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作《高晓松这次被骂,令人格外伤感》。
我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高晓松又又又被骂了。每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总会面临舆论的压力,所以,我们就冷静吃瓜好了。可是,看了一下这次事件,我忽然觉得有话要说。
我和高晓松并不算熟悉,虽然一起参加过活动,也有过合影,但基本上还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的状态。这么说并不是要客观地撇清自己,恰恰相反,我非常有代入感。
在这次冲突当中,我们可以不是高晓松,我们的颜值不一样,才华不一样,位置不一样,但每个人都要面临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我们该拿自己的青春去做什么?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位武大的学生,马上要毕业了,他写下了自己的迷茫。他今年大四,感觉自己没有出路了,每天都不知道要干嘛。在此之前,这位同学一直过得挺顺利的,但是现在他忽然发现,比找不到工作更让人焦虑的,是那种期待感的缺失。
在这里,他就提起了高晓松。他说:“高晓松曾说年轻人要追求‘诗和远方’,‘爱与自由’,可是现在我连‘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诗和远方又在哪里呢?如果他像我一样,还敢说出这种话吗?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含着金汤匙出生,至少对于我这样去趟超市都要抢消费券的穷学生来说,追寻诗和远方真的很不实际,赚钱好像更实际一些。”
这位同学也说:“但我真不是没有梦想的人,父母那辈可以赶上工作包分配,90后这代人还能赶上互联网的大潮,而我们这代人赶上的却是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衰退。”
这位同学应该是00后吗?所以,他并不觉得自己消极,他只是很疑惑: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这代人还有资格提梦想吗?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这件事发在了网上,高晓松被点名了,竟然本尊亲自出来回复,而且这个回复也非常的高晓松。他认真地看了这位同学的文章,然后他讲:“人不是以代际分的,也许人是以性格分的……梦想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特别讲到——这个世界的进步到底是爱钱的人贡献更大,还是不爱钱的人贡献更大?高晓松的观点是:“钱不高贵也不肮脏,只是一个工具——钱可以用来营生尽孝,可以用来行善作恶,也可以用来点一支烟。”
其实高晓松对这位同学有很实际的建议,他说:“你武大毕业,选择殊多——进大企业体验摩擦力;进小企业体验创造力;自己创业体验耐力。反正不管进了哪座山……你有大把年华可以从容地去到不同的山里转转。”
有人就说,这句话倒是符合高晓松一贯的青春观,只有8个字,叫作“此时不浪,更待何时”。
高晓松还补充了一句:爱与自由是本能,无论贫富美丑都有爱的能力,不然人类无法繁衍。也许无论身处哪个阶层,离自由都只有一步之遥……至于诗和远方,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小块只能种花不长粮食的自留地。
想一想那些青春的人,那些张力特别大、叛逆精神特别强的人,好像干了很多不打粮食的事情。他们那么的不接地气,那么的爱折腾,他们四处成精,这在我看来就是青春。
这件事后来就引起了很多的评论,质疑声此起彼伏,当然是质疑高晓松。好多人讽刺他,说他教导年轻人一边啃老一边胸怀天下,“你当然对钱看得开了,因为你有优越感啊”。
不出所料,高晓松那个显赫的家世一次一次地被扒出来,说:“你看,你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你有金饭碗,你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你就对普通的老百姓这样误导,你揶揄他们,你这就叫得瑟。”
这些批判振振有词,但这种评论会给我一种错觉,我会在想:谁在青春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十字路口的选择呢?左边是现实,右边是梦想。那你到底向左转还是向右转?从什么时候开始,当我们面临这样十字路口的选择,大家的理解仅仅就只是停留在物质的层面,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你到底能赚多少钱?
对于一个武大的毕业生,武大当然也是一座好学校,甚至对于一个北大的清华的毕业生,当他们要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对他的关注就仅仅停留在,你能找什么样的工作?你能够赚多少钱?你能够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这就是全部的事实吗?
