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1:学习的目的是行动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让我我困惑了很多年。

开始,以为需要“博闻强识”“快速阅读”,于是,买了几本快速阅读的书,按图索骥,两倍速、四倍速地阅读,往往一本书很快读完,过一阵子再回忆起来,好像印在脑子里的不过寥寥数句,甚至什么痕迹都没留下。或者就是与人侃侃而谈时,说起这本书,骄傲滴说,这个啊,我早看过。仅此而已。

所以,论语开篇,孔子先定下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者,效也,就是效仿。习者,练习。老夫子开篇名义,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门知识,都要先效仿后练习,把它落到实处,只有行了才真懂,懂了未必行。

这一点上,有一件事我印象深刻。去年阅读《微习惯》这本书。其实前几年读过一遍,感觉作者讲得非常棒,也很有理论依据。然后呢,就完了。当我合上书,书还是书,我还是我,没有丝毫改变。去年再读,我准备了笔和纸,书里能引起我共鸣的、准备实施的微习惯,我就记录下来,马上试试。比如,一天一个俯卧撑、一天一个仰卧起坐、一天一写一句话的日记……这些都坚持下来了,一年后,当我有了些许胸肌,当我写东西更加顺畅,当我真的从这本书“受益”的时候,其实我才真正发读懂了《微习惯》这本书。

只有真行、反复行,才能真知。

从这个观点出发,读这本《论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到一万六千字,要全文背下来,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微博体,很好背诵)。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一条一条慢慢咀嚼,把自己代入进去,将论语的微言大义在自己身上“如琢如磨”,再想一想,应该如何应用,如何切实操作。所以,老夫子才会在一开始就谆谆告诫,后生晚辈要“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说”同“悦”,发自内心地高兴啊!我读论语就是如此,读到精彩处,在家拍着桌子大喊一身,妙啊!因为终于寻到了“日拱一卒”的方便法门,所以发自内心地高兴啊。在用了三个月读完一遍《论语》后,我打算再用2年的时间,结合我简单的认知水平,把自己逐条代入《论语》的492条,一条一篇心得,再慢慢体会琢磨。所以,这一系列文章并不是严肃的研究文章,只是浅薄的自己的体悟与感想。

此为第一篇,是以记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心得1:学习的目的是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