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摘抄

·序言

关心新闻中的人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第一章 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

小人物也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道德,不是没有弱点,而是看清它,然后抑制它。

批评你不可怕,对你失望才可怕。

你关心的都是自己,你得忘掉自己。

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时候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第二章 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第三章 双城的创伤

后来我长大一点儿了,就明白了,人总是要分开的,但有的东西永远在的,就像课本上那句话,‘天涯若比邻’。

·第四章 是对峙,不是对抗

失败感比口含硬币还苦。

你看玩电脑游戏的孩子,什么时候说过自己累,有乐趣的人从不说累。

生活就是严峻的历险,学得越快越好,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吻。

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

你需要参与进这个世界。

·第五章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她的目光一下一下打在我 的身上,让我感到疼痛的亲切。

王小波说,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成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去要求别人宽容。

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工作、上学,努力活着,但他们不能公开身份,绝大多数不得不与异性结婚,大多建立情感的社交场所是在公厕或是浴池,但那样的地方不大可能产生爱情,只能产生性行为,而且是在陌生人之间。

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地方,爱活不下来,只有性。

我曾经说过,只要自己不是那种人,我愿意一无所有。

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爱情、自由,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

不能够提供,这种压制,这种痛苦、绝望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就成为社会的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痼疾。

一个人对性和爱的态度“不在于男男、女女、男女”,只在于这个人本身。

没有一个宽容的制度可以海纳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让人自由地爱吧,愈自由愈纯洁。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生死寻常之事。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

·第六章 沉默在尖叫

石头就在那儿,我不仅要让人看见它,还要让人感觉它。

人性里从来不会只有恶或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

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怨憎,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人是一样的,对幸福的愿望一样,对自身完整的需要一样,只是她生在这儿,这么活着,我来到这儿,那么活着,都是偶然。

万物流变,千百万年,谁都是一小粒,嵌在世界的秩序当中,采访是什么?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

·第七章 山西,山西

海子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第八章 我只是讨厌屈服

政治和我有什么关系?教育史用来干什么的?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权利不用来伸张的话,就只是一张纸。

胡适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

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门户,不依赖别人,这就是独立的精神。

公民,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第九章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看你采访,眼睛都放着光,攫取的光。

好采访是一刀一刀把一个人的魂儿活活儿剥出来晒,这个剥里面全是逻辑,递进,环环相扣。

世间事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第十章 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知识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人们围拢的时候,表达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情绪。

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这个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在最初面对大量反对声音时,晃动其实已经开始,人往往出自防卫才把立场踩得像水泥一样硬实,如果不是质问,只是疑问,犹豫一下,空气进去,水进去,他两个脚就不会粘固其中,思想的本质是不安,一个人一旦左右摇摆,新的思想萌芽就出现了,自会剥离掉泥土露出来。

可能媒体会有偏见,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这样,但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去唤起理性。

·第十一章 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

一个过于主动甚至积极坦白自己内心阴暗面的人,往往会让原本想去挖掘他内心弱点的人感到尴尬和一丝不安。

我们要维护一条道德的底线。那条底线,是对生命的尊重,一个社会是有规则的,不是随性而为,不是暴力、滥交、背叛、屠戮!

无论如何,你看到的总是你自己。死在路上的甲虫,它是像你一样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生命,像你一样喜欢太阳,像你一样懂得害怕和痛苦,现在它却成了腐烂的肌体,就像你今后也会如此。

承受痛苦对我们都市一种清洗。

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斯宾诺莎《伦理学》:嘲笑、轻蔑、愤怒、报复……这些情绪,都与恨有关或者含有因恨而起的成分,不能成为善。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斯宾诺莎还说:希望和失望也绝不能是善。因为恐惧是一种痛苦,希望不能脱离恐惧而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只是的缺乏,和心灵的软弱无力。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很丰富的,需要有强大的能力才能看到,光从恶中看到真实是很单一的,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

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第十二章 新旧之间没有怨讼 唯有真与伪是大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码,在一定年纪的时候,自然会启动。

你只管用力把一个人、一件事吃透了,后面的就知道了。

到了这个年龄,像有什么东西扯着你一样往回望。

幸福是刀口舔蜜。

·第十三章 事实就是如此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真相往往就在于毫末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准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长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铁凝三十多岁的时候,见过一次冰心。冰心问她:姑娘,成家了没有? 没有。 恩,不要找,要等。

死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除了忍受,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忍受。

这就是生活吧,不可能靠喊口号就度过去。

我以为我能就此脱身而出,不受任何影响和改变,但事实却是我根本无法解脱。根本不可能做到视而不见,即使不听,痛苦还是能渗透到你内心深处。

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经历了磨难和艰辛,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长出来。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第十五章 只听到青绿的细流声

翻译或是采访,不仅是工作,是人与人的往来。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极端认真的蠢人。

爱和善是能力,而不是情感。

这么多年,换了很多地方和工作,跟谁合作都成,跟谁跟开也成。想的都是——有的是将来,永远有下一拨人,下一个地方,下一种生活。

在那里生活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生活在别处。

人类只是个概念,一代一代人都是相似的生活,这辈子决定你悲欢的就是你身边的几个人。

生活到了真的艰难出才能体会,只有最亲的人才能了解和陪伴你的伤痛。

梵高对他弟弟说过: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不要去听那些声音,你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要做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

·第十六章 逻辑自泥土中剥离

你又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不要用道德的眼光看经济问题。不要妖魔化地方政府。不管左中右,质量最重要。

第十七章 无能的力量

被人洞察弱点,是一种难堪的境地。

因为我最大的恐惧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我会被挑出来站在什么地方。大家说,看,她跟我们不一样。怎么才能克服这种恐惧。

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

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如果怕自由,那就危险,自由是一种站不稳的状态。

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

如果我坐什么,就得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教育上的误会,想要影响人类的精神,故意采取什么固定的策略是无效的。

从世俗的意义上说,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也不可推广;他做的事情,很可能无踪无影,悄没声息地就被吞没在中国茫茫的现实中,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惶然震颤的力量。

我的学生要找到自己生活的路,可是什么是他们的路,我不可能知道,我想给他们的是走这条路所需要的才能和力量。

我最害怕的是崇拜者,因为崇拜基于的往往是幻想。崇拜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望。

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家,他家人就是他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学生就是她的后代;如果一个人为了人类的发展,那么人类就是他的后代。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

·第十九章 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独立就是脱离集体,不依不附。亲近的人之间,一旦触及自尊心就会尖锐起来,绝不低头。

他们对我,像丝绸柔软地包着小拳头,它在意想不到的温柔里,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生锈的指节在嘎吱声里欲张欲合,还是慢慢地有些松开了。

勇于自省,永远任性。

每个人都是各种关系里的存在,痛苦是因为被僵住了,固定在当地,转不到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的无助。

生命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人是可以流淌的。

和解,是在心里留了一个位置,让那个人可以进来。

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