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曼《清单人生》:63岁的“出轨”人生

布利特·玛丽63岁了,看上去,她这一生不会再有变化了。

她每天用小苏打和菲克新(一种清洁剂)打扫卫生,整理床铺和丈夫的衬衣,言谈间都是肯特(她的丈夫)如何如何。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永远充满幻想地在家里等待丈夫和前妻的孩子。她从未外出过,因为她的理想就是“待在家里,过一成不变的日子,自己给自己铺床”。

她靠清单活着。她的包里永远装着一个本子,上面记满了这一天要做的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按部就班,毫无差错。甚至与陌生人谈话时,她也随时随地打开这个本子,把人家说的(即便是随意说的)在上面记下来。在她的生活里,这个本子就像溺水的人抓着的一根救命稻草,片刻不能离身。

她以“有教养的文明人”来要求自己,坚持叉子刀子叉子的摆放顺序,坚持晚上六点必须吃晚饭……她永远无法忍受头发的凌乱,她对卫生有着极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类似强迫症状态。她永远带着小苏打和菲克新(一种清洁剂),并且她只信任这两种清洁用品。

……

总之,这是一个自己设定轨道并且甘愿在轨道里生活的女人。直到那一天,她发现丈夫的白衬衣有了新的香水味。她开始回顾自己这一生。那光芒四射的姐姐以及姐姐的离去,那被家人漠视、努力擦洗的日子,那两个男孩对她的喜欢和选择……原来,她一直在被动选择。

她一直在努力生活,努力成为一个好女儿,等待母亲的赞赏;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等待孩子们的回来;努力成为一个好妻子,等待丈夫的归来。可是,一切无用。没有人关注她、在意她。她对丈夫肯特而言,就如空气,很重要,但却看不见。所以,她常常故意错放丈夫的用品,比如剃须刀,只为他在寻找时能大声呼喊出她的名字……

但显然,那件混合着披萨味和香水味的衬衣刺激了她,或者说提醒了她。她留着最后一丝尊严,决定离开。

就这样,63岁的她开始找工作,并最终来到了偏远又萧条的博格。在博格,她遇见了踢足球的孩子,坐轮椅的女人,失明的“银行”以及警察斯文。在博格,她过得特别艰难,又特别忙碌。完全不懂球的她,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孩子们的“足球教练”……她被人需要,也渐渐地收获了友谊,有了可以谈心的人,比如那只老鼠朋友,比如萨米……在很多人(尤其是肯特)眼里,这份工作或许压根儿算不上工作,但对她来说,却真正开启了重生之路。

生活在博格的人们,物质贫乏,没有所谓的装模作样的“教养”,他们的言谈举止粗俗却真诚。在这里,布里特·玛丽的心灵渐渐苏醒,并最终走出姐姐和肯特的阴影,奔向了心灵的自由和强大。当手持枪械的抢劫犯闯入披萨店时,她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她赢得了博格人民的称赞,而这,或许才是内心深处那个被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遗忘的她,只不过她一直躲在阴影处,未曾长大,直到来到博格。

当肯特再次寻她而来时,她已经不再是当初困在家里的那个布里特·玛丽了。她已经敢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不满,她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纵然这思考如此漫长,甚至有点优柔寡断,但终究是她自己的,是布里特·玛丽的——她已经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敢于抓住自己想要的。

当斯文一次次把亲手做的礼物送给她,并且表示每一次打开门时都希望看见的就是她时,当他和肯特在披萨店大打出手时,当她逐一数过自己爱过的男人的名字时,阿道夫、肯特、斯文……她从未如此清晰:她要为自己做一次选择。

我们等待着她在肯特和斯文中做出选择,却不知最好的选择并不在此,而是把车开向巴黎——那是她一直以来的梦,而她从未去过。这次,孩子们给她加满了往返巴黎的汽油。她终于开着那辆有着蓝色门的白色车出发了(曾经她为这扇门耿耿于怀)……

“如果一个人闭上眼睛,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想起她为了自己做出选择的所有时刻,抑或是意识到她从来没有为了自己做出过任何选择。”布里特·玛丽在63岁这一年,终于为自己做了一次选择。一直在轨道里按部就班为他人而活的她,终于狠狠地“出轨”了一次,万般艰难,却也万分精彩。

未来的路还很长,那条通往巴黎的路,绚烂夺目,金光闪闪,充满力量。

成长,永无止境。愿你我时刻都能像布里特·玛丽那样拥有成长的勇气,真正为自己而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克曼《清单人生》:63岁的“出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