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进打卡—— 天中实验小学2020—2021年教学风向标

       春天来了,丢弃笨重的棉衣轻装上阵,形成战斗的堡垒。凝心聚力,彼此赋能,赢战2021。                                                      ——题记

       新的一年,苏派教育集团,每个苏派教育人都应该有新的愿望、新的梦想、新的使命、新的责任担当。在这未来以来,共情共识共成长的时刻,苏派教育集团驻马店市天中实验小学发布2021年教育教学风向标。

       2021年寒假,在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回顾学习中,一个颇为新鲜的词儿映入眼帘,与“时空坐标”一样颇具引领性、影响力,它便是“风向标”。教育创新年会汇聚了各地教育从业人的办学新思想,这些新思想也恰如蒲公英一样迎风飞翔,将教育的风向标“吹遍九州,吹向中原”。教育的风向标不仅吹进了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的教育工作日常,还将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吹进了驻马店市天中实验小学。

       2021年,是中国建党100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开局之年;同时也是驻马店市天中实验小学47年办学规划进程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从教育部基础教育发布的新形势与新政策来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即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又要着力建设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各校重点着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生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手机管理落实见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等等。大力营造基础教育健康生态,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在224日召开的新春第一次会议上,学校再次强调“2021年是天中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提升年”的总体战略目标。学校各部门要明确工作重心、创新活动载体、提高服务意识,在集团校区联动,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辅助下,紧紧围绕“质量提升年”搭台子,竖梯子,结合部门工作范畴立尺子,照镜子,形成思想同频、和谐共赢的团队意识,以全新的面貌投入新的战斗!

风向标之一——办学特色引领

       办学追求品牌,品牌重在质量。品牌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校特色、学校品味及学生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积淀。苏派教育集团将教育的火种播撒在天中这片土壤里已有14年,历经14年风雨的洗礼,天中实验小学以它自身独有的文化魅力深深扎根。集团在学校快速发展行进的第三个阶段,紧密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总体战略新规划,集众人之智,草拟制定了2021年天中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总体方案,锚定了2021年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上不断改进,落实“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把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有机结合,以“特色引领”,“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重点,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弘扬正气,抓实精细化管理,在向心力、执行力、行动力、创新力上下功夫,打造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在地区的影响力。

风向标之二—— “赋能”教师成长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良。因此,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教师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其次是要想办法让每一位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变得有价值,看得到自我的存在,并在优秀者的引领指导下积累沉淀。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教师的输入,也要重视教师的输出。

         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为教师专业进行“赋能”。

         第一,是从学校层面来讲,“教师三课”和“青蓝结对”是教师基本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务处统筹组织的教师三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通过每一位教师在单元建构不同课型所传递出来的授课思想,经过同科目教师交流分享后的总结反思,也都从备课、上课、听评课的不同程度上学有所获。“青蓝结对”是针对步入教学岗位上的新入职教师,为使后期新入职教师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由教务处为其推荐同年级同科目优秀教师实施“帮扶”,或者自愿报名,协调组合,分层结对。采用每学期一个周期的方式,实施全方位帮带。两者目的均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是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研修班。通过优秀师者引领、磨课实操、点拨指导与评价,打磨出适合于自己的课型与课堂模式。在学校内部,搭建教师成长对外输出平台,让学与思的灵魂碰撞能及时变现,影响课改同路人。于教师自身而言,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居安思危意识,也都需要在自身的学科领域内深耕精研,努力增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自我专业技能提升的闭环。

       第三,我认为阅读能够点亮人生,同时也是学习与思考的最好方式。现代教师要树立“泛学习”、“泛学校”、“泛老师”的观点,即一切都能促进我们进步的行为都是学习;一切能学习的场所都是学校;一切能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都是老师。通过读取适合自身教学或者是自我成长的专业书籍,汲取书中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融合自己的视野、思想剖析或者论证,对自己进行辩证形式下的逻辑训练。除此外,教师在阅读后,要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在原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凝练和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思想。在教学领域,时刻牢记:阅读是输入,写作与分享是输出;上课与练习是输入,讲解与考试是输出。关注自身输出的多与少,也是变相的促进输入的多与少。

