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我们的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种教育

最近,新京报报道了一则“生命教育别只热衷孵小鸡”的新闻,也引发了诸多媒体的转载,透过这起事件,我很想谈一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我们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在报道中说:

近期杭城不少中小学校园内出现了小鸡、小鸭、小鸟、小马等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记者发现,这跟学校正在火热开展的生命教育有关。根据记者的走访,占据学校生命教育课堂最普遍的一个方式就是——孵小鸡。而且“孵小鸡”不仅出现在了校园里,还被孩子们带到了家里,于是,家长们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快乐与烦恼”。与学校生命教育孵小鸡受热捧相伴的是,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备工具,成了网上的热销产品。孵小鸡可以借机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比如,小鸡破壳而出时,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珍贵;还如,雏鸡夭折时,学生从悲伤中,可以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再如,通过孵养小鸡的过程,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近自然与生命的机会。但同时,也应看到,借助孵小鸡进行生命教育,对于一些家庭而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诚如有的老师就表示,城市中养小鸡会遇到困境,这样只是把小鸡当作玩具,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驰。的确如此,孵小鸡虽然有孵蛋器、受精蛋等必备工具做保障,但养小鸡却是一件辛苦且费心的事儿,弄不好小鸡就会不幸夭折。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即便通过孵小鸡进行生命教育,也应有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跟进,最为基本的应该事先教给孩子孵化和养殖的知识,如多久换一次孵化器中的水、小鸡孵出来后把喙尖剪去等。毕竟,“生命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孵小鸡,承担起保护小鸡成长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知识欠缺,且中途打退堂鼓,极容易造成小鸡生病或者死亡。

最后,新京报的评论认为孵小鸡只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形式,但不能对此太过于热衷与追捧。让学生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也绝非是孵小鸡这一过程所能全部实现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认知生命,树立珍视和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应该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出口,而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生命教育上走偏路。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 一言以蔽之是关于生命的教育, 然而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 其内涵又是什么, 各个国家和地区强调的价值取向不同, 生命教育的诠释也相异。生命教育运动兴起后, 各个国家纷纷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生命教育, 像美国的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 情绪教育, 日本的寒冷教育、北欧国家的孤独教育等, 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思潮。我国也有一些针对生命教育的措施,但我认为目前我们在大学阶段更强调生命教育,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大多是不要出现安全事故,实际上生命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安全方面,还包括爱心、善良等各方面。

在教育中倡导的生命教育我认为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说, 生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存, 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去追求幸福生活。生命教育从生命存在层次来说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于自己生命的珍惜和爱护,二是对于他人和其它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在生命教育中强调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实际上就是保持学生自己生命的完整性,也就是让学生的生命避免外在的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是来自了个体自己的倾向,比如避免自杀等行为,还有就是让学生要有保护意识,保护自己不受到尽量不受到危险的威胁。所以,这方面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避免来自于自身的外在的伤害。当然,只是肉体的一种生命存在来说,因为生命的存在实际上是肉体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如何兼顾各个层次的生命价值来思考生命教育,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样,我也认为生命教育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当下和未来。当下的生命的保全是未来生命意义价值的基础,只有立足于当下的生命出发,才能够探索未来的生命走向。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中受到的各种压力实际上是一种父母以及社会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都希望孩子能够按照父母的规划走下去,发展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从一开始就要赢在起跑线,以至于一些孩子出现了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没有重视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都没有过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极端的后果。许多父母甚至老师一心只希望孩子和学生成绩优秀、特长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和学生的感受,以至于让孩子和学生无法领会当下生命的美好,也就容易出现各种的问题了。所以啊,生命的教育是要教学生过好当下的生活,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现实的幸福出发去追求未来的幸福。

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其实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教育效果,更重要的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校教育,而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为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孩子,纵使很多有文化的父母,也只会以为教会孩子知识和一些技能之后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和母亲。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包含了生命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一个孩子要想成长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内心正向的人,一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所以教育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我认为或许是教育家长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进行合格的家庭教育。

如何进行生命教育?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困难的话题,因为在我国不仅仅是中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薄弱,大学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也薄弱,许多教师也缺乏专业的训练,生命教育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践中反而不太容易,从这方面来说也能够理解杭州地区的中小学借助孵小鸡来进行生命教育的普遍现状,因为很多学校往往不知道怎么操作,或许是有一所学校总结出这种方法后得到了推广,或许是其它的原因,但无不说明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困难。

生命教育从理论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以下3个层面进行,其实教育的实践很难,我知道更多的也只是理论的操作,但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践起来,这对于我的认知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首先是生存教育。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爱惜生命, 保护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是重要的, 也是脆弱的, 有时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生命的不复存在, “学会生存”是最重要的本领。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等。

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生命是神奇的, 完美的生活应当让生命中蕴藏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让生命飞扬, 实现生命的价值。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信仰所关注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随着物质的丰富, 当生存危机退居次要地位, 而存在危机——无所依傍的孤独与无所执着的空虚, 就日益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

最后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 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 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人之有限生命的可贵, 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 更加珍惜生命。死亡教育确实值得强调,重视生命教育,就不能忽视死亡教育,所谓“向死而生”,只有知道什么是死亡,才能够更好的知道什么是活着。死亡在我们社会历来是一个不愿被人提及的问题,我们对死亡的问题闭口不谈,仿佛谈论死亡就是一个隐私的话题,以至于我们对死亡教育实际上是缺乏的。基督教文化中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认为人的生命是上帝授予的,自杀实际上是一种违背基督教原则的行为,从宗教层面来看,保存生命的存在才是符合上帝的旨意。

所以,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学科, 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所以, 它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手段, 这意味着生命教育具有更加广阔的实践舞台。例如, 它可以通过一个文本性的载体, 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生命现象, 熟识有关生命的具体知识;也可以通过其他资源, 如组织学生看一场有关宣扬生命价值的电影, 组织学生去野外感受自然生命的神奇与美好;亦可以通过学校文体活动体现教育对师生生命的关爱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教育,我们的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