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思维:快速地对问题进行切割

梅森·卡里在《日常习惯:艺术家们的工作方式》一书中介绍了古往今来的画家、作家、作曲家、哲学家、科学家以及优秀的思想家等161人的日程安排。根据这些日程安排我们可以知道,所有历史上的名人都会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对于时间管理的理解非常一致:善用矩阵思维,把有效的时间切割成不同大小的方块,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变化,只需要将这些方块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始终处于推进工作的进程中,而不会出现空档期。
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每天只写作3个小时,但他要求自己15分钟内必须写出250个单词。此外,如果在3小时结束前完成了正在创作的作品,他马上会开始创作新的小说。
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会用定时器来管理写作时间,将所用的时间和写作的字数表格化。
很多人在每年的一开始,都会雄心壮志地列出来一整年的计划,先来看看大家一般都是怎么做的吧。
(1)一张总清单是少不了的,它会列出来今年要做的每一件事情。
(2)接下来是季度清单,上面会列出来每个季度大致要完成的事情。
(3)月度清单则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会根据问题的变化而变化。
(4)周清单和次日清单则会以更细的颗粒度列出工作内容。
这种“列清单”的工作方法有错吗?
没错!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梳理长期和短期的工作计划,但遗憾的是,这张年度计划的保质期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一个月就会被丢到一边去,然后继续陷入因为工作安排不当而带来的无尽苦恼中。
那顺利地贯彻一份工作计划有哪些窍门呢?
1.少吃多餐,把你的工作切割成独立的小方块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村上春树或伏尔泰一样有一段完整的时间可以投入到工作中,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安排和时间规划。
所以尽量将手头的工作切割成独立的工作步骤,我将其称为“工作小方块”。有这些小方块指导我们工作,我们不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上午,而是可以通过很多碎片时间来完成工作。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那么,准备去吃午饭的15分钟、午饭到下午正式开始工作的30分钟、下班前心不在焉的30分钟……这些碎片时间都是我们可以用于解决“工作小方块”的时候。
只要可以合理地切割所遇到的问题,并善于利用工作切换过程中的间隙时间,一个庞大的工作也可以被一点一点地蚕食殆尽。
2.设置时间节点,防止慢生活变成拖延症
最近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一种生活态度叫“慢生活”,甚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佛系生活”等一系列概念。但慢生活与拖延症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慢生活是在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慌不忙地切换,而不是在一个问题中无止境地拖延下去。
相信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
上学迟到被罚站,上班迟到被扣钱。
面试迟到被婉拒,约会迟到注孤生。
不设定时间的“慢”只能导致慌乱。
现在回头看一下上文中提到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他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就是:250个单词的写作时间必须控制在15分钟内。
按照拖延症的工作方式,为了这250个单词,前期需要查阅无数的资料,后期需要与同事讨论完善,这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无休止地拖延下去,进而造成deadline(截止日期)来临的时候,还没有一项完全达成的工作。
因此,在处理日常问题时,一定要有“时间节点”的概念:到了既定的时间节点,不管问题有没有完全解决,都立刻停止。比如会议纪要的整理大概需要半小时,或者领导要求半小时之后提交,那么就必须在这半小时的时间节点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会反复修改,一直到最后领导催问的时候。
按照工作内容的多寡,可以按周或者按天进行时间节点的划分,在每个时间节点内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才能真正体会慢生活中切换任务的不慌不忙。
3.循规蹈矩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学会安排时间,而且需要更加高效地执行,也就是所谓的“会干活”,这个时候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大家在工作中都接触过工作流程,往往也是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开展工作。但是,工作时间久了,会把流程当作自以为是的步骤,想当然地去执行流程,这就会给工作带来隐患。
实际上,流程并不局限于公司的规章制度,在处理任何一项工作时,所需要遵循的工作步骤都可以归之于“流程”,这些流程可能是你之前处理问题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可能是其他同事分享给你的捷径。但只要可以保证按照这些“流程”一步步地往下做,肯定可以达到目标,这就是一份好的流程。
一份好的流程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厘清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大致过程,帮助你预估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于问题的焦虑感。
4.断舍离,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存在
在完成“工作小方块”的切割,并按照一定的流程将它们穿起来之后,最后一个流程就是看看这些小方块里有哪些是没有存在意义,是可以删除的。
你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可以精简的工作环节越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关键环节上。
以上文中“豆瓣商业变现”的问题为例,知识付费是2017年商业变现的一大趋势,仅付费音频的细分领域就有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罗辑思维、蜻蜓FM等平台,并占据市场大半份额。
要解决豆瓣的商业变现问题,阿北就必须把精力从豆瓣东西、同城票务交易这种半死不活的产品上抽离出来,放在更值得投入的“豆瓣时间”产品上,否则同时处理多个问题的齐头并进极有可能演变为全面溃败。
“断舍离”是日本一位杂物管理大师山下英子经过多年修行和理解总结出的思考方式,近年来深受现代人的推崇和追随,它最初是用于家庭杂物的管理上:

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着,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而在职场中,发挥断舍离的能力,用减法解决问题,不仅可以让问题变得简单,而且可以让你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飙升。它主要体现在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保留必要的工作步骤,把解决问题路上的绊脚石搬走,当你所专注的工作集中在极少数的几个问题上时,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打个比方,一些混职场的人喜欢在组织中拉帮结伙,巴结领导,每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当成了每日工作的一部分。
领导的心情如何,每天的行程如何安排,每天的会议内容是什么,这些人都要打听得清清楚楚,看起来每天也在办公室里忙工作,但是本职工作却没做什么。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正常工作之外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职场人际关系上,本职工作势必会受到影响。
断舍离就是要让我们简化工作之外的其他因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问题的解决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矩阵思维:快速地对问题进行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