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天《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7

Day7—2022.1.22

阅读书籍:《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作者:Spenser

阅读内容:第6章 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金句:

1、文章不但应该做到能清楚地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而且能让读者在接受你的观点的过程中感到愉悦。

——(美)芭芭拉·明托

第一部分:读书笔记

01、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逻辑,就是文章的条理。文章逻辑清晰的人,做事情往往也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多从读者角度去构思文章的结构和措辞,才能减少认知偏差。你写清楚了,别人也就看懂了。

02、写作时容易出现的几个逻辑误区,初学者要格外注意

误区一:沟通要有效率,就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句,让别人“猜谜”。

写作时表达要明确,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简单的事情说完整。

第二,慎用双重否定。

误区二:抛出观点,却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推演

误区三:迷信专家观点

误区四:有思想,没有思考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比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浅尝辄止地分析问题,不假思索地表达观点,这样的写作,即便技巧成熟,恐怕也没有灵魂。

写作所需要的刻意训练,不单是通过“不停笔”来做量的积累,还要通过持续训练深度思考能力来实现质的飞跃。具体怎么做呢?作者说了比较重要的几点。

第一,警惕第一时间想到的观点、轻而易举得出的结论。

不要凭直觉行事,不要让你的思维停留在问题表面,把第一时间出现在头脑中的想法列为“未被证实的观点”,再用调研、分析论证去推翻它、支持它,或完善它。

第二,得出观点之前,确保自己对一件事已经有足够深入的了解。

拿出一张A4纸,围绕具体某件事,把知道的信息写在左边,不知道的信息写在右边,然后逐条分析,找到自己最不了解的地方,继而用5W1H的方式对此提问。

5W就是英文的Who(谁),What(做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什么),以及How(怎么做)。

提出问题后,就要帮这些问题找答案。在此过程中,试着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整件事。

比如想象头脑中有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小人儿在打架,拿出一张A4纸,左边写上赞成的原因,右边写上反对的原因,然后进行比较。

第三,善用归纳法,简洁明确地表达意见。

当你深入了解事实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还要用恰当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来,才能说服别人听取你的意见。

第四,把他人的质疑或反驳,当作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机会。

请记住,遇到反驳,要设法将讨论引向更有深度、更具体的范畴,不要为了反驳而反驳,陷入那种无意义的、情绪化的对峙。

03、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文字讲究天赋和积累,别人读十几年的文学作品,这十几年的沉淀一定会反映在他写出的文字上。如果你刚刚起步,在文字的运用上比不过别人很正常,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事情。

但逻辑性则不是,逻辑性可以短期训练出来,不过也不是一蹴而就,要抓住每一个可以训练的机会,有针对性地、一点一滴地积累。

1)列提纲:将素材归类分组

对初学者来说,要训练思维的流畅,就要学会在正式写作之前打腹稿、列提纲。

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咨询公司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顾问芭芭拉·明托,提出了著名的“金字塔原则”。

它是一种层次性、结构化的思维与写作工具,要求人们在写作之前,先对文章要表达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归类,通过搭建“金字塔结构”,将“中心思想”统领的各个分支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呈现给读者。其中,越是靠近金字塔上层的思想,价值越高。

2)理结构:框架比细节重要

逻辑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结构。文章也是一样,需要把我们所有的内容进行分层,体现整体的结构。

你可以先把你想要写的东西罗列出来,分析一下彼此之间的联系,先说哪一块,后说哪一块,下笔之前一定要充分想好。

3)善表达:逻辑连接之术

想要将自己的观点、立场以较好的呈现方式,完整地传达给受众,有三个要点:

第一,理清内部关系。

第二,善用连接词。

第三,注意呈现方式。

第二部分:我的感悟

这个章节主要讲的是逻辑性,这块跟文字水平不一样。

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逻辑一定要清晰,作者说,文笔是需要日积月累没有那么快能转变的,但是逻辑结构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

其中就教了三个方法:列提纲、理结构、善表达,这三个部分其实对于现在我的写作初级阶段来说,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我似乎连提纲都没有列出来的,仅仅只是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接着就开始通篇写起来,效率比较低,有时候卡壳了,就一直停留着,走不下去,所以,今后还是要多用这些方法践行起来,让文章更有深度。

Day7—2022.1.22

阅读书籍:《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作者:Spenser

阅读内容:第7章 职场专业文章写作的方法论

金句:

1、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

——(日)大前研一

2、专业度,决定了你的职场价值。

第一部分:读书笔记

首先,职场干货文的写作,是通过持续的专业输出争夺职场话语权的方法。

其次,干货文的写作还能省去很多职场上的沟通成本。

最后,能持续输出高质量专业文章的人,都是很有实力的。

所以说,要想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专业文章并不简单。

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行业经验的沉淀,又不愿费时费力去调研、思考、总结,往往一提笔就露怯,或者写着写着就没什么可写的了。

01、职场干货文写作的两个要点

职场写作的范围比较宽泛,包括公务信函、工作总结、述职报告、项目企划书等,旨在汇报有关情况、沟通项目进展、总结经验或制订计划,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对象及适用场景。

要用言简意赅的方式,体现你的专业性。对每个职场人来说,专业度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决定了你的职场价值。

职场干货文的写作相对比较难,需要对所在领域的某个主题做有深度的分析,展示你的专业功底和行业洞察力。

总的原则是保持理性、冷静,注重逻辑,克制情绪,因为职场是讲道理,而不是谈感情的地方。

要想持续在这个领域经营,就要修炼内力,让自己的思想格局、调研能力、看问题的角度等有全面的提升。

1)选题的“加”与“减”

我们都知道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内容必然是重中之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对什么主题感兴趣,才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干货。

构思选题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文章要有饱腹感。

第二,要有明确的利益点。

第三,一篇优秀的干货文,深度、角度、广度、速度至少取一头。

第四,开头的文风匹配行业文风,结论先行或者问题先行都行。

2)表达的“深”与“浅”

写干货文要做到深入浅出,一方面,要深入,深入到超越其他同行。方法是层层递进,多问几个问题,分析更加深入。

腾讯曾发布《中国自媒体商业化报道》,从自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到自媒体商业化的五个路标,再到盘点自媒体商业化的三种模式,最后讲到了商业化的两大风险和未来的四大趋势。

你想要了解的行业状况应有尽有,内容详尽,条理清晰,讲述得很深入。

02、写好行业分析报告的五个步骤

养成阅读行业分析报告的习惯,试着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则能让你在具体工作事项之外,以更宏观的视角、更深入的思考,去洞察行业发展、机会与挑战。

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有五个关键步骤。

1)明确目标

问问自己:

你为什么要分析这个行业?

你希望通过这个分析报告达到什么目的?

你的读者对象是谁?

他们有怎样的需求和特征?

一般来说,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是为了明确现阶段的优劣势,以找到行业机会点,那么首先就要对细分领域、时间范围等做出清晰的界定。

如果是你的领导想要投资一家新公司,让你做相关调研以掌控风险,就要从小处着手,对目标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其所在细分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前景等,做详尽的剖析。

2)界定问题

明确了写作目标后,接下来就要界定问题。因为行业信息包罗万象,写起来千头万绪,通过界定目标读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就能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调研分析的切口,继而把复杂模糊的大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逐个击破。

3)搜集信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即使是你熟悉的行业,想要发表分析评论,也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事实资料。

行业信息来源一般有两种:

一是通过企业走访、专家面谈、工作调研等,获得来自工作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通过网络检索(如维基百科)、咨询公司报告、政府公开数据库、行业协会公开信息等,从专业数据库里搜集二手资料。

4)研究分析

搜集到足够多的事实资料后,下一步是对杂乱无章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比照,过滤掉其中有错漏或自相矛盾的部分,从而提炼出重要信息,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在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和态势时,有很多种方法和模型。

针对企业内部的战略规划报告,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其中S(Strength)代表优势,W(Weakness)代表劣势,O(Opportunity)代表机会,T(Threat)代表威胁。

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的调查分析,将它们按照矩阵形式排列出来,能清晰地展现企业的优势和问题所在。

5)输出成果

当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结论,还要用清晰而有逻辑的方式展现你的分析过程。

写作分析报告时,表达准确、到位,读者才能正确理解你的思路,接受你的研究成果。

文章结构上,比较好用的是“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先归纳核心思想,结论先行,再提供3~7个支持性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往下又有3~7个论据作为支撑,由此层层统御,形成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逻辑推理过程。

03、构思系列专题的四个原则

有些选题非常大,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这时选择微信公众号作为发布平台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持续更新给了阅读以连续性。这时候你可以写一个专题的文章,多篇文章形成一个系统,就可以把你想表达的表达清楚,表达全面。

1)写专题必须要有整体的策划

如果尝试写专题文章,那么第一篇非常重要,第一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专题后续的传播效果。

