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小姐日记# 2-12

      最近在看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讲到孩子的敏感期,在孩子婴儿时期,对于外界环境的规则性和注意细微处的特点,让我突然好想明白了某一些婴儿莫名其妙哭泣的原因。

        婴儿对于外界环境的秩序感像极了我认识的一位有些“强迫症”的老师。他家里的东西需要都固定在同一个位置,就连牙膏或者洗发水的标签朝向都必须要不变。婴儿对秩序的偏执就近似于我认识的这位老师。因为任何环境的变化对于他们而言,都象征着不安全。在孩子3岁之前,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时期,我们不仅仅需要母亲给予更多的关注、接纳和爱,也要给到孩子一个稳定的环境。

        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以为妈妈带着她一岁半的儿子出去和朋友们旅行。在他们行进的过程当中,妈妈抱着孩子走热了,把外套脱了下来。孩子立即开始了哭泣。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哄他都无济于事。在折腾了很久之后,作者建议这位妈妈把外套穿上,孩子立即平静了下来。在这么小的孩子眼里,外套就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孩子的居住环境同样是这样,需要稳定的。所以当小宝宝哭闹,你确认过吃喝拉睡都不是他哭闹的原因,那么你可以注意一下,是不是有哪里的环境发生了改变。

      前几年一直在家庭教育圈里“混”,却不大来电。直到自己升级要做母亲,才逐渐开始主动想要了解更多。以前自己是对家庭很没有概念的一个人,相夫教子好像离我很远。当自己确实要用到一些知识的时候的,才开始上心的学习。和自己最密切的,会最迫切的学习吧。

        像我这样没啥追求的人,总觉得自己可以耽误,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耽误不得。他们是如此纯洁和美好的来到这个世界,要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助力孩子成长的母亲。

      关于学习成长这件事情,有目的性学习,会进步的很快。大多时候人们很盲目的学,并且学完了很难在生活中实践。最终导致钱和时间花了不少,自己的收获和成长不成比例。其实这说的就是我自己。

      前两年,我前前后后花了几十万大洋去学习各种关于心理学、心灵成长和家庭教育的课程,钱是花了不少,但实践的甚少。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从内心的亏空感,到漫溢的抵触情绪。一开始我对知识如饥似渴,见到什么都要装到自己这里。到后来有一天,突然间觉得满了,啥都学不动了。别人一跟我提上课,我就头大厌烦。那个时间节点,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厌学的学生。内心不免有些惶恐。然而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到的许多东西没有实践和输出,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体系,全是一团乱麻的堵在身体里。

        所有的知识都是需要一个闭环,输入——内化——输出。我到了第二个步骤就已经卡住了,自然会出现紊乱的现象。这也就是我突然想要每天写下一些文字的原因。文字能够帮助我来梳理脑海中的一些信息。不论是新输入的,还是之前旧有的。还能够帮助自己梳理情绪,理清思路。顺道还练习一下写作。一举多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猫小姐日记#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