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了熟悉

1,不论你在人际方面多么长袖善舞,和你建立实质关联的朋友,一张纸就能写完。

如果《遇见陌生人》里那句话所言不虚,人的一生平均会遇到2920万人,会与其中的3000人结交,与其中一人相爱。

那么现在的你,除了正在与之结交的150人,还有2850段人际关系,要么在还未抵达的未来,要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沉没在过去。

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段友谊的消散几乎是必然的。

人是社交动物,会对熟悉的人和事物产生依恋。行走在人群中,每离一个人更近,就会离另一个人更远一点。

2,即使曾真心相待的朋友,也会败给渐行渐远的三观。

翻看张爱玲散文集,字里行间常常会出现一个名叫炎樱的女孩子形象。

炎樱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书时期的同学,两人有着相似的审美爱好和生活品味,很快成为了好友。

张爱玲曾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包括爱丽斯或邝文美,炎樱是无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张爱玲为炎樱取中文名为貘梦,意思是“食梦的小兽”,一个称呼说尽了对炎樱的疼爱。

炎樱是张爱玲两次婚姻的证婚人,张爱玲先后去日本、美国,也都有投奔炎樱的意味在里面。

但随着张爱玲远离故土,商贾之家出身的炎樱交际能力远高于张爱玲,张爱玲名气逐渐式微,生活能力又差,一时不为人所知。

境遇的转换,使得炎樱原本就有的高姿态更加凸显。这种感觉,和平时聚会上见到飞黄腾达高谈阔论的同学可能有一些相似。

不是所有人,都能体谅朋友一生得意洋洋爱炫耀,心思细腻的张爱玲对这一点尤其反感,两人的关系逐渐冷淡。

在张爱玲晚年所著的《小团圆》里,炎樱化身为没心没肺的比比,仍然存在于主角的生命里,但是一句好话也不肯给了。

炎樱写了几封信给张爱玲,一封信中她起笔就问“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但张爱玲始终没有回复。

如此想来,身边的友谊大抵和张炎二人类似,友谊只可共青春,不足以共沧桑。

三观没有高下之分,却有你我之别。相似的观念把两人聚在一起,渐行渐远的价值取向又将两人分离。

时间不可能给每个人都留下一模一样的刻痕,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彼此的身边都有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新朋友。年少的好友,变得只适合怀念。

3,好的友谊从来不是为彼此停留,而是同步成长。

看《后会无期》时,注意到一个小情节:陈乔恩饰演的小演员周沫,对主角团说:“混得不好你们可以回来找我。”

浩汉问:“混得好呢?”周沫淡淡一笑:“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愿意回来了。”


友情和恋爱又不同,友谊是更权衡利弊的关系,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势均力敌要对等。

说来残酷,但大多友谊的维系,都是考量过维护成本和情感收益后的决定。


《破产姐妹》的Max和Caroline同甘共苦。有一集Caroline决定搬出Max的公寓时,她向Max保证自己还会是Max永远的好朋友,Max却说:

“分开后的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每周末一起喝一杯咖啡,过了几周你就有别的事情不来,我也有事情不来,然后接下来的六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面。”

有时候觉得,社交媒体是个挺残酷的发明,让旧友之间原本心照不宣的疏离变得清晰可见,你看着曾经的朋友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唯独绕过你的朋友圈从不点评,却只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4,有些人,可能你们已经见过了此生最后一面,只是尚未知觉。

不能否认,有些人能够收获相伴一生的挚友,有些人能够和久未联系的故人一个眼神就回到十年以前,有些朋友就是能相隔两地依然有情绪就第一时间分享。

就像一句说过很多遍的话: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能拥有这样感情的朋友,是幸福的少数。

更多的朋友,与其说长大后各奔前程的每个人都“各有各的幸福”,倒不如说“各有各的求而不得”。

陈奕迅有句歌词这么唱: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你可能感兴趣的:(陌生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