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早餐是非常的重要的,早餐的重要性在没有被科学验证之前,就已经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在中国流传甚就的说法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在国外有一个实质相同的版本早餐吃得像国王,中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
一、对大脑的危害
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还高。如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 从入睡到起床,是一天中禁食最长的一段时间,如无早餐供应给血糖,脑部血糖很低,上午会容易感到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
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易患消化道疾病 早餐不吃,中晚餐猛吃,饥一顿饱一顿打乱了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规律而诱发肠炎等肠胃疾病。
三、造成动脉硬化
有不少青少年学生是怕长胖而不吃早餐的。这种做法毫无科学道理。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早餐,势必加大中、晚餐的进食量。而晚餐后一般运动量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另外,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硬化。会使胆固醇增高 不吃早餐者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比每日吃早餐者高33%,而胆固醇高的人,血管中有脂肪纹,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迹象。
四、易患胆石症
调查发现,胆结石患者约有90%以上是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的人。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体内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特别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胆固醇随着胆汁排出;如果不吃早餐,胆囊不收缩,长期下去就容易患胆结石。
五.可导致肥胖 人在空腹时身体内贮存能量的保护功能增强,因而吃进的食物容易被吸收,即使所吸收的是糖,也容易变成皮下脂肪,造成皮下脂肪积聚,使身体肥胖。
六.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 不吃早餐,人体只能动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燥、起皱和贫血,加速衰老。
七.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 营养不良导致机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血管疾病等各种不同疾病。
八、便秘“出笼”
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简单说就是促进排便;若不吃早餐成习惯,长期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于是产生便秘。
1.宜足不宜过量
饮食过量会超过胃肠的消化能力,食物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功能下降,胃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胃肠疾病。另外,大量的食物残渣贮存在大肠中,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其中,蛋白质分解物——苯酚等会经肠壁进入人体血液中,对人体十分有害并容易患血管疾病。
因此,早餐不可不吃,但也不可吃得过饱。
2.宜迟不宜早
传统的观念认为,早饭要吃得早,然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早餐不宜太早。人体经过一夜睡眠,绝大部分器官得到了充分休息,但消化系统夜间仍在繁忙工作,紧张地消化吸收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处于休息状态,至少需要2-3小时后,消化系统才恢复正常功能。
如果早饭吃得过早,就会干扰胃肠的休息,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老年人各组织器官的
功能都已逐渐衰老,尤其是消化器官的功能日渐减退,机体的新陈代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如果过早进食,器官必然受到干扰,代谢往返不能及时排队积存于体内,则会成为各种老年疾病的诱发因素。
所以,老年人的早餐宜迟不宜早,一般应在8点半至9点之间进行较为适宜。
3.宜软不宜硬
早晨,人体的脾脏困顿呆滞,常使人胃口不开,食欲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老年人早餐不宜进食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则易导致消化不良。
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温热柔软食物,如牛奶、豆浆、面条、馄饨等,最好能吃点粥,如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薏米等保健食品,则效果更佳。
早餐宜选择的食物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香肠、豆浆等。
富含维生素C的
食物:如果汁、蔬菜、水果等。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面包、馒头、花卷等。
富含水分的液体食物:如米粥、牛奶、豆浆、果汁等。
开胃的、增加食欲的食物:如果汁、番茄汁、小酱菜等。
早餐不宜选用的食物
油炸食物:如炸油饼、炸油条、炸糕、油炸馒头片等。
参考资料:早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