写作要有产品思维,要把文章产品化,那么专题就是系列产品,必须要有整体的策划。

像开发产品一样,要经过系统设计,明确每一篇文章的内容侧重,到一定数量之后要达到什么效果,不是写到哪儿算哪儿,发布完了就万事大吉了。

2)专题文章两种走向:深度、时效

大致来说专题文章有两种走向,第一种是走深度,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写别人写不出的内容,这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第二种是走时效,处处快人一步,便可占得市场先机。

3)起步阶段,切入点要小

刚开始写作专题的时候,切大点是很难做起来的,因为大的话题点已经有很多行业内权威人士在写了,而且点越大越不好把握,除非你有把握写得过行业内权威人士。

能够把一个小点做好就非常了不起了,不要想着大而全。什么都想要,通常什么都得不到。

写作是这样,在职场上同样也是这样。你先要有核心的竞争力,至少在这一块别人对你是竖大拇指的,才能发展别的。

4)学会对标

刚开始写专业文章可能不太好上手,建议找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最好是与你同一行业不同定位的,观察对方的选题角度,怎么组织内容。

其实不只是写作,个人成长也是如此,可以去模仿一个领域内的大咖,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虽然个体之间有差异,但很多东西都相通。

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翱翔。

04、积累行业素材的四种方式

写作就像做菜,素材则像食材,没有好的食材,就做不出一道好菜;没有好的素材,也写不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来。

没有“读书破万卷”,又哪来“下笔如有神”。素材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积累的功夫在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去用心积累。

只有前期坚持不懈,有意识地寻找素材,“厚积”,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渐转化为真正属于自己并且有自己风格的东西,从而“薄发”。

好的内容需要扎实的素材来做支撑。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建立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库,在每一次整合报告中学习、思考,置身第一现场,与高手过招,由此获得看问题的新角度、新思路。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写作越来越“胸有成竹”。

1)积累专业知识(深度)

从专业知识层面来说,需要多学习。学习是逃不掉的,要想做知识的上游,必须去到知识的源头。

2)整合行业分析报告(广度)

写作需要的分析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不断训练。当我们专业知识不够、阅历不足、思维方式不够完善,还不具备独立分析的能力,或者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时,就需要借一个梯子,借助别人的力量看到更高的地方。分析报告就是这样的梯子。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种是通过行业内的专业媒体。

在对比与反思中,知道自己在认知上的差距。知道了差在哪里,才能找准方向去努力。

第二种是通过社会层面的报告。

什么是社会层面的报告?比如你是金融领域的从业者,那么除了关注宏观经济走向,也要关注国家的政策、国外的重要事件。

给优质文章建一个素材库,使用云笔记之类的工具收藏起来,分门别类地做好标记,为自己日后查找资料提供方便,不要一股脑儿地点收藏。

3)置身第一现场(速度)

第一时间出行业热点文,并且是在第一现场,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可靠性、时效性与新鲜度。

置身第一现场的捷径——成为社群组织者,学会“混圈子”的艺术。

你帮助的人越多,你的影响力就越大,也更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同时混圈子也是一门艺术,圈子混得好就有机会获得一手的资料,你也会链接到不同的人,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4)跟高手过招(角度)

参与到第一现场,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和高手进行交流。

正所谓“与高手过招,才能成为高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一定能接触到高手,所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学习。

在与这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的交谈中,不断反思自我,在“见贤思齐”中把自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

与高手过招,也许对方的一句话就会让你获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首先,和高手交流关键问题,思考深度会更高。

佛家常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问题也是这样,可能因为阅读量不足,或者知识面较窄,从而导致思考不够深入,某些方面也考虑不周全。

其次,厚积薄发,获得思考解决问题时更丰富、独特的视角。

第二部分:我的感悟

这一章行业分析报告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一篇行业报告的背后真的凝结了作者很多的努力,收集素材归类整理,平时还要多洞察相关行业前沿信息,一切的一切,都在于积累和敏锐的观察力。

作者调理特别清晰的把,撰写行业分析报告,有五个关键步骤;写系列专题的四个方法;积累行业素材的四种方式;清楚详细的做了介绍,虽然我现在还没法完全吸收,但是跟高手交流学习,这一点感触特别深刻,也许高手的一句话,触发到你的某个点,你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

所以不要害怕与比自己厉害的人接触,这一点,我自己也要把思想观念扭转过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7天《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读书笔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