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克莱因壶》有感

你有没有怀疑过这个世界是假的?也许你正在一场睡梦中酣眠,又或者你此时此刻的经历只是一次徐徐如生的VR体验?这两天读了冈嶋二人的《克莱因壶》,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就是因为那句“领先《盗梦空间》20年”。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在被窝里看完《盗梦空间》结尾的那个陀螺,让我难以入眠。那天晚上我就陷入了沉思,我如何确定自己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梦中?这正是基于对《盗梦空间》的兴趣,我看完了《克莱因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但是这本书还是给足了我惊喜。首先是文笔,无论是作者的讲述手法,还是翻译的水平,都让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其次是情节设置,非常简单,没有过多的人物和故事链条,但是仍然值得细细品味。

考虑到这是一本来自1989年的书,连手机都没普及,还在使用固话留言机的时代,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想象力和超前时代的远见性,这个故事在当时必然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克莱因壶,也是书中游戏的名字,其实它是1882年由著名书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发现了一个著名瓶子,一般叫做克莱因瓶,指的是一种无定向性的平面,类似莫比乌斯环的升级版,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内外之分,壶内走着走着就到壶外,壶外走着走着就到壶内,这也更是书中主角上杉的遭遇类似,到最后已经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梦着,这本书留白很多,一切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唯一的答案。

书中庄周梦蝶式的反转加上悬念迭起的情节,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尤其贯穿整本书的忽梦忽醒,甚至会让人想起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瞬间,有的时候迷迷糊糊醒来也会一时恍惚,分不清自己是在做梦还是醒着,想想《黑客帝国》,想想《楚门的世界》,想想《异次元骇客》,不禁有点细思极恐。当有一天我们的VR技术真的发展到书里所描绘的程度可以完全以假乱真,我们人类又会面临怎样的未来呢?当虚拟和现实一样真实,我们怎么分辨?当所有感官都能模拟,真实到底是否存在?今天我们正在想方设法造一个克莱因壶去体验一切,谁又知道是不是今天我们早就已经在另一个克莱因壶里,就如庄周不知道是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成了他,这是一个千年的哲学思考,我们如何确信自己是身在真实呢?也许有一天会有人敲开我们的梦境,拿出一片蓝色药丸一片红色药丸,问我们是选择继续沉睡还是醒来。当知道眼前的一切真实可能全是虚拟,黑客帝国的主角尼尔选择逃离意识的囚牢,本书作者上杉选择一死以求真相,我们又该会怎么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克莱因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