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讲得很好,说人固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格局和眼界却有云泥之别,这就是传承和家教啊。
我想起一件事情,几年前我去做讲座,遇到了一个女孩子,她是名校的硕士学历毕业,长得非常清秀,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全职太太。我一下子就觉得特别好奇,因为这个选择还是很特别的。
我问她为什么?她的答案是什么你们猜猜?她说我不想工作,所以我最好嫁给一个千万富翁,这样我就能实现我的梦想。
当我问她:“你说的全职太太的生活指的是什么呢?”她说:“就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也不用去跟别人打交道,因为我常常觉得人家对我都很恶意,对我不好,我也是一个不爱解释的人,然后我就唱唱歌,种种花,每天很开心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问她:“那么,你的手机里面有多少个千万富翁呢?”她想了想说:“这就是个大问题啊,因为我认识的千万富翁不超过5个。”那我又问她:“你觉得千万富翁为什么会娶你呢?”她愣了一下,说“不知道”,然后想了想,又说:“因为我值得爱呀。”
我在心里翻了一个大白眼,我想说的是,事实上不是因为你值得爱,是你想过上不劳而获的懒惰的生活。我并没有当着她的面把这句话说出来,但她的脸我一直都记得。那是一个只有24岁的女孩子的脸,但我觉得她从来没有青春过。
对,如果青春就像中年和老年一样,那么你要青春干什么呢?
很多人批评高晓松,说他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对那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指手画脚,这是站在高处说话不腰疼。我们常常听到这句话,“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对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焦虑,也有他自己要面对的实际情况。那些跪着的人,难道跪着说话不腿疼吗?所以,谁有资格就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去嘲笑别人呢?
高晓松真的说错了吗?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当群情激愤说他扯什么有的没的,当然是找工作重要,买房买车重要,结婚生子重要,财务自由重要……的时候,我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已经没有希望了。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找工作、结婚、财务自由当然很重要,可是高晓松对于年轻人的那种期待,说你要有情怀,你要胸怀天下、改造国家,你要脚踏实地,同时要有诗和远方,这难道不重要吗?
所以,这一次看到高晓松被这么多的人质疑,我觉得有点心塞。在我看来,高晓松答复那位大四学生的,恰恰是一个中年人对年轻人最大的善意。
到底什么是善?苏格拉底在有一次对话中说道:“对于人来说,最大的善就是智慧。”因为它有助于我们为幸福生活做出最好的选择。但是,财富本身不能被认为是善,因为财富只是工具,只有那些能够保持诚实、能够权衡利弊的人,才有可能从财富中受益。
否则如果你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眼界和格局都非常狭小的人,那么你拥有太多的财富,反而有可能由此招致祸端,买东西就变成了你的痛苦和不幸的根源。
我相信这种来自古雅典的教导在今天依然非常有效。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困难,没有办法赚钱,带来的常常是痛苦,这是事实。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拥有一份好的职业,能够自食其力,赚到足够的薪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金钱可以让我们过上自由的有尊严的生活,也可以实现人的梦想。但是,后面这句话更重要。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更富有,因为金钱和奢侈品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如果我们非常贫穷,那我们不可能很幸福地生活在贫穷的状态里,这么说非常虚伪。
金钱是重要的,它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给我们的内心提供一个平静的空间,但是金钱本身不会自动产生幸福。事实上,在我们的身边就常常会看到有人为了赚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追求,放弃了自己此生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放弃了道德。
大哲学家卢梭讲过一句话:你所拥有的金钱给了你自由,你想追求的金钱反过来奴役了你。成为任何东西的奴隶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这个时代还是宽松的,我们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们能够利用各种便利的工具完善自己的能力,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兴趣,我们能够找到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并且发现我能不能够投入其中。
这都会让我们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经济上更独立、思想上更自由的人。
但如果我们不管出生在什么样的地方,不管经历了什么样的教育,不管身边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都坚持认为找工作是最重要的,赚钱是最重要的,脚踏实地是唯一的目标,那这个时代就没有希望了。
我的确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人,从未年轻过就已经老了,我宁愿相信,他们去嘲讽高晓松是出于真正的嫉妒,嫉妒他的确拥有过自己想要的青春。就到这里。
✉ 今日话题
#青春#
你是如何解释它的
一起来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