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我的人生是从低自尊里赚取尊重的过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1995年,李安凭借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进入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了,按照常理,李安父母一定会觉得光宗耀祖了,而李安父亲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在父亲看来,儿子的成就,并不符合他的价值观及期望——只有读书做官才叫出人头地。

李安在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吐露心声,他觉得自己36岁之前,一直活在低自尊的状态里,他试图从父亲的意志里逃脱出来,努力往自己的想法里活,一直在实现自我与努力向父亲证明中挣扎。李安说:他的人生是从低自尊里赚取尊重的过程。

那么究竟什么是低自尊呢?

01 什么是低自尊?

低自尊就是:老是认为自己的能力、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对自己的价值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低自尊者经常贬低自己,常说“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等等。

他们缺乏自信心,抱着失败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是防御性的和孤独的。当朋友们通过赞扬和建设性批评对他们进行帮助时,他们不予理会,或者对朋友进行攻击。

02 低自尊的由来

知名心理学家施琪嘉认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还是成年后,当他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他就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1)“我不行”来自父母的贬低,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不当面夸奖孩子,总是给孩子压力,觉得我先让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家里受挫,以后他就能禁得住社会的毒打了。而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非常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

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写道: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是需要一个“孵化”的环境的。父母如果可以全盘接纳孩子糟糕的情绪,给予孩子鼓励、欣赏和爱意,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被接纳的,他就会认为自己足够好,从而足够自信。因为他从爸爸妈妈的反馈当中知道了“我是谁”“我值得被爱”。

我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受,我是完全值得被接纳被尊重的,我不用去讨好别人满足别人。而这,正是一个拥有健全自尊的人,最典型的特征。

这种被温柔对待的孩子,在六七岁之后与现实世界世界进行联结的时候,就能够清楚地区分出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我的想法,什么是别人的想法。在社会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的自信心不容易被外部挫折所击垮,因为他的性格中已经建立了自尊,具备了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消极粗暴地对待孩子,那么就等同于给孩子的整个人生打上了灰暗的底色,孩子生活在阴影里,别人无心的几句评价,可能在孩子心里就成了迈不过去的坎儿。因为在他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自己多么糟。

即便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是正确的,但是一旦有权威者,甚至哪怕只是同事朋友提出异议,他就很容易怀疑和否定自己,觉得“我不行”,从而轻易屈从于环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和意义。

2)“我不配”的内在小孩,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蔑视

知名心理学家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重点分析了多子女家庭。他认为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即便想要尽量一碗水端平,但孩子们还是会感受到父母真实的态度。

比如父母有可能偏爱老大,或者偏爱男孩,或者偏爱生病的孩子,那与此同时,其他的孩子得到的往往是比较差的东西,于是他们往往习惯了差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所以他心中的内在小孩当然就是我不配,我不配拥有最好的东西。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安陵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原是我不配。安陵容的父亲在当地是一个小官儿,安陵容虽然是嫡女出身,但是母亲在家中经常会受到偏房的欺负,所以导致安陵容性格敏感自卑,心思偏狭阴鸷。

安陵容不相信爱情,因为她亲眼看到母亲为父亲付出一切,但是父亲对母亲冷酷无情。安陵容也不相信友情,在她狭隘的认知里,一切感情都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关系而已。为了争宠上位,她不惜谋害有恩于自己的姐妹,最后她把自己逼上孤苦绝路,看着自己如花年华一步步走向荒芜,成为后宫争斗的牺牲品。

那怎样才能从“我不配”的心魔中走出来呢?简单地说就是用关系治愈关系,用好的关系覆盖坏的关系。

施琪嘉老师有一个朋友正是这样的人生境遇。从小被父母不公平待遇,具有典型的“我不配”心理。但是这个朋友非常幸运,她遇到了一个真心爱他的丈夫,婆家人一直温暖她善待她,她婚姻关系中得到了长期充分的滋养,她慢慢地把内心中的“不配”变成了“配”。

她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对人也不那么尖刻,对自己也不那么苛刻了。但是这个转变,她花了20年的时间。

她用20年的时间才认识到,这是她父母的问题,不是她的问题。而她现在所有的一切,她都值得,她都配。所以,让一个人“不配”,从小“不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在他长大之后,让他从“不配”转变到“配”,找到与自已相配的那一部分、那个关系,其实是很困难的,需要很多努力,更需要好的运气。

3)“我不好”的内在小孩,对于负面的评价特别敏感,而对于称赞和夸奖通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低自尊的人,往往会给自己贴一个“我不好”的标签,当别人对他有负面评价的时候,他通常不会去想想这个人说得对不对,而是会非常敏感的接收到这个信号,然后不假思索地直接认为“他说的对,我的确不好”。

这种情况不止会发生在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身上,在我们这些家长身上其实也常常会出现。

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而责备孩子、打孩子呢?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个“我不好”的内在小孩,他提醒我们:我的孩子不好,是因为我不好造成的。因为孩子的不好让我们照见了不好的自己,于是我们把对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就像作为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最生气的时刻,往往就是别人批评指责“你这样养育教育孩子不对”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生气?是因为我们遭受了别人的否定和质疑吗?并不是,而是因为别人的那些话恰好印证了,我们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的对自己的怀疑,所以我们会恼羞成怒。

那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说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就好了,但是把别人的评价当作圣旨,已经是低自尊者的生存模式了,没法控制自己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低自尊者已经习惯了这种生存模式。

03 如何走出低自尊

首先,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扑灭情绪,而是帮孩子翻译情绪,引导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其次,父母要有意识地正面积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去学会转念,避免孩子形成受害者思维或者讨好型人格。比如老师批评孩子了,那么家长不要做老师的传话筒,而是要让孩子转变思维,引导孩子:老师那样严厉地批评你,你一定心里很难过,谁都不想被粗暴的对待。可能是老师太想让你搞明白这个知识点了,所以老师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急之下才出此下策。但是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解决问题。

其实,走出低自尊最根本的方式,是改变看待人和事物的方式。

我们的人生从呱呱坠地开始,其实都在寻找一个答案:我是谁。我们是父母是儿女,是员工是管理者,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或者社会身份,但是剥去这些外在的加持,我们其实不过是生命的体验者。

如果我们把身边的所有人,都看做是命运安排在我们生命里的角色,是来成就我们的过客,我们就不会纠结在这些角色里出不来,也不会总想回到那些角色里去讨一个公道。

当我们这么想时,我们还会觉得过去的自己,以及别人的评价,对我们那么重要吗?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再纠结过去,通过学习、读书或者旅行,热忱地拥抱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重新塑造我们的价值,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安:我的人生是从低自尊里赚取尊重的过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