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竟被一农夫出题难倒了,场面相当尴尬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唐伯虎(1470年-1524年),即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据说他出生在农历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公元1470年是农历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其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唐伯虎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民间俗称“江南四大才子”)。


关于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上世纪60年代,还被拍成戏剧电影《三笑》搬上了屏幕,常清君至今还能哼起剧中唐伯虎为了接近华太师府婢女秋香,混入府中当书童华安的那一经典唱段:

“尊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从小宝护金,长大金护宝,屈膝为奴这是第一遭……”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的确是家喻户晓,不过农夫出对子三难唐伯虎的故事,可能就鲜为人知了。

一、第一道出对难关

话说有一天唐伯虎外出散步时,遇见两位农夫。其中一位农夫对他说:“你是有名的才子,我出个对子,你能对上吗?”

唐伯虎笑着说:“愿闻指教,请出对吧!”

那位农夫一听此话,便跳上旁边的水车,用脚蹬踏,让水车转动起来,然后又停下来,水车也随之停止了转动,他笑眯眯地说出了上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在常清君看来,这副对联虽然只有十一个字,但其中“水”字和“车”字就总共占了八个字(各占四个字),也就是说各自重复使用了四次,而且其中的第一、三、四个“车”是名词,第二个“车”却是动词,还是即兴应景之作,若要想对出相应的下联,的确有些难度。

唐伯虎此时正在用扇子扇风,他看了看手中的扇子,略加思索,灵机一动,随口说出了下联: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常清君觉得唐伯虎这个下联还是对得相当不错的,名词“风”对“水”,而且还都是表示自然类的名词;表示动作意义的动词“动”和“生”,对表示停止意义的动词“停”和“生”,而且同样第一、三、四个“扇”是名词,第二个“扇”却是动词。

另外,下联在平仄上也对得相当工整,比如上联的“水”和“止”是仄声字,下联相应位置的“风”和“生”是平声字;上联的“车”、“随”和“停”是平声字,下联相应位置的“扇”、“出”和“动”是仄声字。而且下联还同样也是即兴应景之作。

难怪这位农夫听后,也伸出大拇指大声夸赞唐伯虎对得好。

二、第二道出对难关

这时,旁边另一位农夫指了指水田边一捆捆绿油油的稻苗,笑着对唐伯虎说出了第二副对子中的上联:

稻草捆秧父抱子;

在常清君看来,这个上联虽然只有区区七个字,但难度明显高于第一个上联,因为稻草和稻苗(秧苗)都属于同一种植物稻(俗称水稻),所不同的一个是其茎叶,一个是其幼苗,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父子一般。


唐伯虎沉思片刻,抬头观察四周,发现不远处的田埂上有一个竹篮,竹篮里面装着好几个竹笋,一下子有了灵感,于是对出了第二个下联:

竹篮装笋母怀儿。

常清君觉得唐伯虎这个下联也对得相当有水平,因为竹子和竹笋也属于同一种植物,而且竹子和竹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母子一般。


“真不愧是大才子,佩服,佩服!”这位农夫也禁不住称赞起来。

唐伯虎对完两位农夫出的对子,有些心生得意,飘飘然起来。

三、第三道出对难关

他沿着田埂继续向前走,迎面不远处走来一位挑着一担淤泥肥料的农夫。

因田埂太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那位打着赤脚的农夫,本打算主动站到水田里,让这位书生模样的人过去,走近一瞧,认出了对方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唐伯虎,心想:我得借此机会试试他的才学。

便对唐伯虎说:“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对上,我就给你让路;你若对不上,你就给我让路,行吗?”

刚刚顺利对完前面那两位农夫所出上联、正在兴头上的唐伯虎自然爽快答应。

于是,这位农夫用手指着自己肩上挑着的担子,说出了上联:

一担重泥拦子路;

在常清君看来,这个上联如果仅从字面上来讲,意思是说一担较重的淤泥肥料挡住了你所走的路,的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度似乎还不如前面那两个上联。

其实,这副上联妙就妙在是“隐字对”,其中的“重泥”隐喻“仲尼”,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字仲尼),“子路”则隐喻孔子的著名弟子仲由(字子路),“拦”则隐喻“难”,在这里还含有老师难住了学生之意。所以,这副上联的难度远远超过前面两个上联。

作为明代大才子的唐伯虎,当然一下就弄明白了农夫所出的这个“隐字对”上联的双关含义,他愣在那里好久,硬是没有对上来,只好脱鞋下水田给农夫让路。

这件事倒成为此后唐伯虎的一件心事,时时都在思索着下联。之后的某一天,他遇见一个当地富豪坐船观景,那些已经完成拉船到岸任务的纤夫们,正说说笑笑往回走呢。唐伯虎见景生情,脱口吟出了当年没有对出的下联:

两岸纤夫笑颜回。

这其实也是一副“隐字对”,其中的“纤夫”隐喻“庆父”。庆父,字仲孙,春秋时期鲁国上卿,鲁桓公姬允之子,鲁庄公庶兄。鲁庄公去世后,庆父先后派人杀死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制造政治内乱。后来,逃亡莒国。莒国国君接受贿赂,遣送庆父回国,在途中他自缢而死。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成语有“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说。“颜回”,字子渊,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

常清君觉得唐伯虎这个下联,虽然从字词、平仄上来看,对得还算工整,但若论起内容意境来,反而不如农夫所出上联,因为上联中隐喻的孔子和子路之间,至少还是比较密切的师生关系,而下联中的庆父和颜回之间,则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

如果让常清君打分评卷,则唐伯虎前两个所对下联可以评优秀,第三个所对下联则只能勉强及格。


常清君云:才子遇难题,民间自有高手在。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