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华杉详解
孔子说,即便你有周公之大才,如果你骄傲吝啬,余下那些所谓才华,也不足一观了。
这句话,要好好解一解,如果一味简单易懂,明白了,轻飘飘放过了,那《论语》都白读了。
张居正讲解说:骄是“以人皆不能,而夸己独能”的意思;吝是:“但欲己有是能,而不欲人之皆能”的意思。
这一句话讲透了,这里的吝,不是进墙上的吝啬,是知识才干上的吝啬。自以为有一点本事,生怕被别人学去了。藏着、掖着,你问他,他是绝不会教你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学问上“藏私”。这样的人,他那才学也没什么好看的。
骄呢,骄傲是大毛病,似乎人人都知道,但毛病具体大在哪?自持有才,看不起别人,拒人于千里之外,这只是毛病之一。还有更大问题,是不能与人为善,或跟人一起做善事,孟子说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与人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舜帝的伟大,在于善与人同,善于跟别人一样,照着别人的学,照着别人的好方法去做。舍己从人,一看自己的方法不如别人的,马上抛弃自己的,乐取与人以为善。很乐意照着别人的做,而不会非要显自己的智慧本事。从种田、制陶、渔猎到治理天下,都是跟别人学着做!把大家好的地方都吸取过来,就是与人为善,所以君子之德,没有什么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了!因为与人为善,就能吸取全天下之善啊!
这就讲明白了,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这个,要反复体会!
骄傲的人,对他人傲慢倒是其次,更可怕的是,人一旦骄傲,就不愿意学习别人,不愿意学习别人,就靠你自己那点玩意儿,就不可能有什么大才,所以孔子说不足观也!
另外,骄傲的人,也不愿意跟别人一样,不是善与人同,而是相反,耻于与人同。他吐出一句象牙来,你若说某人也说过一样的话,或者在某本书上读到过,他就不开心了。所以他即便被迫学别人一点东西,或者在某本书上读到过,他就不开心了。所以他即便被迫学别人一点东西,也非要改一改,改成“自己的东西”,这又是大毛病!善为天下公,知识、学问、美德,没什么是“自己的东西”,都是全天下大家的,你发现了而已,若是别人先发现了,你学就是。
再说说周公。
周公执政,做了周朝实际天子七年,这七年间,他拜为老师的,有十人。交为朋友的,十二人。平民百姓,可以随时去见他的,四十九人。经常能来进言的,一百人。能咨询意见的,一千人。在朝堂工作接见的,上万人。所以周公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典故。洗一次澡,要把头发握住暂停三次,因为有人来求见。吃一顿饭,一听说有人找,嘴里的都马上吐出来,赶紧接见,别让人家等,这一顿饭也要中断三回。所以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
周公之才,中国上下五千年,如果他说自己第二,还没人敢说第一。但是他谦虚勤奋如此!如果他骄且吝,哪有那么多人愿意来给他提意见呢!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在鲁国,在伯禽就国辞行时,周公嘱咐他说:
你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鲁国国君,就对人才傲慢。我是一沐三握发,一饭吐三哺,就是怕怠慢了别人。而且就算这样,还担心没能把人才、人心都留住!我听说呀,“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这六条,就是谦虚之德。
周公啊周公!难怪孔子要梦周公,我都要梦见周公了!
刘澔觉
成功的秘密就在这文章里了,你自己那点东西能算得上什么?切不可骄傲,吝啬,一定要铭记于心,那怎么阻止自己这样的状态出现呢?做,你要照做,一心照做,不要觉得自己的主意多,也不要老想知道为什么,先照做。一定要照做。之后事上琢磨,切己体察自然有体会。
但自己那点体会得到也不算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给自己找老师,我们有很多的不足,很多的不知道的,也有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你不能自己去完全的都会,没人能做到。
找老师,交朋友,多听别人的意见,与人为善。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这件事。
我也要去梦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