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一头扎进书堆里,或者整理房间,房间不大,可忙的时候物品堆得到处都是,空间显得更加狭小,我觉得自己像是居住在盒子里面的人。偶然看见过往在意的小物件,瞬间回忆泉涌。
那是高考倒计时一个月,时间对身旁大多数人而言,都像是快用完的牙膏,非得用力挤,心里才舒服。我正坐在一台转得快没力气、像要冒烟的电风扇下面,不停地在草稿纸上演算一道数学题的答案。
忽然,一位同学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递给我一个信封,说是一个看起来像高一的学妹托他转交给我的。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个有着向日葵般金黄色的精致信封,纹理细腻,轻如鸿羽,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高三十五班,xxx收。字体并不清秀,却像夏花一样绽放在我犹如深陷泥潭的心中。
我小心翼翼的撕开封口,仿佛冬天的时候扯掉手中的倒刺一般,怕它痛。里面是三张鹅黄色的素纸组合而成的一封长信,写在信中的字体像风吹下的叶子被她捡起来整齐地排列,在一行又一行的棕色横线上。
开头是这样的:
xx学姐,你好!见信舒眉,见字如面。作为初出茅庐的我们,对生活的阅历肯定不及你的丰富,然而,在这个荷花飘香的炎炎夏日,在这个充满着离别与遇见的晚春,在高考的脚步声愈发临近的时刻,我想对你说些悄悄话......
(2)
重读这封情意绵绵的信,仿佛让我顷刻间返回了高三那年的艰辛岁月。
去年八月,周围的人因为一下子从准高三变成高三狗这个肩负重任的身份,一夜之间好像被下了蛊一样紧张起来,每个人都拼命往前跑,成为每天奔波在三点一线上神经兮兮的人。
每次一到了全年级的体锻时间,站在主席台正中央指挥号令的领导或者老师就亢奋得不行。他是全场聚焦的中心,他在发号施令,企图施展让我们耳朵着迷的魔法。那声音在云霞织就的黄昏里鼓胀着,真叫人想一针扎破这样的生活。
我感觉自己像一台机器,整天除了挤出时间来睡觉,就是不停地做题、听课、考试,然后跑步,像打了鸡血一样,最后撑着眼帘熬过晚自习,最终以疲倦的面容结束这枯叶蝶般的一天。日子好像被推着走,我被逼进角落,成为被捆绑表演的木偶,成为像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第二天起床后,继续向着那个人人都说很近很明媚,可明明很远很漆黑的未来匍匐而去,茫然不堪。星辰、草原、大海、田野、山林都被自己强制遗忘,暂时搁置在阴暗潮湿的角落。
我曾经做过的、永远止步于第一小题的数学试卷;盯着分数排名、抱着好友在厕所里流过的眼泪;为了排解压力、累到晚上脚抽筋的长跑;对未来迷茫不确定、和班主任长聊的谈话;风雨无阻不改作息、摸着黑起床独自前往食堂背书的清晨;和好友相顾无言、却以食解忧的午餐时刻......这些在记忆中长满荒草的细碎片段一时间涌上心头,像无数透明的丝线缠绕泪腺并紧紧拉住,倒向此刻现实的这一端。
(3)
有人说,高三虽然很辛苦,但它比大学好多了,因为它是一段无比充实的时光,还有那些难忘的岁月,陪你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犹记6月8日那个考完英语的下午,所有人都欢呼着,疯狂着,拉着好友脸贴脸在醉意微醺的晚风斜阳里拍照,像从囚笼中被解放出来,又像是要长出翅膀一样,也像是文艺袍子上一群纯真的跳蚤。
似乎所有人都已经忘记白天里的忐忑不安和紧张激烈——试卷里的作文题目,监考老师的表情和铃声响起的时间。一群内心虔诚,不轻易让未来失守的人,因为高中生涯的终止获得了新生。
我沉默的低下头,缓缓迈着步伐,积攒了一年的五味杂陈却在这一刻熬制成了面容上的静默与素淡,在多情的校道上如搁浅的船,沉默无声的停泊。
内心清澈如洗,无欲无求,手机忽然震动,一条短信弹出:恭喜!这一篇算是翻过去了,即将走向新生活还是需要恭喜一下的!好好跟同学们道个别吧,拥抱一下......
