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一起重构我们的未来 ——读《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有感

一起重构我们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有感

一、所学:对所读报告材料的学习

1.阅读缘起

      从2017年加入班主任精英班以来,在李教授的引领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也是在这个团队中,结识了许多优秀、上进的小伙伴,甚至和她们成为了人生挚友。也是在这个团队中,我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班级建设的经验,一起研读教育专著,一起分享所学所获,跟着李教授一起践行“听、说、读、写、做”。五年时光一晃而过,而此时的我,已经对自身的成长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用雷所的话说,整个人的格局打开了,对世界、对教育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看法,不再是那个局限在狭小自我世界中的自己。一次机缘巧合,看到李教授在微信群里发起了共读学习的活动,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参加。和之前的“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第二期”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学习活动,我们所阅读的材料有了更宏观的视角,例如第一期阅读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这样的报告,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阅读。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阅读给我带来的思想上的改变,以及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通过定期阅读教育的有关材料,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优化自己的阅读方法,不断改进教育实践,真正落实好“听、说、读、写、做”,成为更好的自己。

2.报告结构

      这次阅读的材料来自于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下的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报告全文围绕着主题《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从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基本原则、处在过去承诺与不确定未来之间、关于革新教育的建议、推动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总结等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遍阅读材料时,被文中一些宏观视角的陈述所震撼着;第二遍细细读时,被字里行间对全世界人们寄予的期望所感动着;第三遍读时,被文本中所提及的教育变革深深鼓舞着......身为一名教师,对于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实践,深感任重而道远。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依然明了,知识和学习是实现更新和变革的基础。然而全球差异以及重新构想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的迫切需要,都意味着教育尚未兑现其助力我们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这段话中突出了人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几个关键词,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在研读英语新课标时,书中所提到的有关语篇教学的三个板块what,why,how。对于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和实践,将其落到实处。“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正处在人类集体发展史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写作所需的知识和工具的节点上。”是啊,当今世界在发展速度上达到了新高,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上遇到了瓶颈,不知这样形容是否正确,我深深体会到身在这个时代的幸福感,同时也有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的无力感,甚至还有一丝丝的负罪感,因为我们留给后代的资源越来越少。报告指出:在这个共有的星球上,我们彼此相连,而且我们务必共同努力。的确,身为地球村的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通过共同努力,肩负其共筑未来的使命,才能让人们世世代代更美好地生活。那么,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教育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性,并增强我们开展对话和行动的能力。但要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必须变革。因此,可以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审视教育。那么放眼2050年,我们应对于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

当前教育的哪些工作应继续

当前教育的哪些工作应摒弃

当前教育还有哪些需要创造性地全新打造

      对于这几个问题,除了报告所给的阐释,我想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试着回答自己的答案。

      报告还提出任何新的社会契约都必须立足于人权所基于的包容、公平、合作、团结以及集体责任和相互关联等广泛原则,必须遵循两项基本原则:(1)确保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2)加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教育。在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中,重视教育、遵循其基本原则,为建设更美好的新世界和未来而努力。

3.未来趋势的判断

      在“处在过去承诺与不确定未来之间”这一板块,报告指出极端的未来图景之一的可能:优质教育成为精英特权,广大民众因基本商品和服务匮乏而生活悲惨。当前的驾驭不平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会愈加恶化,直至课程完全失去相关性?这些可能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基本人性?这些问题的提出,发人深思。报告也随之提出了多种未来的可能性,如脱碳和经济绿色转型的推进,儿童和青年率先行动呼吁采取切实行动并对不正视紧迫形势者予以严厉谴责;再如过去十年间民主治理的倒退,由身份认同驱动的民粹主义情绪抬头,世界各地对抗歧视和不公正的公民参与和行动主义日益活跃且蓬勃发展的态势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未来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中的某一些就源于我们的教育方式。“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应让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处理与学生、所教授的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联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培养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批判性,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更应该是一个对世界有贡献之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所惑对所遇专有名词的疑惑

      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专有名词,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来更好地理解材料,更好地内化所学的知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1.社会契约

      百度百科对社会契约的阐释为:“社会契约是某一社会全体成员就该社会行动的基本准则取得的一致协议,通常带有假设或想象性质。在18、19世纪,此概念曾用来解释民族国家的存在,但其后就废弃不用了。直至约翰·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重新提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修正。罗尔斯分配公正理论的基础就是某种形式的社会契约。与法律契约不同,社会契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习俗约束力。”而报告则从教育的社会契约的角度来审视与剖析,所谓社会契约,是社会成员之间为谋求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一种默会协议。一个社会契约可反映已正式载入法律且内嵌文化的规范,承诺和原则,因而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必须将关于教育公共目的之共同愿景作为出发点。这一契约包含建构教育系统的根本性组织原则,以及为建立、维护和完善教育系统所做的分散性工作。重新构想教育来应对世界共同的挑战,通过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努力去创造属于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此刻,我们也应该思考作为教师,可以做哪些改变来更好地应对全球发展的各种需求。

2.行为体

      报告在“推动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板块的建议中提出呼吁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当中提及了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合作为前提来重申在促进教育作为共同利益方面开展全球合作的承诺。那么,什么是“行为体”?在查阅了网络资料后,对它有了认知,百度百科指出:“行为体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国家曾长期被认为是国际舞台上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行为体。然而,如今(国际)行为体早就倍增而且日益多样化,个人、专家、宗教团体、移民侨团、跨国利益集团、犯罪集团、属性鼓动者、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地区或国际组织等等。国家也不应视为一个统一行为体,分析一国的内外政策,应当考虑到其内部结构。”那么,材料中提到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就应该指的是世界上各种国内外的组织,要促成它们之间的公平、公正的合作,需要实行无差别的教育,使教育公平和公正得到确保。

