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高手始终在民间

师太带张少侠去了嵩山少林。


此行,目的有二:

1、 圆少侠的少林梦。

2、 进修一下自身的狮吼功。


贫道没有一同前往,因为老腊肉和小鲜肉之间只能选一个陪同,师太做出了一个理智的选择。


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寺不光是会诵经念佛,还有少林功夫,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少林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是由达摩祖师创立的,很多少林寺武功都是由这两门绝学演变而来。达摩是南北朝出现的佛家子弟,与此同时,他还是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当时战乱不断,不过佛教却很兴盛,达摩作为佛家子弟,为了帮助天下人,他就开始传授武功。所以,当时很多人学会的功夫,都是他教的。一边教授别人武功的同时,达摩也一直在钻研新的武功,他也发明了很多武功,这里边最出名的就是罗汉拳了。当后来很多人都学会了他的功夫,就给这些武功起了贴近佛教的名字,比如铁头功、大力金刚指、铁布衫等等。《易筋经》这部原本帮助人们舒筋展骨的功夫,后来变成了武林绝学。


明朝少林寺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这是因为闽南南海地区出现了“倭寇”,久不征战的明朝士兵,和积重难返的明王朝对倭患一时无可奈何。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两个优秀的抗倭将领——俞大猷,戚继光。话说俞大猷老将军对枪法十分痴迷,又甚是喜爱少林棍法,此间少林为辅佐朝廷抗倭,派出了自己僧兵,话说这些僧兵可以以一敌十,许多故事和美谈都是发生在这个时间段。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少林功夫已经很不错了,第二倭刀很长,对明军的军刀很有优势,但是对少林的铁棍,毫无优势可言。一时间少林僧兵的美名天下大为歌颂,少林寺的地位开始逐步确立,抗倭后期,明军节节胜利,俞大猷曾率兵上少林与众方丈切磋棍棒之术,把自己的枪法交给了少林,戚继光更是喜欢少林棍法曾命明军习练少林棍法对抗倭寇。而少林寺在这个时候与外界的交流开始频繁起来,无数武术大师奔赴少林在哪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无数人把自己的平生所学留在了少林,所以才有了“藏经阁”,少林的绝技正式在这个时候积攒的。天下武宗!


少林拳谱里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现在所说的“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壶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高手始终在民间


与其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不如说“天下武艺聚少林”,它还有下句:高手始终在民间。在我印象里,少林的第一高手永远是“扫地僧”,一位隐形的高人。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悟道三个道理:


1、侠的精神不是以暴制暴,而是止戈为武。

“扫地僧”有言: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扫地僧练的武学,其实就是佛法。他精通佛法,所以在藏经阁中不论翻看什么武学秘籍,都能立时领悟,才有了一身强悍无比的功力。不过他修为高深,并非刻意去练武而已。信佛,信的不是神灵,是因果。学佛,学的不是迷信,是智慧。修佛,修的不是成仙,是无量无边的慈悲之心。佛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最高的武功是要借力打力,以柔克刚。

张三丰依靠自创的太极,使武当与少林在江湖平起平坐。少林拳法以刚猛著称,就像牙齿;而太极拳法则借力打力,以柔克刚,就像舌头。就如同吃冰块儿,少林用大板牙咬,牙齿硬,冰块碎;冰块硬,牙齿碎。基本就是零和博弈。而武当呢?拿舌头舔,慢慢给你舔化了,最后轻轻松松把你摆平。舌头跟牙齿的故事,是只属于我们民族的智慧。老子讲过,牙齿硬还是舌头硬啊?当然牙齿硬了,可是,你牙齿掉光的时候舌头还在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道理..........


3、修为的高境界是放下执着,难得糊涂。

《法华经》曰:“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天龙八部”一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八部本是对应着八个人——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作品名称寓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天龙八部无时无刻都在传递一个“欲求不得”的思想,几乎所有的主角和配角都难逃这个定律。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所有人都无力逃脱,所有情都是孽缘。所有人都处于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之中,被各自的命运缠住出不来、解不开。可谓是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弟子问释迦摩尼佛: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释迦答曰: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第三,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实证;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古时,有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上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转而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为什么?”“生气也没有办法呀!”“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的标准,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他:“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到地上。妇人看了一会儿,突然有所感悟,于是,她叩谢而去。“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生气便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所谓,天下无事,庸人自扰。参透人生,难得糊涂。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


就是因为太忘我,贫道周末忘记了打扫卫生。

师太回来又是一顿“吼”,功力精进不少。

作为张真人的传人,打的一手好太极,懂得舌头的智慧。

女人,一个明明你哄一下智商就为0的生物,你要傻乎乎跟她吵,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下武功出少林,高手始终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