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1)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引子

听网易云音乐里的电台,听了林海做的几期特辑,关于香港金曲奖、台湾飞碟滚石唱片、粤语歌等等,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有些热情想分享一些自己关于这几十年听歌的感受与知识,更想把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推荐给更多的人。可惜我没有自己的麦克风,没有自己的电台,自然不能用声音来娓娓述说,但转而一想,我有文字,一样可以记录下自己关于那些如歌岁月的故事,于是就开了这个文集,且写且珍惜。

而这个在网易云音乐里的歌单
http://music.163.com/#/share/3644720/100920248
是我以前论坛推荐过的一些好歌,也许能让你发现一些并不曾听过的好歌,也或许可以带回你一些久远的记忆。

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应该是母亲,小时候听她放牛时唱着那些民歌,开始让我有了对于音乐一点点的概念。但真正说起来,我的听歌岁月应该开始于广播。

70后生人一定对那些台式收音机不陌生,那时候几乎是很多人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当然应该不包括手电筒在内。听评书、听小喇叭、听新闻,是收音机联接了我们和外面的世界,而音乐和歌曲也都伴着电波走入了我的人生。

那时候的流行歌曲其实与现实的流行歌曲定义并不相同,我们听《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牡丹之歌》这些民歌,却一样是流传于大家的生活中,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的流行音乐是不分唱法、背景、音乐类型这些的,只要是能够流传的,就是流行音乐。而从收音机的小喇叭里,我听到了李谷一、听到了程琳,听到了当时算是港台流行音乐渗入的一点点味道。

应该说八十年代初期最红的流行歌手应该是程琳,这得益于她与侯德建之间的一段过往感情,也是通过她把台湾流行音乐的一些思想传导进了大陆。《小螺号》是那时候许多人都会唱的歌,《熊猫咪咪》、《风雨兼程》这些歌也应该印在许多70后的心里,包括大陆最早的《酒干倘卖无》都是听她演唱的版本。只可惜成也侯德建,败也侯德建,90年代本应是很多大陆流行音乐歌手大热的时候,她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很多年后在宁波的一个歌厅里,我看过一次她的现场表演,可惜对于很多人来说她的歌是陌生的,更不知道《信天游》其实是她的首唱。

海政歌舞团看来的确是很出人才的地方,程琳最早就是海政的,后来加入东方歌舞团。而东方歌舞团在大陆流行乐史上其实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团体,朱明瑛成方圆郑绪岚都是当年的代表人物。而我们小时候经常在广播里听到的更有牟玄甫索宝立这一对男女对唱组合。

当年的广播基本上都是中波,省台中央台几个台而已,调频FM还没有出现在电台的世界里,更谈不上什么立体声广播了。那时候的广播虽然”只是听个响“,但那小喇叭里的歌已经是我们童年世界里最大的流行娱乐。记忆中的夏天,是农忙最激烈的日子,于是带着收音机在田间地头,干起农活起来也多了几分动力,添了几分快乐。

而延伸出收音机的小喇叭,电视机在之后的一两个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一样是一个小喇叭,却因为有了画面而变得不同。我也开始第一次接触到粤语歌,第一首当然是《霍元甲》里的《万里长城永不到》,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用南腔北调的发音来唱这首歌,就象N年后大家都用乱七八糟的发音来唱《爱拼才会赢》一样。那一段流行的大多是香港连续剧的主题曲,毕竟他们都是流行音乐成熟地区飘来的音乐,自然容易占领我们的心灵。《铁血丹心》、《万水千山总是情》、《知我无情有情》、《上海滩》一首首歌开始让我们对香港那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应该说来70后的人生总有一个地方很想去,那便是香港。

有些收音机也开始有了短波这个波段,于是又有一个世界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些通过短波进来的电台都在海峡对面。好在80年代后,我们这种收听”敌台“的行为已经不再被禁止了,所以在无线电的海洋里,我们不断的发现好的电台,中广流行网、亚洲之声等等。这时我的听歌岁月开始多元化而丰富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如歌(1)小喇叭开始广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