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一色半岛翠,风雨难平忆甲午。

文/一壶雨前(公众号同名)

齐鲁大地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她是儒家圣地、孔孟之乡,是黄河的最后一段流域;拥有雄伟磅礴的东岳泰山,亦有蜿蜒绵长的海岸线。

此行第一站是威海市,确切说,是威海的刘公岛。一提起刘公岛,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腐败的清政府和耻辱的甲午海战,以及悲壮的北洋水师。怀着对历史的一丝敬畏,我前来探寻。

威海和韩国一衣带水,两地有长期的贸易交流,这座城也充满着 “韩流”的气息。

游船在蔚蓝的海面上撕开一道白色的口子,不到二十分钟便靠了岸。尽管我来自海滨城市,却是人生第一次踏上海岛,觉得被大海包围着的一小块陆地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内心也充满新鲜感。

回头望向港口,威海市区显得十分渺小,在蓝天和大海的映衬下尤为平静;海浪拍打着礁石,让人很难想象如此平静的海域在一个多世纪前战火连天。

看简介才得知,刘公岛的名字来源于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但这似乎不重要,人们更多铭记它作为甲午海战主战场的身份。

刘公岛上保存着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这是一群典型的清代庭院,经后人的精心修复略带现代的气息。

提督署占地面积很大,东南角设有演武厅,1891年李鸿章巡阅北洋海军时,曾在此观礼,并检查舰队操练。

百年前独占亚洲鳌头的北洋海军已不复存在,但通过其总指挥处遗址的规模,亦能些许感受到当年军队的气派。

海岸边停靠着一艘退役的国产潜艇,出于好奇,我们买了门票进入潜艇内部参观。

潜艇内部的空间极其狭小,各种仪表还有管道等设备安装的密密麻麻。狭小到什么程度呢?身高一米七多的我,经过时需要时刻弯着腰,非常不适。

不知《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是否也这样拥挤。

潜艇的甲板已锈迹斑斑。据介绍,它于1980年下水服役,2003年退役,可谓是见证了新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

历史的齿轮在不断转动,从甲午海战中落后日军的舰艇,到这艘新中国自主研发的潜艇,再到如今世界瞩目的蛟龙号,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强大。

在路上有幸遇到驻岛的解放军,120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在刘公岛上诞生,如今在和平年代依旧有军队保护着这片海域。或许这就是民族精神,想到这儿,内心不禁涌现由衷的敬意。

有海的地方就少不了山,刘公岛的山植被尤为丰富,因为这里没有汽车,也没有很高的楼房,自然环境被保护得很好,完全是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山顶立有北洋海军忠魂碑,为纪念北洋海军成立一百周年所建。远望仿佛一柄巨剑刺向蓝天,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不屈灵魂。
山上建有珍稀动物园,慵懒的动物们与历史的斑驳形成鲜明对比。
英国曾租借刘公岛长达42年,因此留下很多欧式别墅。悲壮和耻辱在岛上的建筑中并存。

最后参观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虽然我对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甲午海战的讲述还历历在目,但真正来到现场再回顾这段史事,心境还是相当的不同。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部屈辱史,甲午国殇的奇耻大辱更是刻在中国人心头的一道百年未愈的剜心之痛。

梁启超先生曾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甲午战争的失败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却唤起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识。历史是一面镜子,知耻者勇,善败者生。

这片海见证了一切,海浪无言,但英雄保家卫国的嘶吼却依然在海面回荡。

从博物馆出来时,乌云已布满整个天空,海风愈刮愈烈,夏季的海面气候变化多端。于是赶在风雨来临前匆匆离开刘公岛,离开威海,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愿中华海军强大,海疆固若金汤。

“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_这句话出自刘公岛的旅游宣传标语。的确,对于未曾来过的人来说,它只是一座岛而已,但是当你登上岛之后,却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座岛。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天一色半岛翠,风雨难平忆甲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