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s 81 | 《论语两则》老师一定要比学生厉害吗?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原文解读: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盂武伯又问一遍。孔说:“仲由呀,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的仁德,我弄不清。”

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个人感悟: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各有专长,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主持外交。

但是在孔子心中最重要的标准——仁德,他的这几个学生们都没有达到,这也充分说明做到这个标准是很难的。仁的标准很高,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人格,所以,孔子不轻易以仁来评价人。

这也有点像我们评价某个人一样,我们不能单从表面就能确认一个人的品质一样,不是所有做过好事的人就一定是好人,也不是所有做过坏事的人就一定是坏人。比如我们在职场中要客观评价员工时,就不能带有太多个人感情色彩。

在企业的年终评估时,通常都是会对员工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他的不足提出规划与期许,即使他各方面的表现都是优秀,也一样会有某些方面的缺失。人一定要留有空间,才会有不断进步的可能。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原文解读: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个人感悟: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颜回是孔子最为器重的学生,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融会贯通,对一个道理领悟透彻,触类旁通,无所遗漏。就连素日以机敏聪慧著称的子贡都坦陈自己赶不上颜回,因为他自己对一个道理的领悟,虽有相当把握,但是还没有到透彻与周全的程度。

孔子博学多才,领悟力非凡,但还是认为自己和子贡在对道理的领悟和触类旁通上赶不上颜回。为什么说孔子是“万世师表”,这话一点不错。

对于老师而言,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老师也不必各方面都胜过学生,如果有不如学生的,也同样要予以接受和承认,这才是一种认真对待知识的态度。孔子在这方面确实是立下了表率。

由此,回顾我们的学生时代,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定不是那种说教型的老师,相反和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老师才是大家乐意接受的。

最近孩子的数学培训就让我大伤脑筋,同时有两位老师都在授课,一个是资历比较深的老师,另一个是一位资历较浅的年轻老师,我希望她可以选择一位固定下来。

结果,她选择了年轻的那位,我内心其实并不太看好,毕竟不像那些有着多年丰富教龄的老师,感觉不太有底气样的。但是孩子说了一句话以后,我就不再纠结了。

那就是孩子说:“这个老师讲的我能听懂,她也能听懂我的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s 81 | 《论语两则》老师一定要比学生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