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边玉芳老师,在《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一书中指出,孩子的学习动力分为外部学习动力和内部学习动力。
想要孩子自主自觉的学习,激发内部学习动力才是长远之计。
具体的做法有三种: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有趣
《游戏力》书中说:孩子可能不愿意学,但只要爱玩,就有办法。
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女孩是数学困难户,爸爸趁双十一,“斥巨资”让她结合各种优惠,计算如何用同样的钱买更多喜欢的东西。
后来,爸爸又设计寻宝游戏,每天出30道题连同小礼物藏在饼干盒,拖鞋柜等地方。
孩子常常被出其不意的藏宝点逗得哈哈笑,每次一找到题就痛快刷完,有时爸爸忘了藏宝,女儿还不乐意。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有用
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抗拒学外语,报了很多补习班都没有效果,朋友一度认定孩子是没有学语言天分的。
直到后来,朋友带小孩到国外自助游,孩子内急却因为英语不好,费了很大劲都找不到洗手间,憋得特别难受。
幸亏一位热心游客帮忙问路,领着孩子在酒店找到洗手间。
那次之后,孩子突然明白多学一门语言的好处,学习外语有了动力,成绩很快有了长足进步。
让孩子觉得学习知识很有成就感
著名学者马斯洛曾说:“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层次需求。”
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民父亲,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清华北大。
有人好奇,请教他有什么秘诀。
答案出人意料,这位父亲说“我没文化,也没啥绝招,只不过让孩子教我罢了!”
原来,父亲虽然没法教孩子,但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天让孩子把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复述一次。
孩子做作业,他也在旁边读孩子的课本,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孩子,孩子不懂,就让他第二天问老师。
孩子当父亲的老师,特别有成就感。一来二去,对学习充满热情。
别人家孩子玩耍,他家孩子潜心学习。就这样,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考上了大学。
为人父母,比逼孩子学习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看不见的热情和动力。
海清曾在微博中,发过一段她和儿子蛋妞的对话: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我在写一个科幻小说……
网友纷纷留言,小小年纪就充满热情和动力,长大后不得了。
的确,唯有在热情和动力的驱动下,孩子主动去吃苦流泪经历挫折,感受快乐满足与成就感,养成坚毅果敢忍耐的品格,才是决定他一生能走多远能走多高的素质和能力。
吴军老师曾说:“教育只有一件事:引出潜藏在孩子内心的智能,让他拥有持续一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育,就完成了。”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会狠心“逼”孩子坚持,也会耐心引导孩子的热情,更会用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愿你我,都成为这样的父母,最终收获春华秋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