瞬间,内心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双眼刺痛。
这一年,我收到过的信,手机里迟迟不肯删除的短信,以及身边的长辈、好友,他们身上存放着太多我所眷恋的昨日风尘,记录着我不为人知的一腔孤勇和柔软的孤独,在记忆的路途中闪闪发光,引领我在浮躁的岁月里得以向后,在历经遭遭时能固守内心城池,使它不易崩塌,内心澄明。
我承认高三的确使人充盈丰富,我也怀念那些友情像琥珀一样闪着光芒的日子。可如果有机会让我再回到高三,我可能笑着摆摆手:“不了不了。”
我怀念,但我并不愿意再回去了。
为什么呢?高三有什么好的?人生中最好的时刻多了去了。
(4)
刚到异乡,身处陌生的环境,为了降低与周边的违和感,快速融入群体为自己寻求安全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强迫自己融入身旁同学的圈子里,一起吃饭,一起约图书馆,一起参加社团,微信聊天,天真的以为大一的时光挥霍在这些所谓的社交上,可以被原谅。
但我始终觉得我不善言辞,在团体里和同学聊天,几乎找不到共同语言,无数次交谈只会让我像橱窗里的塑料模特,尴尬的站在角落里,感受别人的谈笑风生。还有初次见面就互加微信的人,可谁都没有想到连话都没说上几句她就开始给你发广告、做推销、安利代购,这让我觉得很没意思。
于是我好友列表里又新添了一个僵尸粉。
大多数人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小团体,也很快找到了组织,而我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我有一个相处得很和谐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孤独”。
我跟自己说,圈子不同,何必强融。好比两副截然不同的拼图,拿出任何一枚都无法插进对方的世界里。
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每个人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度过的,像衰老、疾病、痛苦......孤独,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一种常态。我们总有一天需要说服自己和他好好相处。
因为是自己想主动挣脱不适合自己的圈子,所以并没有太多遗憾或者烦恼。一个人试着吃饭,上课,泡图书馆,坐地铁或搭公交去市区找以前的朋友。
我也是第一次试着一个人,内心也有因为空虚而产生躁动不安的时候,就像飞鸟般在不停地扑腾着它的羽翼,搅动空气,洒落一地尘埃。
夜晚最后一趟回学校的班车,面对身旁的人他们倦怠的脸和窗外漆黑的夜,顿时不知所措;从车内出来,风刮着雨,却没有带伞,只能呆呆的站在房檐底下,看着垂落的雨滴和一对对从眼前撑伞走过的情侣或者亲密朋友;去参加一些讲座或活动,别人都是三两好友凑成一排,我却在心里感慨别人的快乐。
遇到这种情况,我在想身旁如果有个人在就好了,可以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不落入难堪、尴尬的境地,好让时间快些走。我承认,这样的臆想是一个人独自行走最容易出现的软肋。但我需要接受现实。
我特别不喜欢别人给孤独贴上标签,像“优秀的人都是孤独的”诸如此类,它仅仅是一个词,不偏不倚,不褒不贬,不过是我们人为赋予它这样或那样的感情色彩。而我也是在日复一日的独自行走中,逐渐习惯面对这些,也开始学着走出这些小世界,不再耽于这种孤寂无所适从的情绪。
而内心珍藏的这些回忆,以及保持与几个交谈甚欢的朋友之间的联系,便为我打开了一个出口。
这阵子听得最多的歌是宋冬野的《安和桥》。
“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每当沧桑而又带着些许忧郁的歌声里飘荡着这句歌词时,我便情不自禁勾起高三那些带着幽微小痛隐的美好记忆。
可歌曲的最后是——“所以你好,再见”,或许是想诉说,别把回忆抱得太紧了,让它好好的待在那段已逝的静好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