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image.png
  • 非线程安全


    image.png
  • 加锁: 函数结束自动释放锁

    • 线程安全
    • 有instance之后就没必要加锁了。但是这种实现每次进来都要加锁


      image.png
  • 双检查锁

    • 不能去掉49行
      • 去掉,当有thred1,thred2同时进入48行后,虽然thred1先执行48行,50行了,但是当thred1退出后,thred2获得锁之后,还是会执行50行。又申请了一个对象
    • 问题:内存读写reorder不安全。所以双检查锁不能用,它并不正确
      • 50行正常执行顺序是:分配内存、初始化,返回指针;但是 编译器优化 后顺序很可能是: 分配内存、返回指针、初始化。会导致thred1得到了指针,还没有初始化时,thred2执行了47行,导致直接返回instance。但是此时并没有初始化
        image.png
  • 双检查锁-避免reorder: 正确

    • 保证74行,编译器不会对其reorder
    • 取变量都用load来取
      image.png

参考

  • 单例

另一个角度

懒汉模式

实例能晚一点构造就晚一点构造的思想,直到第一次使用单例时才构造单例。https://blog.csdn.net/qq_35280514/article/details/70211845

  • meyer's singleton
    • 98及之前不多线程安全。可能会多个线程都初始化local static
    • 11安全。保证了local static会初始化完成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return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
  • 加锁
  • 双检查锁
  • 更正版的双检查锁

饿汉模式

即使实例永远不会被使用,实例的构造还是会早早的发生。 http://songlee24.github.io/2014/03/11/singleton-pattern/

  • 懒汉模式instance在函数内部声明的
  • 饿汉模式instance是成员变量
// version 1.3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Singleton();
    Singleton(const Singleton&);
    Singleton& operator=(const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 initialize defaultly
Singleton Singleton::instance;
  • 由于在main函数之前初始化,所以没有线程安全的问题。但是潜在问题在于no-local static对象(函数外的static对象)在不同编译单元中的初始化顺序是未定义的。如果在初始化完成之前调用 getInstance() 方法会返回一个未定义的实例。

简单工厂

创建对象时不给用户暴露内部细节,提供一个创建对象的通用接口

工厂方法

解决问题

  • 不要“依赖具体类”,不要编译时具体依赖


    面向接口编程
image.png

朴素想法

image.png

image.png
  • 还是编译时具体依赖

factory抽象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抽象工厂

提供一个接口,负责创建一系列“相关、依赖的对象”,无需指定他们具体的类

connection、conmmand、reader是相关的
实现
使用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接口不兼容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其别名为包装器(Wrapper)

  • 通过继承组合实现
  • 例子: stl中用deque实现stack和queue
class Adaptee
{
//被适配的,也就是已有的,老的
public:
    Adaptee();
    virtual ~Adaptee();

    void specificRequest();

};

class Adapter : public Target //新功能类
{
// 进行适配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 1. 接受被适配的东西,就是已有的功能
    virtual ~Adapter();

    virtual void request(); //2. 需要实现的新功能

private:
    Adaptee* m_pAdapte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Adaptee * adaptee  = new Adaptee();//3. 调用
    Target * tar = new Adapter(adaptee);
    tar->request();
    
    return 0;
}

观察者模式

建立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将自动通知其他对象,其他对象将相应做出反应。在此,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为观察目标,而被通知的对象称为观察者,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模式动机。

    abstract class Subject {
        private Vector obs = new Vector();

        public void add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add(obs);
        }
        public void delObserver(Observer obs){
            this.obs.remove(obs);
        }
        protected void notifyObserver(){ // 1. 继承自subject就能使用通知所有observer了 
            for(Observer o: obs){
                o.update();
            }
        }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 
    }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this.notifyObserver();
        }
    }
    interface Observer { // 2. 继承自observer,在update里面更新就能被通知到
        public void update();
    }
    class ConcreteObserver1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implements Observer {
        public void 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sub = new ConcreteSubject();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1()); //添加观察者1
            sub.addObserver(new ConcreteObserver2()); //添加观察者2
            sub.doSomething();
        }
    }

桥模式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http://www.jasongj.com/design_pattern/bridge/

  • 强调组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