       第四,巧用网络教育平台,择其优者而习之。各种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个人学习成长的空间打破原有的校园区域化,降低了时间与空间的消耗,消除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隔空喊话;也可根据自身能力的薄弱选取适合于自己的课程,充分弥足教师个人在内化修炼时的差距。

       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系统检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要像抓学生思政工作那样抓实抓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清除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厚植师德涵养,坚持德法并举,发现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为打造我校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基。

风向标之三——绿色作业革命

       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次会议上,教务处提出“将学生课后作业以小课题形式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结合级段各班学情,深入研究内化作业的形式、数量与质量,从学生家庭、学生学情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学段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与作业完成的准确率。控制好作业总量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一个基础。

       不同学科的老师要把作业质量的提高作为科目作业备课及批改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班级学生学情,科学、有效、合理的设计作业梯度,即要保证待优生吃饱,也要保证优秀生吃好。除书面作业外,还可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作业要注重设计的研究性、实践性,坚决杜绝无效的作业、重复性的作业、惩罚性的作业。将作业管理纳入本学期学校的教研工作体系,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不仅要逐题批改,个别学生的作业也可适当面批。作业批改过程中,完成较好的作业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巩固好的完成结果;有待提高的作业要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并提出作业改进指导要求,有效落实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本学期学校将作业批改管理纳入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考核项。

       小学一、二年级的作业要严格控制在校园内;三至六年级的作业在离校返家后,控制在40分钟之内完成。即使是学生要在家完成的作业,我校教师也不能让家长监督学生去完成,更不能要求家长帮助批改。这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硬性纪律要求,适用于学校每一学科教师。因为优化作业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不给家长添负担。

风向标之四——用高质量发声

       2021年是“天中实验小学质量提升年”。作为学校教学主体第一责任人,我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到教学高质量,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引领高质量发声?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质量是立校之根,强校之魂,是学校一泓清泉延续的命脉,是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这所学校教育人的形象与尊严的象征。我们所认知的分数与成绩,仅是质量存在的一个载体,绝不是真正的高质量的呈现。

       本学期,我们所主张的质量是持续化发展的质量,是教学教研创新发展的质量、是德育塑人全人发展的质量、是后勤不后服务先行的质量、是团队共赢和谐共生的质量。这种可持续化发展既是对办学全方位的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通过社会各界良性口碑宣传的营建。立足国家课程,研发校本班本课程,厚植地方文化课程,融入五育课程,打造特色社团课程,健全校级职级体系,持续深入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变革。坚决摒弃“唯分数至上”的评价导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的根本标准,促进评价改革与育人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还要打破部门人员固化的思想壁垒,应放尽放,强化特色,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力,焕发出学校的盎然生机。

         其次,我们主张的高质量是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发展。教师应在教之过程中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只有不同,没有不好”; “只有可能,没有不能”的理念。坚持运用“四多”(即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标准、多一分期盼、多一分等待)的育人法则尊重并珍惜个体差异,让因材施教落地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搭建为我绽放的舞台,使之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路上遇到的或存在的所有问题,包括教育的质变,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技能、核心素养、执教态度息息相关。想要高质量发展,必先发展教师,一所好学校的产生不仅仅是有一位好的校长在引领带动,还需要一群好的教师彼此赋能,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多维度的教师评价体系,重视过程、改进结果、探索增值,力求从教师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职业精神、教学业绩等层面逐一评价。作为教学管理者,要最大限度的让教师自身参与到评价的导向、激励与显示过程,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能,彰显教师教学主体地位。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与发声。

       让温度成为校园里的一个符号,让亮度与高度,宽度与厚度成为学校高质量的教学标识。如果说校园文化旨在环境塑人,那么课程建设旨在文化育人。在办学特色引领中,我们提到多元化的课程设置生成的不仅是丰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阶段性学习跑道,也是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登顶之阶。学校内涵化发展,必须借助于高效的课堂教学;学校各项制度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化发展的根本保障,由学校管理深化至学校治理,看似迈出一小步,实则是前进了一大步。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面对全新的挑战。民办学校的生存法则是:要么出彩,要么出局。为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顺势而为,顺势而变,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革新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优化教科研平台搭建,坚持资源融合、资源共享、规范发展、开放发展和优质发展,使教育教学高质量形成扁平化、立体化发展格局。练好内功,使之声名远扬;主动作为,共书绚丽华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精进打卡—— 天中实验小学2020—2021年教学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