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见笛(Dì)丨孤独一生,却用文字筑起温暖世界的灯塔

小编最近看了一部口碑不错的动画电影《冰雪奇缘2》,里面的情节再次勾起了小时候那段为安徒生童话深深着迷的时光。如今,童话书仍然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变成了那段童年记忆的美好见证。

▲上:《冰雪奇缘》电影 截帧来源于网络;下:《冰雪奇缘2》电影截帧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对于成年的我们来说,更像是净化心灵的“回忆录”,提醒着大家不忘初心。2020年恰逢安徒生诞辰215周年,看官们就随小编一起重温经典,揭开这位“童话之父”的传奇人生吧!

▲由Georg John Lober所创作的安徒生雕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孤独的“童话大王”用文字温暖世界

1805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on)出生在丹麦的欧登塞,尽管童年生活贫苦而孤独,父母还是尽量为他创造生活的乐趣。身为鞋匠的父亲酷爱文学,因此经常给小安徒生讲故事、做玩具;母亲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墙上挂满了画,室内摆放着各种装饰品,这就像安徒生童年的画廊。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童话屋,图片来源于网络


1816年父亲去世后,安徒生与母亲相依为命,期间他做过裁缝,也去过工厂工作。然而他逐渐意识到,成为一名歌剧演唱家才是他的梦想,于是14岁的安徒生只身前往哥本哈根追梦。

▲《Unge Andersen(年轻的安徒生)》电影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靠着出众的声线被丹麦皇家剧院雇用,眼看离梦想越来越近,却因为经历变声期的尴尬而被解雇,小编脑补了唱美声的骚年突然开启了摇滚烟嗓的画面,这波反差实在也忒大了……歌唱家的梦想虽然破灭,他却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约纳斯·科林(Jonas Colin)。

▲约纳斯·科林(Jonas Colin),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在科林的引荐下,获得当时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Frederick VI)的赞助,有机会前往斯拉厄尔瑟文法学校深造,在去之前,安徒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帕纳托克坟墓的鬼》。不过安徒生曾表示在文法学校的这段时光是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阶段,有资料称他不仅不合群,就连老师也不待见他。在1828年后,安徒生考进了哥本哈根大学,大学期间他积极发表文学作品,积攒了一些名气。

▲《Unge Andersen(年轻的安徒生)》电影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许是出身于贫苦家庭,又经历了人情冷暖,因此安徒生比一般人更能体会人间疾苦,这些幸与不幸都成为他日后创作童话故事的灵感来源。安徒生最初的童话创作是在他儿时听过的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改写,这些作品在当时并没有获得认可。直到1835年《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后,他的童话作品才开始享誉世界。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作品多充满幻想,传达乐观、积极的正能量,歌颂人们善良、纯洁的品质。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衣》等等。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插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期的作品增强了现实成分,表达了现实的残酷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编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在飘雪的圣诞夜划亮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还有已在天国的外婆,最后,她也去到了再也没有寒冷和饥饿的天堂。

▲《卖火柴的小女孩》(2006年迪士尼出品)电影截帧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给现实悲剧蒙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现实中的贫穷、孤独、饥饿、死亡与想象中的梦幻、美好交织在一起,唯美而悲伤。

▲《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晚期的童话将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不平的现象揭露得更加深刻,例如《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无不体现着他将冰冷的现实与丰富的想象融合后释放出文学艺术的魅力。当我们笑着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开始为主角的悲惨命运而落泪,最终却带着对理想的渴望和爱的希冀,仿佛现实中的种种残酷被治愈,这就是安徒生童话的魔力。

▲《柳树下的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在自传中说,“无论对上帝还是对所有的人,我都充满爱意!”除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童话的灵感,安徒生还把基督教的教义和仁爱思想融入到故事当中。很多人在欲望和利益面前摒弃了真善美,这是人性的弱点,就像《冰雪皇后》里被欲望蒙蔽双眼的少年,《红鞋》里禁不住欲望想穿红鞋而忘记唱圣歌和祷告的小女孩……安徒生在童话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主人公,希望听故事的孩子们能引以为戒,永远保持心中的圣洁和纯真。

▲左:《冰雪皇后》插图;右:《红鞋》插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童话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安徒生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个童话梦,然而现实世界的他可以说是十分孤独,他终身未娶。他曾说,“为了童话,我拒绝了自己的幸福,并且错过了这样的一段时间。”1875年8月4日,安徒生怀揣着希望与爱逝于哥本哈根的住宅中。


