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思想(6) ——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老师们!

(三)思想要有结果

思想必须要有结果,没有结果的思想仍在思维当中,是思维活动,还不是思想。

判断就是思想的结果,无论对与错、真与假,所有的判断都是能检验的,从此角度,判断可分为“可检验的判断”和“待检验的判断”。

“可检验的判断”是依据人现有认识条件已经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判断。如一切科学知识。

“待检验的判断”是依据人现有认识条件无法被证实或证伪的判断。如宗教信仰、以及久攻不克的哥德巴赫猜想。

为了研究哲学与思想的关系,我们需要从认识的角度,即从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判断。

1. 判断分为认识论判断和价值论判断。

世界上任何事物可分为事实范畴和价值范畴两大类,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是人类两种基本的认识。这样,对于同一个认识,人们可以从认识论和价值论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判断,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认识论判断是确定一个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其判断标准是“真”与“假”,目的形成趋近客观世界的知识,例如科学知识。

价值论判断是确定一个主观认识是否有用,其判断标准是“对”与“错”,目的是形成满足主观需要的知识,如道德、法律。

2.认识论判断和价值论判断之比较。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思维三元论”,从思维的方法和用途出发将思维划分为三个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分析性思维涉及对象的分析、判断、评价、比较、等能力,侧重于认识对象的“真假”判定。

创造性思维包含创造、发现、想象和假设等能力,擅长提出新的见解。

实用性思维涵盖实践、运用和实现目标等能力,注重功效、侧重于解决社会中的具体问题。

我同意斯腾伯格教授对三种思维形式的分类,但我不同意他把三种思维形式“阶梯式”的分为三个层次,我认为“思维三元”应该是“一点两面”式的分两层,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是并列的,分析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共同的基础,并贯穿于二者的过程之中。

以下是依据我理解的思维三元“一点两面”式的分层对比较认识论判断和价值论判断进行的比较。

(1)二者的手段、对象和目的不同。

认识论判断的目的是对判断作出“证实”或“证伪”的判断,从而获得确切的知识,表现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手段得出确切的知识。其对象包括存在的现象和非存在的想象,不仅包括“有”还包括“无”。

价值论判断对象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作出好与坏或应该与否的判断。表现为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通过归纳的手段作出最优选择。其对象是必须存在的现象——“有”,对“无”进行充分的价值论判断是没有意义的,是过分的形而上学。

(2)二者必须以分析性思维为基础,即区分“真与假”为基础。

分析性思维的任务是区分“真与假”,没有基于对象的“真假”之分,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就会失去判断的依据,所以,分析性思维是二者共同的基础。

没有经过分辩“真假”的创造性思维,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或者是胡思乱想;经过分析辩“真假”的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或者是科学的幻想。

没有经过分辩“真假”的实用性思维,会导致宗教、偶像崇拜等盲目的信仰;经过分析辩“真假”的实用性思维,是产生伦理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的源泉。

3.认识论判断和价值论判断的判断标准之比较。

(1)二者会发生冲突

一般情况下,价值论的判断标准与认识论的判断标准是基本等价的,也就是说“对与错”及“真与假”是基本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同一的,即“对”就意味着“真”,“错”就意味着“假”。

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等价,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如,是否应该对敌人说谎。

(2)二者发生冲突的原因

由于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新知识”,所以,它和分析性思维的目标是一致的,即“真与假”,并且是恒定的,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实用性思维要根据客观环境来确定功效,其判断标准不可能是恒定的,即“对与错”的标准有时是相对的,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实用性思维注定要与分析性思维发生冲突,即“对与错”与“真与假”的冲突,这是认识论判断和价值论判断的判断标准发生冲突的原因,也是至今困扰世人的千年之惑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与思想(6) ——此文献给我敬爱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