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金石
在国外用惯了Google,没想到它会被踢出中国,回来用度娘查询时才发现,跳出来的都是比较滞后的旅行信息,给我造成不少麻烦。
浏览了几篇大金石的攻略,印象就是除了自己开车,必须坐没有顶篷的卡车上山,路是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司机不管技术如何都开得飞快,所以帽子口罩墨镜是标配。
出发之前就做好了应对措施,即拼死都要坐在小鲜肉身旁,司机耍酷转幸福弯的时候,可以趁机揩油,总要值回票价才是。
我是路痴这个残酷的现实让梦想成为泡影。
话说从距离登车地点不到五百米的酒店转了半个小时才找到地方,只见等候的长椅上坐满了和尚......
我一脸懵圈,这是神马情况?
好吧,反正就算有人解释也听不懂,语言不通确实是个大问题。
车子一来,和尚优先----佛国就是如此,僧侣是最受尊敬的。
没有抢位置的习惯,眼看着第二辆车又挤满了,第三辆还不知道什么时间才来。
正在犹豫,已经上车的人民群众倒是很热情,一致同意让我先上。
按风俗女人是不可以和僧侣同坐的,更不能肢体接触,所以等我感激涕零爬上特意挤出来的最后一个位置,才发现,左边是胖大叔,右边是胖大婶,前后是胖和尚......
不要说鲜肉,连嫩一点的野草都木有......
确实想换下一辆来着,可是还没等我回过神,司机“嗖”地开动了。
唯一欣慰的是,卡车上的座位由木凳换成了不锈钢,且是固定的,不会随车速的快慢担心被甩出去,路也修成了水泥路,口罩可以省了。
很奇怪的卡车每隔十分钟左右会停一次,然后有小伙子拿着铜钵跳上车来,叽里呱啦对着我们又说又唱。
完全搞不清楚状况,只看到大家都往里面丢钱,100,200不等,我也入乡随俗。
后来明白大概是寺庙在募捐,就不每次都给了,谁知道这路有多长,我的零钱不多,每次捐1000,没到山顶就直接破产了。
缅甸人进所有景点都是不要钱的,自从晒黑几个色度之后,去哪里逛街吃饭本地人都用缅语和我打招呼唠嗑,自认为混个免票应该没问题了。
进大门之前把相机收进背包,和一群大叔大婶一起漫步进去,根本没望售票处一眼。
可那小哥还是火眼金睛地在万黑丛中,招招手把我拎出来和金发碧眼的老外们一起买票----察,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我百思不得其解。
六千块缅币换了一个贴纸,我垂头丧气地把它拍在背包边上。
在山脚就得脱鞋,看了看远远望不到尽头的石板路,思量着是不是转头回酒店吹空调算了。
一想到门票被收了六千,无论如何咬紧牙关都得爬上去!
等历尽千辛万苦,脚底都脱了一层皮爬到广场,看到石头的那一刹那,忍不住当场泪奔----大金石在进行整体维修!
上图让大家感受一下:
那天是周六,广场到处都是人,惘然四顾,觉得亏大了,维修还敢收入门费,艾玛有旅游局可以投诉嘛?
反正走不动了,买了路边冰冻的惨白兮兮,不知用什么调成仿佛凉粉似的东西吃,挺甜,然后再找个饮水的地方弄点凉水洗脸。
一群人在打水,不是用保温杯或瓶子,而是用那种塑料矿泉水桶。
我站在一旁等候,想着该不是轮到的时候已经晒成人干......
不料他们很友好地提示让我先来,还把捣乱的小朋友赶到一边。
头顶和脚底都在冒烟,确实没办法假装客气,一边说谢谢一边赶紧装满,然后躲到广场边上本地人搭的帐篷阴影里休息。
看完手机下载的短篇小说后越想越不服气,记得再往山顶上走,应该有两颗小金石能让我上下其手,于是提着鞋子,穿过商业街,往更深处寻去。
路上经过村庄,很多孩子在踢缅甸足球,其实和我国古代的蹴鞠很像,就是用藤条编成的球状物,笑得很开心,我郁闷的心情慢慢好转。
小金石就是小一号的大金石,其实就是石头涂上了金漆,没什么很特别的。山顶的寺庙和其他地方也差不多,除了热得受不了,站在上边远眺倒是心旷神怡。
本来想过夜和本地人一起迎接日出的,反正大家都在广场铺好了地毯搭好了帐篷,山顶的酒店周末没房,不过找个可以收留一晚的地方还是挺容易的。
可是大金石维修的现场很煞风景,想象一下,一颗光芒万丈的艳阳靠在木头架子上----额,实在没有心情待下去,决定下山往毛淡棉而去。
心不饱水果填,到了毛淡棉这个缅甸的水果之乡,作为吃货可以大快朵颐,总是件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