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会用逻辑,你的故事会更精彩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22本书《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

加班加点写好一份方案,明明提供了详尽的数据资料,却被客户冤枉不够走心?

兴冲冲地写好一篇文章,分享到社交平台,得到的评论却大多是「好难哟,看不懂……」;

一群人聚在一起聊天,轮到你发言的时候,总是脑袋空空,没有想法,不知道该如何接下去。

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逻辑表现力非常重要。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从理解逻辑表现力的原点,也就是「信息」,重点传授清楚表达的技巧,并以问题解决型故事展开法为中心,培养大家实际运用逻辑表现力的能力。

本书还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介绍了制作精彩商务文案的诸多方法,包括区分信息种类的方法、金字塔原理、MECE(不重复、不遗漏)、分辨问题类型的高杉法、SCQOR故事展开法以及设计文案格式的方法等,帮助大家构思出逻辑清晰、说服力十足的方案。

作者高杉尚孝是日本高杉尚孝事务所代表,筑波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

现在,让我们一起翻开《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学习一流人才必备的逻辑表现力吧!


逻辑表现力的原点,是合理地使用信息

我们说话和写字都是为了传递信息,而信息又可以大概地分为描述信息和规范信息两大类。

其中,描述信息可分为不包含判断好坏的记叙信息,如「这个瓶子的容量是500毫升」和包含判断好坏的评价信息,如「这把椅子非常有设计感」,而规范信息则用于表示事物应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本公司必会全力超越其他公司,尽快开发出XY控制装置」。

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植根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评价条目,如「瓶子的好坏由大小决定」,以及评价标准「500毫升算是非常大的瓶子了,可以被评价为一个好的瓶子」,把一则记叙信息「这个瓶子的容量是500毫升」解读为评价信息「这是一个很好的瓶子」。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接收者自己推出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信息,那么我们只要配合对方价值观中的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传递记叙信息,就能够达到目的。

同理,就像是记叙信息可能会被解读成评价信息一样,评价信息有时候也因为隐藏着行动原理,而会被当成规范信息。比如,当我们听到「并购A公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时」,我们常常会把它们理解为「你应该并购A公司」。

如果你希望别人按照你说的去做,有时候可以不用语气强烈的「应该」或「必须」,而可以慎重地提出「希望」或「可否考虑」来引导对方下结论。

那么,怎么传递信息才能让对方听懂呢?

当对方是初次接触事物的新人时,我们首先要传达记叙信息给对方,比如「我的笔记本电脑装有4G的内存,G是指Giga,为记忆装置容量的常用单位」告诉对方什么是G。

在理解了记叙信息后,那么对方期待的下一个信息多半是评价信息,即「所以,这台装有4G的内存的计算机怎样呢?」。这时,你可以告诉他「4G的容量很大,可以帮你储存大量的文件和图片」。

这时,你就可以顺水推舟地向对方建议了(即传递规范信息),「我建议你也买这台电脑,因为从内存来看,它是一台不错的电脑」。如果对方也看中电脑的内存大小,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听从你的建议了。

传递信息的艺术,你学会了吗?


用金字塔结构组合信息,搭建文章框架

一篇主张模糊、脉络不明的文章,是无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是没办法向读者传递信息的。

就如同建房子要画好设计图一样,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要先搭建文章框架,而最有效的文章框架,就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就是依照层级来配置主题或信息的图表。在信息金字塔结构中,把最想要传达的信息放在最上层,称为「主要信息」。主要信息之下,紧接着的是「关键信息」,而关键信息的下面,就是「次要信息」。

比方说,我们分析一家公司时用到的SWOT分析法就是「主要信息」,而每个字母「Strengths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s挑战」就是「关键信息」,每个字母下面的具体分析就是「次要信息」。

在搭建金字塔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自下而上法或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首先将零散的想法按照主题区分群组,接着反映出每个群组的主题信息,然后借由这个过程,把最想要表达的想法精炼出来。

在聚合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结论法来获取信息。比如,西边的天空布满乌云(关键信息)、早上池边的青蛙不停地喧哗(关键信息)、近来将进入梅雨季(关键信息),推导出结论,今天会下雨(主要信息)。

我们也可以采取摘要法来抽象思考。比如一个主管问下属们「顾客们都有什么需求」,这时下属们回答「他们想要苹果、梨子、菠萝、香蕉和草莓」时,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他们想要水果」这个信息。

自上而下,首先要选定一个主题信息,接着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关键信息,然后再讲信息往下分成若干个次要信息。

在关键主题的层级中,我们要尽量追求不重复,不遗漏。

比如,如果主题是季节,那么关键主题就是春夏秋冬。如果主题是方位,那么关键主题就是东西南北。如果主题是一周,那么关键主题就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用金字塔结构,搭建文章框架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用SCQOR展开有说服力的故事,解决问题。

有逻辑的故事,就是金字塔结构中「关键层级」环环相扣。要在故事做结构上的展开,SCQOR是一个有效的架构。

第一个S是Situation,即设定状况。在状况中,我们要交代主角和其所处的环境,同时我们要设定好故事涵盖的范围,并让读者产生共鸣。

第二个C是Complication,即发现问题。C的出现颠覆了S的稳定状态,让主角忧心忡忡。具体来说,C可以是恢复原状(必须修复已经损坏的事物,不能放任不管),是防范未然(目前没有问题,希望将来没有损坏),或追求理想(虽然目前没有问题,但希望将来会更好)。

第三个Q是Question,即设定课题。既然从S到C的过程中,反映了出了主角的问题,那么到了Q的环节,我们必须要根据C阶段的结果。具体来说,如果’C是恢复原状,那么Q可以是掌握状况、紧急处理、分析原因、根本措施、防止复发;如果C是防范未然,那么Q可以是假设不良状况、诱因分析、预防策略和发生时产生的应对策略;如果C是追求理想,那么Q可以是情况盘点、设定理想、实施策略。

第四个O是Obstacle,第五个R是Resolution。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找回失去的安全感。Q决定了O到R的故事铺陈方式。如果是恢复原状型,那么故事就要详细描述是怎么损坏的,然后在展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如果是预防隐患型,那么故事就要描写什么是不希望发生的诱因,而在提示方案时,要锁定核心对策。如果是追求理想的故事,一定要说明实施策略。

在运用SCQOR写故事的时候,开场要紧凑,过程要精彩,结尾要简洁有力。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老婆婆捡桃子回家的故事。在故事中,老公公和老婆婆一起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某一天,老公公砍柴受了伤,老婆婆外出洗衣服发现河流上飘来了一颗很大的桃子,犹豫要不要把桃子捡回家(SCQ)。老婆婆看来,桃子滋补效果好,特别是这次飘来的桃子,尽管存在搬运的困难,但也是可以克服的。于是,老婆婆叫来了人,开开心心地把桃子抱回了家(OR)。

读完老婆婆捡桃子的故事,你学会了如何用SCQOR讲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了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拿起笔,讲出我们的故事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会用逻辑,你的故事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