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帅军守城,欲击退已经兵临城下的敌寇……
兵临城下的敌寇……
咦?等会儿?敌寇呢?说好的敌军攻城呢?
怎么没听到敌人的喊杀声,只听到女子的笑声呢?
诸侯们无数脸懵逼,想骂人又因为对方是君王而不敢,只好在心里疯狂吐槽,“半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有,你T(脏话消音哔——)的燃个(哔——)的烽火台啊!”
话说到这里,想必不少人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既视感。没错,这正是西周君主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俗话说得好,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就连当皇帝的也不例外。
褒姒于周幽王、妲己于商纣王、杨贵妃于唐玄宗……多少英雄都因过不了“美人关”而遭后人唾骂。
在我国清代,有这么一位美人,颇得乾隆帝另眼相待,却不似历代妃嫔以美色惑得君王昏庸朝政。
这位美人靠着一身制作糕点的手艺,以一介民女之身,得君王赏识成为一代民族文化象征。
这位美人就是清代最有名的糕点师——萧美人。
大概有人会认为这名字挺随便的,放到现代那肯定是要被人开玩笑调戏为“小美人儿”的。
当然,这么随便的名字想也知道不会是本名,这只是世人对她的美称,而她的本名早就无可考据。
之所以流传下来这么个称呼,是因为萧美人除了一手出神入化的制作糕点手艺外,本人还容貌出众、气质绝佳、天生丽质绝对当得起“美人”一称。
那么这萧美人的糕点手艺究竟有多好呢?
让我们来采访一下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听听他们对萧美人糕点的评价。
袁枚(清代著名美食家、文学家):“仪征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花生、瓜子、糕点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吴煊(清代著名美食家、诗人):“妙手纤纤和粉匀,搓酥糁拌擅其珍;自从香到江南日,市上名传萧美人。”
能得到这么两位吃货的高度赞赏,足可见萧美人的手艺有多好了。
萧美人家里开有茶食店,主要卖馒头、糕饺、茶点,作为独门长女,从小就耳濡目染,也喜欢跟着大师傅学习厨艺,动手制作点心,这才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幸福美满、无忧无虑的生活只持续到了萧美人25岁那年,一场大火,让她失去了父母、丈夫也被烧成了残疾。
她不得不以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原先只是偶尔在自家茶食店的后厨帮些小忙,如今父母不在、丈夫残疾,家里也请不起大师傅了。
这位可怜的弱女子为了养家,无论是堂前抛头露面招呼客人、还是后厨制作糕点,都只能亲力亲为,真真是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
她们家店里的生意不差,却也算不上太好,曾经家人健康家庭美满,小日子过得倒也还算幸福,可是如今在基本生活之外,她还需要负担丈夫的医药费,这就不太够了。
萧美人寻思着,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想办法让店里生意更好!
以前的方法肯定不行,想要吸引到更多客人,就必须突破传统做法,大胆创新。
萧美人看着面前的大米粉与糯米粉,再看看旁边的果泥、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和麻油等,试着把它们都拌和在一起,想了想又加上点糖,搅啊搅,搅均匀后切成块。
“……看起来单调了些,再加点青红梅丝当装饰好了。”
终于对自己的成果感到满意,萧美人将这些糕点块放进蒸笼里蒸熟,蒸熟后的点心看着赏心悦目,口感更是松软香甜、爽滑细糯……
流传千古的美味点心——萧美人糕,就此诞生!
呲溜!(吸口水)
顾客纷纷慕名而来,品赏美味,大快朵颐,从此,萧美人的生意火爆起来。
她也得以增加人手,扩大门面,并且发明研制出了更多的点心:萧美人花生、萧美人瓜子、萧美人花生酥、萧美人瓜子酥……
美人做美食、美食配美人,这能不吸引人吗?
很快,萧美人的糕点就在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中流传开来,逐渐发展成了当地的美食文化品牌,就连许多达官贵人都爱上了她精致的点心。
这不,袁枚就曾派人大量购买各种萧美人点心运往南京,作为礼物送给江苏巡抚。
诗人赵翼也慕名前往品尝,对其大加赞赏,认为以萧美人名字命名的糕点将会与东坡肉、眉公饼一样出名。
原扬州知府,时任山西布政使的谢启昆品尝了萧美人糕后,还即兴作了首诗,“绿扬城郭蓼花津,饾饤传来姓字新。莫道门前车马冷,日斜还有买糕人。”
从品名百姓到达官贵人,终于,萧美人的名气流传到了皇宫大院之中。
乾隆帝听说了这个人美艺高的女厨神,于是派人前往定购了包括萧美人糕在内的2000多件糕点,赏给后宫佳丽和皇亲国戚品尝,萧美人的点心自然是分分钟就征服了他们,其中又以萧美人糕最为受欢迎。
乾隆帝一高兴,二话不说,当即就将萧美人糕赐为皇家贡品。
连皇帝都喜欢的糕点,直接就成了当代饮食潮流的代表,尤其是在文人雅士的圈子里,如果谁没吃过萧美人糕,可都不好意思自称风雅了。
萧美人虽已不在,但“萧美人文化”可是历经千百年后依然美名不减当年,如今更是中国饮食中一门颇为精深的文化。
美人原名无可考,人们只知她年轻时娇媚动人,像花像玉,年至五十依然艳姿不减,一手美食更是为其添姿。
萧美人:“哎,明明能靠颜值吃饭,我却偏偏要靠厨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