三、所获对未来教育改革的信心

      在阅读“关于革新教育的建议”这一板块时,提及了五个层面的建议,我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未来教育领域将会持续发展改进的五个方面,即在这五个领域,分别为教学法、课程、教师、学校和世界(人们),我们的未来教育将作出一番革新,促进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1.关于教学法的革新建议

      报告建议教学法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它应培养学生在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乎道德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在同理心和同情心基础上共同改造世界。同时也要消除成见、偏见和分裂。教学评价应反映哪些可促进所有学生的有效成长和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目标。反观当前教学现状,这样的教育成效还远未达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围绕着建议中所提及的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渗透。再想到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照本宣科,教育成效甚微的困境是不无原因的。因此,我们是时候要重视起来了。

2.关于课程的革新建议

      报告建议课程应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同时培养其批判和应用的知识的能力。阅读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后,不难发现里面对于课程的制定也有了主要的变化。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再细看这份报告中关于课程的建议,也可以看到对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政策的改进。报告还指出课程内容必须包含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人类,即我们必须厘清和地球家园之间的关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对于人类的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此外,课程应普及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和人文素养并培养人们辨别真伪的能力。这与新课标中所提及的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有共通之处。

3.关于教师的革新建议

      作为一项协作型的事业,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以及教育和社会变革关键人物的工作应得到认可。对此,我深感认同。但观察身边的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对于教师的看法存在着很多偏见,教师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在这背后有很多的误解和无奈。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刻认识到进行教学专业化的必要性。除了需要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我们自身也需要调整固有的思想观念,对知识的反思、研究、创造和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根据旧的教学经验一路走到底,不动脑思考,照本宣科地进行着一成不变的教学。而是用切实的行动向社会给出最好的证明,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4.关于学校的革新建议

      “学校承载着支持包容、公平以及个人和集体健康的职责,应成为受保护的教育场所,同时还应重新规划学校,以便更好地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变。”报告指出了未来学校的职责、角色和规划。同时,为了鼓励和促进个体进行合作,学校建筑空间、时间、课程表和学生分组都应重新规划设计。这也说明了我们当前的学校内部的建设与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数字技术应以支持学校为目标,而不是取而代之。我们看到,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教育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这类技术,学生的目光被牢牢吸引在电子设备上,但实际但学习效果却并不如预期但理想。而教师过多地使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科学记笔记的习惯,听课的效率并未有效提高,反而因为注意力未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或是教师的课件重难点不够突出,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久难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除了数字技术的合理运用,学校在保障人权、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方面应成为典范,从而塑造我们向往的未来。

四、所思自身工作的反思

      在阅读报告的过程中,看着字里行间无时无刻透露出来的对未来教育的热切希望,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我的心中总有一团火在不断燃烧着。这些文字就是那柴火,不断地燃烧着,不断地用火光照映着,让人不禁反思:作为教师,以前的工作符合这份报告的内容吗?对未来的教育工作有什么新的要求?以后要将教育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进行改革?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使我顿时沉默了。

      回顾十年的教学工作,称不上一帆风顺,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大部分时间里都投入里努力和用心,也收获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那么一些工作,是自己在回想之时认为可以更为完善的。例如处理班级事务不够面面俱到的方法,备课环节教材内容分析的片面性,做科学研究时走过的弯路,研读教育专著的短板......大大小小,星星点点,一直都在心里闪着光,提醒着自己的教育工作还需要大力革新。因此,必定需要对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教育高度,进行一些改革!

      针对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我认为首先需要转变的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无论是英语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引领。记得在进行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模仿老班主任的做法,到自己慢慢摸索,用教育专著中的理念渗透日常管理,例如寒暑假由学生进行自下而上设计属于自己特色的“特别作业”,再如带领乡村家长进行教育专著的阅读等,这样的活动在短期内虽看不到可视化的成效,但在一两年后的初三节点里,回馈给学生、家长和自己的却是一个个惊喜,还有渗透在日常学习中的默默改变。在这样的转变中,我尝到了学习专业教育知识的甜,更坚定了继续学习教育知识的决心。根据报告中关于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工作的更高认可度,都让我看到了未来教育变革的曙光。

      对于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切切实实地践行李教授的“听、说、读、写、做”五字方针,是解决自己工作中所遇科研难题最有成效的方法。从大量的、广泛的、有针对性的专业阅读开始,到走出狭小的个人世界,到更高的平台上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再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问题思考可行的突破口,跟着专家教授和其他优秀伙伴一起研究、学习、实践、分享,通过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自己的科研理念逐步得到了提升,自己的科研实践有了不小的收获,这些都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读出来、写出来、做出来的。真实的收获喜悦徜徉在心中,会成为一道闪耀的光,指引着我以后的科研之路。

      报告中指出: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各个方面积极参与。从支持研究和推进科学进步,到作为合作伙伴为本社区和全球各地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作出贡献,具有创造力、创新性。是啊,从李教授专家团队的一次次引领和帮助中,我感受到这样的积极参与。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受到了长足的、深刻的启发,在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切实的帮助,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许许多多难得的机会,可以不断突破自我,可以到更高的舞台上展示实践成果。因此,非常感谢遇到这样一个不求回报、默默帮助的团队,使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走向美好。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跟着教授们和伙伴们继续埋头学习,静心钻研,默默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67.一起重构我们的未来 ——读《国际委员会关于“教育的未来”的报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