安徒生鲜为人知的“斜杠”

也许看官们了解安徒生大多从童话开始,但其实他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身份,妥妥的斜杠青年一枚。最初安徒生并不是靠写童话“出圈”,而是以小说、戏剧、诗歌和散文游记在国外读者中赢得了声誉。17岁时,安徒生就用“威廉·克里斯蒂安·沃尔特”的笔名发表了戏剧作品,如《维森堡大盗》和《阿芙索尔》等。

▲左:《阿芙索尔》;右:《维森堡大盗》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写作,安徒生十分热爱旅行,他一生到国外旅行过 29 次,最久的一次长达一年半。边旅行边写作的工作状态,真让小编羡慕嫉妒到爆啊~不过有资料称他这举动是哗众取宠,为了结识更多名流,攀附狄更斯、海涅、布雷默、大小仲马这些知名作家。但小编认为安徒生把其实是旅行当作自己的救赎之路,旅行让他孤独的生活充实起来,还能带给他很多写作上的灵感。

▲ 安徒生与狄更斯,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旅行期间,他完成了游记《西班牙风光》、诗集《幻想与速写》、长篇小说《即兴诗人》、自传《我的一生的童话》、童话《老约翰尼的故事》等等。可以说,旅行的时光成为了他灵感爆发的高峰期。

▲游记《西班牙风光》c.1863,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诗人和旅行家的身份都在各位看官们的预想范围之内,那安徒生的另一个身份——剪纸艺术家,是不是很意外?!安徒生在游历途中时常带着一把剪刀和一沓纸,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在一个圣诞节的夜晚,孩子们围坐在炉火旁听他讲童话故事,他一边讲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剪刀,讲到故事高潮的时候把剪好的剪纸展开,巫婆、恶犬、王子、公主、白天鹅、棕榈树、白沙滩、魔鬼、天使……童话中的人物活灵活现,与童话故事融为一体。

▲《Unge Andersen(年轻的安徒生)》电影 截帧来源于网络

▲安徒生创作的剪纸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戏剧、诗歌、游记,到童话;从作家、诗人、旅行家,到剪纸艺术家;从欧登塞、哥本哈根,再游历各国,安徒生的成功离不开天赋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热爱。


艺术界的童话之光

安徒生的成就不仅影响了文学界,还点亮了后辈的艺术人生。童话之所以动人,除了文字的力量,还有其中惟妙惟肖的插画。同样来自丹麦的威廉‧彼德生(Vilhelm Pedersen)是第一位为安徒生童话配图的插画师,他通过自己对童话的理解,用木刻版画的形式将《坚定的锡兵》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地展现出来。

▲威廉‧彼德生《坚定的锡兵》插图c.1850,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是《坚定的锡兵》,插画师凯·尼尔森(Kay Nielsen)笔下却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诠释了安徒生童话。这些作品不仅带有日本浮世绘的印记,也能看出新艺术运动插画风格对尼尔森的影响,整体线条流畅、赋色艳丽,形象夸张怪诞,场景也十分魔幻,极具个人特色。凭借着前卫独特、构图新颖的画面,让他成为20世纪初童话绘本界的三巨头之一。

▲左:凯·尼尔森《坚定的锡兵》;右:英国艺术家奥布里·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的新艺术风插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怪婆婆”草间弥生也曾以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海的女儿)为灵感创作了主题绘本。2016年,丹麦赫尔辛基的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与草间弥生合作出版了这个经典童话故事的新版本“安徒生&草间弥生《小美人鱼》:永恒的爱情童话”。

▲《The Little Mermaid》(1989年迪士尼出品)电影,截帧来源于网络


草间弥生用大胆且高低起伏的线条去表现,并融入了她“重复”的艺术创作方式。这些奇异的植物和大量神秘的图案犹如涂鸦一般,充满梦幻色彩,为小美人鱼的童话故事赋予了新的能量。

▲出自“安徒生&草间弥生《小美人鱼》:永恒的爱情童话”,图片来源于网络


童话之光穿越数百年,现今的我们仍然对安徒生笔下的故事津津乐道,它不仅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也让已成年的孩子们在心灵迷路时仍能找到回归的路。安徒生的一生也像他笔下的童话,尽管历经漂泊、孤苦无依,他仍然选择相信爱、相信光明、相信这个美好的世界。



文:fiona丨编辑:耘菲

责编:蜜丝姜

监制:大G小r迷你帆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有见笛(Dì)丨孤独一生,却用文字筑起温暖世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