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成|炼石补天

创世之神的传说——女娲

中国人对女娲有着崇高的热爱,皆和人类起源相关,传说女娲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民族始祖。

女娲造人究竟如何流传下来已不可考,但却已成为民族神话起源的一种共识:女娲见天地无物,便仿造自身形象以土塑人(这与《圣经》中创世纪的描述也非常相似),创造了人类,更进一步造出万物,令人类能够依靠自身在天地中生存。这一造人的历程不如“盘古开天”那般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更接近于代代先民的口口相传,足以想象是什么样的信仰能够强大如斯。

那么女娲究竟和玉有什么联系呢,古籍《淮南子》卷六〈览冥训〉中提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其中五色石就与玉相关。

文中记载中“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其中写明了补天的缘由,然而《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更详细的写明了女娲补天是因共工怒触不周山而致。女娲,又称娲皇,在天河之水注入人间之际,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五色石——神话故事中的祭天圣物

说完东方的故事,不得不讲讲西方文明,西方神话中拯救人类的人叫诺亚,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长,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长, 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水势比山高过十五肘,山岭都淹没了。凡地上各类的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文明记载中也是从大洪水开始,而后才有女娲补天的故事。有的学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女娲和诺亚可能是一个人的假设,因为在古老的希伯来语中“诺亚”的发音是“努瓦”,“努瓦”和“女娲”的发音几乎是相同的。

华夏文明始终牢记大洪水后祖先在祭坛上对自然的承诺和天地的密码,将祭坛上的五色石永远化为心中的符号,并逐步发展为在所居之地取石并琢磨成祭祀的神器,用以感通天地, 礼敬四方。而我们祖先的祭祀之山,和山上的五色石,则逐渐化为心中的圣山与圣器。

五色石,在神话故事中,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经过女娲淬炼而成,那么五色石究竟是什么呢,这就要从共工怒触不周山开始说起,据古籍记载,不周山就是我国现在的昆仑山,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山,龙脉之祖,然而昆仑之地,还是盛产玉石之地。中国传统将玉石分为白玉、黄玉、墨玉、赤玉、青玉五种类型,这应该不是巧合。

在之后,五色石这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玉器的祭祀功能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证实。

红山文化女神像

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以女神头像最为神奇。这尊头像是典型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现代华北人的脸型近似。眼珠是用晶莹碧绿的圆玉珠镶嵌而成。女神头像的出土同时也印证了女神崇拜的痕迹,和远古流传下来的女娲传说,互为呼应。

玉分五色,如同五行—白黄墨赤青

王逸《玉论》,载玉之色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 这是说,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古人认为,玉所拥有的这些颜色,对应人体的五行。

1.白玉

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白玉之中,最为名贵的为和田羊脂玉。以动物脂肪来比白玉,可见白玉的最佳上品应如动物脂肪一般,肉眼观之,纯白无瑕

2.黄玉

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3.墨玉

如纯漆”的墨玉。墨玉纯黑,颜色如炭如墨, 独有油润透亮的光泽。和田墨玉是软玉的一种,虽然颜色漆黑, 但却具备玉石的一切特性,温润光洁、纹理细致。墨玉以全黑为贵,又分为白玉底与碧玉底,其中白玉底的墨玉较碧玉底更为珍贵,全黑的白玉底墨玉甚为少见,而质地较差的全墨色碧玉数量不少,在古时可作为石材使用。

4.赤玉

“赤如鸡冠”的赤玉。赤色属火,而鸡冠之红,异常耀眼纯粹。现存的玉制品之中,通体赤红,称为赤玉的极为稀少, 包括玉石原料,都极为少见。明朝初年《格古要论》就已盖章定论:“赤玉,其色红如鸡冠者好,人间少见”。赤玉的产出极少,故此,才有“玉石挂红,价值连城”一说。真正的华美赤玉,在古代也只有宫廷皇室内才流传。赤玉近年来以瑞兆、喜庆的红色逐渐走俏市场,因其极强的稀缺性,身价日臻月异,增值迅猛,并仍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5.青玉

青玉在上古时期,应当有着尊崇的地位。迄今先秦及秦汉时代挖掘出土的佩玉,以青玉居多。红山文化的C 型玉龙,出土的汉朝金缕玉衣,多为青玉制品,例如,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发现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玉片共2498片,金丝1100克,主要使用的是和田青玉。1994年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出土金缕玉衣公用玉片共4248片,金缕1576克,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精湛,保存完好。

神玉圆满之路——福寿双全山子

 这是一件吉祥盛大的玉雕扛鼎之作,它如一只丰硕的寿桃,又似一朵凝聚的祥云,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录着帝国统治者希望大清政权基业长青、世代不朽的美好祈愿。

青白玉福寿双全山子,为神玉圆满之路的第一件藏品,它长100厘米,宽33厘米,高90厘米,由一整块青白玉雕刻而成,体型巨大,质地上乘,实属难得。山子正面刻有“福寿双全”四个大字及“大清子孙万代”六个小字的提名,藏品正是以此来命名。

山子正面雕刻题材来源于百子纳祥,在整个场景中共雕刻形态各异的童子三十三个,他们或坐或卧,稚气十足,活泼好动,烘托了热闹喜庆的气氛。匠人运用圆雕、浮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层次清晰、情景交融,将百子纳祥、福寿双全的立体画面勾勒得细致入微。并且利用玉石本身的颜色和明暗对比创作出丰富的景物,形成高低错落、深浅对比的特殊效果,韵味极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玉之成|炼石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