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系列2)
通来后生,洪塘头蔡店里109号宅子的第三代主人,丽花小姐姐则是西柯丙洲村的小家碧玉。
通来后生的家族关系,用“通来后生血缘关系图”示意比较简洁明了。
从这张血缘关系图上看,有两个比较有趣的地方:
他的大姑移居马来西亚,他的大姐嫁给大姑的儿子。这种“表哥表妹”的姻亲,在旧中国还比较流行,名曰“亲上加亲”,但新中国成立、颁布了新的婚姻法后就禁止了这种血缘关系太近的婚姻。
他的三姐名字叫“林琪”,与他不同姓。深究这一点,就挖出了通来后生年轻比较悲苦的身世。
通来后生与二姐蔡梅相差14岁,这在以前并不限制生育的中国农村是比较不寻常的。原来,其父先育有二男二女后,大姐蔡后远嫁马来西亚,大哥蔡真川得瘟疫夭折,二哥蔡愿意成年后,一次参加同安县自行车比赛,得第二名,却因比赛中暑而亡,对于农村,无后是个大问题。可能蔡温月夫妇有几个年头未能再怀孕,于是抱养了林琪,这种习俗在旧中国农村也比较流行,称之为“引弟”。丽花小姐姐是丙洲村人却柯姓,与丙洲陈姓不同,也是这种习俗产物。
通来后生六岁丧父,其父悲痛大哥二哥早夭郁郁而死;十岁丧母,其母探望病中的小姨,被传染而死。父母双亡之后,三姐林琪仅14岁,弟弟再添6岁,姐弟三人生活无着落,于是乎,留三姐林琪在蔡店务农,通来后生到潘涂林大出舅舅家当长工(林大出是个财主),跟展元表哥学习经营杂货铺;弟弟再添则被二姐蔡梅接到丙洲姐夫家生活,与外甥陈流水同上小学。周末,通来后生、再添弟弟才回蔡店与三姐林琪团聚,这时,通来后生已经意识到识字的重要性,每周都要再添弟弟把一周所学的汉字教给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会他查字典,这成了通来后生日后自学成才的基础。
1955年春,通来后生的生活迎来了最重大的转机:参军。这年春天,刚满二十岁的通来后生就报名参军,成为新中国第一届空军志愿兵的一员,兵役期四年。
就在通来后生通过了入伍审核,等待正式入伍的期间,他的爱情浪漫史毫无预兆的开始了。在从老家乘渡船往丙洲找蔡梅姑妈的时候,他与旁人闲聊时铿锵悦耳的话语,以及对现实问题评点的精到,吸引了全船乘客的注意力,他不知道的是,在这些听众里头,就有他未来的丈母娘。
那个他命中注定的丈母娘阿锭莲,听了他的一番言谈,私底下赞叹:好帅气的后生!好有见地的眼光!这些赞赏的话语又恰好被同船的水元少听到了,水元少一拉阿锭莲的袖子,悄悄说“这个后生可是我家堂弟哦。”两人也不听他的高谈阔论了,躲在船舱的一角窃窃私语起来。过不了几天,阿锭莲的掌上明珠丽花小姐姐放学回家(据说丽花小姐姐14岁才正式上学,之前时常利用贩卖海蛎的空闲时间在教室窗外“旁听”,14岁终于有机会上学,老师让她直接上4年级),刚放下书包做起午饭的时候,水元少拿着一张折叠齐整的信纸递给丽花小姐姐,丽花小姐姐狐疑地问她“这是什么东西啊?”,水元少笑而不答“你看看不就知道了。”说完笑眯眯地走了。丽花小姐姐好奇的打开信纸一看,顿时蒙了,原来这是一个叫蔡通来的年轻后生写的信,信中赞同丽花小姐姐晚婚的思想(奇怪,这个人怎么会知道?),还请她有空到蔡店看望他云云。这明摆的是一封古代版的求婚信好嘛!羞死了羞死了,我不同意,我要念书!丽花小姐姐脑海里像闪电炸过一样,瞬间砰发出许多想法,最根本一点就是“别打断我的念书生涯”,丽花小姐姐急忙向亲如姐妹的潘涂正花姑妈求救,于是,正花姑妈带着丽花小姐姐去蔡店村,找到通来后生,当面回绝了这门亲事。可没曾想通来后生并不气馁,并且很懂得“迂回战术”,虽然这时他还没真正参军。他请他姐姐蔡店梅出马,通过阿锭莲最要好的朋友开春菊来做工作,传递他的许诺:他马上就要入伍了,中国空军四年兵役,在这四年里,他将全力支持丽花小姐姐继续念书,甚至可以念到国家分配工作。阿锭莲理解宝贝女儿的心思,重点就是要念书,既然通来后生应承了,应该靠得住,再说参军入伍多光荣啊,这门亲事为娘定了!阿锭莲回头做丽花小姐姐的思想工作,特别告诉她通来后生答应支持她继续念书的事,让丽花小姐姐有了回寰的余地,最终在阿锭莲的再三恳求下,丽花小姐姐只能双目含泪,拼着俗话所说的“父母主婚,芋梗菜尾也得吞”的凛然,应承了这门亲事。没过几天,丽花小姐姐放学回家,看到了一个帅气的后生坐在家里,那就是通来后生,过来与丽花小姐姐订婚的,这架势,倒有几分雷厉风行的样子,像个军人。通来后生拿起一枚据说只有5分重(1.5克)戒指送给丽花小姐姐做为婚戒,还说这个是他姐姐给的,以后他赚钱了再给她买个大戒指。丽花小姐姐只提了一个要求“我要读书,直到可以自食其力,国家安排工作为止。”通来后生赞同道“这也是我的意思,我一定支持你!”丽花小姐姐点点头,心里希望这人能够说道做到才好。通来后生再与准岳父母拉了大约半小时家常,就非常高兴的回家去了。