教育的“秘方”。
在这里……
记得文质老师在《教师的微革命》中有这么一条:认识一百位以上的非本地教师。
三年前,我读到这句话,却不以为然,总认为“他是他,我是我”“他的环境和我的环境并不一样”。
慢慢地,在教育行走中,在这个我已经走过两期的“一起写吧挑战300天”共近七百天里,我认识了不低于四百名的非本地教育者,从天南到地北、从天涯到海角。
而且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是“大人物”、榜样,成为了我借鉴南北“教育流派”的强光。
师兄程锐钢,才华横溢,谦虚带人,有求必应,引导有方……我远方的偶像。
师姐李晓霞,聪明睿智,温文尔雅,具附超强正能量……我远方的偶像。
还有带我入门的坚定、精进的小尘老师(陈秀玉)。
还有当初给予我众多鼓励的蔣铭国老师。
还有每天陪伴我拜读众多美仁挑战文的石瑞娟、全箭星、王铁文、孙国香、张艳红、余婉卿、何永超七位管理美仁。
还有近百位每天都坚持写作、接龙、打卡的美仁们。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样算来,每天至少七十篇挑战文,每篇至少500字记约四五十句话,那么一天能听到2000多句话,难道没有一句让我们受益吗?300天呢?可想而知。
这就是成长,微妙的,慢的成长。甚至于是我们都感觉不到的、不想承认的影响力带来的成长。这就是集体的力量,这就是学习共同体中能“飞翔”的原因。
第三,写促进多方提升
在这个300天的挑战中,想得最多的是写什么?怎么写?而最最着急的是“今天完成不了打卡怎么办”?
对啊,写什么?怎么写?
编吧,就像编故事一样去创造吧!一天,两天……慢慢地,感觉不能靠编。
去读吧!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有了读的输入,才能有写的输出,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为了“写”而“读”就诞生了。还真的搞笑,三天不读,大脑一片空白;一天一读,思绪万千。
去做吧!做了就有写的了。于是走进学生、研究教育,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如此而来,只有写不完的故事,这样的状态很美好,除了对时间的遗憾,其他自信满满。
这或许就是李镇西老师说的教师成长的“四个不停”——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不停地反思和不停地实践。
不论不停地怎么,写是主线,我们不妨感知一下:没有写的读、没有写的反思、没有写的实践,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
总而言之,为了“写”促进并提升了“读”“思”“行”的多方能力。
言已至此,我深深地能感到:或许家人们并不能体会到我对“挑战300天”的眷恋与痴迷,词穷理极,无以言表。
说不出,也写不出更高深的表达以示自己这一程的巨大收获,或许也归结不出致命的助我飞翔的定论,但很多时候我都想像过——如果没有每天一篇不低于500字的挑战文链接和打卡,我有一千个理由选择躺平。
前面的路还很遥远,前面的路还很荆棘,从2020届教育行走到2021届教育行走,从第一期挑战300天到第二期挑战300天……选择了,我从未有过后悔。
迷茫过,焦虑过,甚至于无数次想到过放弃,但是一步一步的前行,一天天的精进,努力过了,也就不再留存遗憾。
300天看来也不长,转眼只有预留的六月份的几天了。我很不舍,当然更期待第四期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