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止语,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力量

前段时间有个师傅跟我说:你要学会少说话。

我当时没有太理解什么意思,年底年初的交接点,事情比较多,又是元旦活动,又是直播,完事儿后,我就特别不想说话。

有一天我在冥想的时候,突然高维给我下载了一个词儿:

止语

我就去搜了一些资料,自己开始尝试着少说话(少说话、少发微信、少打电话)。

我就想起了天见给我说过,她之前还经常刻意练习这个止语,是佛家的一门修行。

昨天在飞机上上看书:看到了甘地,原来他也是一个精要主义,他三年不读报,因为他发现报上的内容只会给他的生活徒增无意义的混乱,

他每周都会有一天是沉默不语。

我开始觉察到,自己少说话的时候,内在的力量会无比的大。有句古话叫“开口神气散” ,原来讲话时精神、意志、脑力、血液都在放射,都在消耗。一句话讲出来,生命全体的机能都要动,所以消耗得很厉害,也就是开口神气散的道理。

“治人事天,莫若啬”,这里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节省,说话也要节省,废话少说,乃至不说。不做浪费的事,集中意志做正当的事,这是对精神的节省,对生命的节省。一个人修道,欲求长生不老,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浪费生命,少说废话,少做不必做的事,办事干净利落,简单明了。

我们大部分时间精力都在争论,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一开口,便已落入我执的陷阱。我们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行动都会带有偏见。争与不争,只在乎心境的关照,那些忙着争论、忙着计较、忙着战胜别人、取悦自己的人,内心却无法得到平静。

止语,还是一门忍辱功夫。凡夫烦恼习气很重,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情就会发牢骚,看人不顺眼就想去纠正人、批评人。

止语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些过失,克服自己的烦恼、抱怨的习气,慢慢地就会做到心不再跟随外境所转。

跟大家分享个小故事:

有一个和尚在灵隐寺打坐三年不说话,止语,现在一些企业家也在练“止”,不说话。这个和尚不仅不说话而且不看人、不看事,老是闭着眼睛,恨不得吃饭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的。大家可以想象。这个功夫还是很深的,三年坐在那个地方闭着眼睛不说话。

王阳明听说了这事,他就想看看这个功夫到底如何。他就绕着这个人左三圈、右三圈,然后突然大呵一声,“你这个人眼睁睁在看什么,口巴巴在说什么”。

那个人立即就把眼睛睁开:“我没有说话,我没看东西。”三年的功夫一下子就完了,他的心没有做到不动。

王阳明瞧不起那些整天坐禅的人,他把那种禅叫坐枯禅,无所作为的禅,真正的禅定是在动荡当中保持不变。难怪青年毛泽东读《王阳明》的时候,他让自己去菜市场读书,这就是他要在动荡当中保持一颗不变的心。

我们面对的世界是越来越嘈杂,各种变化如此之多,你要好好地看个电影、看个电视,你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弹幕所骚扰。有人会哀叹这种环境,这个太不适合于孩子的成长了,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大家都在被弹幕骚扰的时候,你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弹幕纷飞的年代能稍稍有一颗定静之心,那他一定会胜过很多人。

法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富歇,那是一个五朝元老,有人说他是一个彻底的阴谋家。他在不同的时代,在两个完全敌对的政权里头,他都身居高位,这个朝代过去了,他在下一个朝代里头还是居于很高的位置。

他把罗伯斯庇尔送上了断头台,他把拿破仑送上了圣海伦岛,但是他好好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表情是从来不会变化的。无论你是称赞他、表扬他、赞颂他,还是在呵斥他、在诅咒他,他一如既往地保持那样一种表情。

有人说他面对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这两个性格都极其暴躁的人,他常常是静静地站在那,接受一个男人很难接受的侮辱。茨威格说他的内心世界可能不是这样,他有一颗永远不动的心,当对手在勃然大怒的时候,他在静静地看着对手被怒火所摆布,他在静静地等待着对手出错,是的,一定会出错的。

我们可以看出,能保持一颗不动的心是能够赋予你多大的力量。用罗胖的话说,“你是一切的根源。”你的心的状态决定了你的整个状态。

“境由心生”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不管环境是如何的动荡,你不为环境所动的时候,很可能环境就为你所动,或者说你就能掌握这种主动权。

止语的目的,并非是一般为了避免言多必失,担心泄露内心的什么秘密,担心得罪别人,实际上是为了训练自己的心,训练自己的智慧。

那我们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呢?

话只有在比沉默更有力量的时候才值得说如果你脑袋里缺少智慧,语言又没有力量的时候,闭嘴是你最好的选择。

少说话,也是一种给人生做简法,给生命做加法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修止语,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