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最好的完成其实是留有遗憾的,它所起的作用永远都不会把事情搞歪斜。最好的满足其实都是循环不止的,它所起的作用永远都不会穷尽。最笔直的方向好像弯曲的,最好的技巧好像很笨拙,最大地辩解就是把话藏起来。安静可以抑制浮躁,寒冷可以消解酷热。清澈和平静是天下正常的状态。

这一章老子带领我们来探讨天下万物发展到极致时的特征:大成与缺,大盈与冲,大直与屈,大巧与拙,大辩与讷。静与躁,寒与热。清静与正。

这些对比仍然是老子的相反相成的理念的运用。

大成就是最完美的完成,指生命的完成,也指人做的事的完成。大,就是完美,没有缺陷。但是老子却说最完美的完成好像有缺陷。完美与缺陷是一对矛盾,完美就没有缺陷,有缺陷就不完美。老子没有说最完美的完成有缺陷,而是说最完美的完成好像,看起来有缺陷。也就是说完美的是内在,而不是外在。这就是老子辩证统一的眼光了,之前的章节里,老子有一个“朴”的观念,这种树内部很精致很美,可是外部的皮却显得丑陋皲裂。这才是符合天道的表现。仔细想,我们也能理解,这“朴”树应该是生长得很久远了,所以它的表皮历经岁月沧桑,原来美丽嫩滑的表皮都被风霜雨雪侵蚀变得又厚又破旧,简直就是残缺不全,不过在这丑陋的厚皮里面,是精美木质。这就是老子朴的观念。

所以老子认为内在的完美,外在就不会那么完美,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时间性,先完美的要向缺转变,所以当事情最后完成的时候,开始完成的部分已经走向衰败,所以,整体看起来,事情是有缺陷的。虽然表明像缺陷,但是内在是完美的,所以不会出现衰败的结果。

同样道理,盈的状态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向冲变化,什么是冲呢?就是有左右上下运动所构成的旋转运动。当旋转运动产生时,就会周围高而中心低。显示不盈的状态。其实是满盈的。所以不会出现枯竭的后果。

直到了尽头,就会往屈的方向发展,这叫物极必反。同理,巧到了极点,就会向拙的方向发展。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直接呈现结果,不用辩论,因为辩论争的无外是事实,只要事实呈现,是不需要言语的。

相反相成就是彼此转化,一方到了尽头就会往另一个方向转化。这就是此消彼长的道理。静与躁是一对矛盾,所以静的出现就是躁的消失。所以彼此相克相生。寒热也是这样的一对矛盾。

老子认为清静才是正的。因为这时正是天地万物各归其位而还没有超出自己的限度的情境,一旦天地万物超出了自己的限度,就会出现大小强弱多少,躁热的偏胜的状态。这个已经偏离正道了。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第四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