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传习录卷下




【二一六】良知本来具足,何须假借?

九川问:「自省念虑,或涉邪妄,或预料理天下事,思到极处,井井有味,便缱绻难屏,觉得早则易,觉迟则难,用力克治,愈觉扞格,惟稍迁念他事,则随两忘。如此廓清,亦似无害。」

先生曰:「何须如此,只要在良知上着功夫。」

九川曰:「正谓那一时不知。」

先生曰:「我这里自有功夫,何缘得他来;只为尔功夫断了,便蔽其知。既断了,则继续旧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直是难鏖(áo),虽知丢他不去。」

先生曰:「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译文]

九川问:“我反省自己的种种欲念顾虑,有时涉及邪心妄念,有时又想去治理天下大事,思考到深处时,也觉得津津有味,达到难分难舍的地步了,这种情况发觉得早还容易去掉,发觉晚了就难以除去,用心尽力加以克制,却觉得相互抵触、格格不入,只有掉转念头想点别的事,才能把这些忘掉。这样理清思路,似乎也无妨害。”

先生说:“何苦这样?只要在致良知上下工夫就行了。”

九川说:“我说的就是还不懂得致良知时的情况。”

先生说:“我说的里面自有致良知的功夫,怎么会有不知道的这种现象呢?只是因为你的致良知功夫间断了,所以你的良知才会被蒙蔽。既然有间断,还接着原有的功夫继续下就是了,为何非要这样?”

九川说:“那几乎是一场恶战,虽然明白了,仍是不能去掉。”

先生说:“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勇气自然就有了。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如果很容易就能取胜,那就是大贤人了。”


良知本来具足,何须假借?心如明镜,邪念妄念和胡思乱想好比是灰尘,为了让镜子光明起来,当然是去除灰尘,如果用转念的方法,好比是用另一种自己喜欢的灰尘覆盖了自己讨厌的灰尘,灰尘并未去除,镜子依然不光明,只是自我感觉好点了而已。

  只要持续用功,自然就会有效果。如果对良知有所疑虑,不能扎实在心上用功,而去外面求索,就会走上旁门左道。



批注:

①井井:津津。佐藤一斋据《荀子》杨倞注释为“有条理也”。似不切。


②缱绻:牢固相著。


③扦格:抵捂不相入。


④鏖。奋力恶战也。


⑤集义。参看第四十条,注一。


⑥大贤。张本作“大勇”。此条俞本载在卷末补遗,施本在第三四◇条后。张本“大贤”作“大勇”;参见《与黄宗贤》:“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十倍,非得良友时时警发砥砺,则其平日之所志向,鲜有不潜移默夺,弛然日就于颓靡者。近与诚甫言,在京师相与者少,二君必须预先相约定,彼此但见微有动气处,即须提起致良知话头,互相规切。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工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全书》卷六)

又参见《与黄宗贤·一》:“子路之勇,而夫子未许其仁者,好勇而无所取裁,所勇未必皆出天理之公也。事君而不避其难,仁者不过如是,然而不知食辄之禄为非义,则勇非其所宜,勇不得为仁矣。然勇为仁之资,正吾侪之所尚欠也。”(《全书》卷四)


净心斋笔录(微信公众号)

2022年8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