过了三天,通来后生托人捎话给准岳母,说是他当天已随同期应征入伍的战友一起,由洪塘头大队欢送到同安新兵连,请岳父母次日带丽花小姐姐到同安新兵连,他想和丽花小姐姐拍张订婚照。如同现在的“秀恩爱”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意思,拍照在那个时代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都要到照相馆去拍,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拍照,因此其意义也要比现在的“秀恩爱”深刻得多。第二天,准岳父母与丽花小姐姐,还有蔡店梅都如约而至,当天下午通来后生就与丽花小姐姐拍下了订婚照,并在通来后生的极力挽留下,留下来观看了部队的文艺晚会,第二天才回丙洲去。
通来后生在新兵连各项表现优异,新兵连结束后分配到驻扎在漳州的一支空军警卫连,这期间通来后生仍然极为好学,部队晚九点熄灯,他都会蒙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再读个把小时书,还在蚊帐后缝了个口袋藏书,纪检官检查内务从来都没发现这个秘密。不过这也可能是纪检官成人之美吧。
1956年,丽花小姐姐高小毕业并考入集美中学,两个人鸿雁传书,学习上相互促进,生活上相互支持,感情日深。通来后生当兵,每月有7元津贴,通来后生留下2元用于理发、买肥皂、买笔纸等,其余5元则寄给丽花小姐姐,给她做生活费;每周还写信给丽花小姐姐,在信里夹带“私货”——涉及语、数、理、化、卫生、动植物、史、地等文化科目的习题,给丽花小姐姐练习,丽花小姐姐做完后再寄给通来后生批改,而相应的,丽花小姐姐也捎带习题让通来后生练习,再寄回给丽花小姐姐批改,两个人就这样相互促进,丽花小姐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除体育4分外,其他学科都是最高等的5分,成绩稳定在年段前三名,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语文、汉语科代表,还成为学校合唱团成员。在服兵役的四年里,通来后生坚持自学,节假日都泡在图书馆,四年时间里竟自学完初中、高中全部课程。每逢寒暑假,通来后生也会邀请丽花小姐姐到部队来,两个人在一起,并没有什么风花雪夜的浪漫,更多的是革命同志般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鼓励。1959年丽花小姐姐初中毕业后,正温书准备升学考试,有一天班主任林光吟老师到教室找她,原来通来后生来了,准备和丽花小姐姐去领结婚证,咋回事?不是要等我读书毕业找工作才结婚吗?你这不是食言吗?丽花小姐姐那个委屈可是大了去了!通来后生连忙解释:部队拟派他去沈阳学习,这一走可能要几年时间,他想先领个结婚证而已,不耽误学习的。丽花小姐姐这才转嗔为喜,高高兴兴和通来后生到天马农场领结婚证去了。领证后丽花小姐姐仍回学校温书,7月考上了厦门师范学校。
因为国家计划改变,通来后生后来也没去沈阳,而是与一大批战友转业进了三明钢铁厂工作。暑假,丽花小姐姐来到三明钢铁厂,就在三钢与通来后生举办了婚礼,但两个人不谋而合地打算等丽花小姐姐师范毕业后再要孩子。
学校开学后,丽花小姐姐入厦门师范就读,62年7月,丽花小姐姐以优异成绩师范毕业,原本可以到三钢小学工作,正赶上国家为备战下马三明钢铁厂,丽花小姐姐转而被安排在天马小学教书。而三钢原拟安排通来后生到省外钢铁厂工作,但一则是国家提出“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的口号,让通来后生觉得农业大有可为;二则可能是夫人在不远游之故吧,反正是通来后生再三请求回乡务农,厂方最后也只好同意通来后生回乡的愿望,通来后生揣着报到手续,先到天马农场考察一番,这时却听说洪塘头将转归策槽公社管辖,心想既然存心务农,那还是回老家才是正道,于是自作主张,把户口落户于洪塘头,自己则与丽花小姐姐一起暂住夫人任教的学校宿舍,白天再回蔡店老家生产队劳动。回乡参加农业劳动的通来后生很快当上了第二生产队的会计,并参与组织了扫把作坊的工作,与大伙一起骑自行车下乡采购制作扫把的材料——高粱秸秆,制作成扫把后,再踩自行车运到漳州石码批发,虽然辛苦,但收入尚且不错,通来后生和丽花小姐姐也其乐融融。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生活总是变得越来越好,两人一起养育了二男一女,并且三个子女都上了大学,在80年代,这可是了不起的一件事,让通来后生(此时可称老爷)和丽花小姐姐(此时可称太太)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