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传习录(卷  上)


【七二】私心杂念的真相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译文]

陆澄问:“好色、贪财、慕名等心,固然是私欲,但像那些闲思杂念,为什么也被叫做私欲呢?”

先生说:“闲思杂念归根结底还是从好色、贪财、慕名等这些病根上滋生的,自己寻根溯源时定会发现。譬如,发自内心的绝无盗窃的想法,什么原因?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这份心思。你如果对财、色、名、利等心思都似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只剩下完完全全的心之本体,还有什么闲思杂念呢?这便是心体寂静不动,便是一切情感未发时的中和,便是廓然大公。这样的心体自然能够感遇外物而无所不通,心体的发用也自然能够符合中节,有事物呈现于心体也自然能够顺应了。”


释疑:

私欲的根本在心中有个我,我的名声,我的职位,我的钱,我的房子等等。有这么多东西牵绊,心中怎么会没有闲思杂虑?不是想要获取,就是害怕失去。如果真的领悟了万物一体,消融了这个我,就没有什么闲思杂虑了。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闲思杂虑还是从自己的根儿上发出的,对待这些应如同对待做盗贼的心,将其全部消除。

“光光只是心之本体”,这就是克已复礼,复到了心之本体,此时达到全体朗现的境界,从而就不会再有闲杂思虑,这就是“寂然不动”,“寂然不动”对的是“感而遂通”,“发而中节”对的是“未发之中”。你有了“未发之中”才会有“发而中节”,你有了“廓然大公”,自然会有“物来顺应”。这样才是合道的,顺着物的性来成长,尽心知性。



批注:

①货。施本、俞本作“好”。


②看。佐藤一斋本作“著”。


③感、通。《易经·系辞上传》第十章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④中节。《中庸》第一章云:“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⑤物来顺应。明道《答横渠先生定性书》(《明道文集》,卷三,页一上)曰:“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1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