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第七》第十二章讲解讲解者:王凯

第一段

《述而第七》第十二章讲解

讲解者:王凯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论语·述而篇》第12章。一起恭诵原文——

子之所慎:齐(zhāi),战,疾。

释义:孔子所慎重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1.“慎”的特质?

慎,是谨慎,仅谨慎还不够,还要有至诚的心,以及正见的支撑。所以,慎的是德,即慎德。

《大学》上讲:“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君子应该谨慎于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众,有了民众就有国家,有了国家就有财富,有了财富就有了用度。

朱熹在《集注》上引尹氏的注解,说:“夫子无所不谨,弟子记其大者耳。”孔子无时无处不谨慎,学生们只是记下这最重大的三件事。

齐,同斋。李炳南老先生注解说:“祭祀前,必须斋戒沐浴,祭祀时始有感应。”祭祀对古人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之前要透由斋戒沐浴,整洁身心,让平时杂染的心变得清净,目的是与神明有感应。做到“祭神如神在”。斋戒,通常有七日、三日等。

在《乡党》篇中说“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斋戒时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穿“明衣”,先要沐浴,把身子洗洗干净,然后穿上干净的内衣,是用布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变食”,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不吃鱼肉荤腥,不饮酒,不饱食。第三件事,就是“迁坐”,古人平常居住的卧室叫“燕寝”,在斋戒或生病时,搬至“外寝”,不与妻妾同住。明衣、变食、迁坐,无非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清净。

《皇疏》说:“人心有欲,散漫不齐,故将接神,先自宁静,变食迁坐,以自齐洁也。”我们有欲望、有私欲,心不断地向外攀缘,散乱不能安住,现在要祭祀,迎接神明的到来,自心先要宁静,通过变食、迁坐等,让自心变得清净整洁,使我们的心与神明相应。

“战”和“疾”比较清楚。战,指战争;疾,指疾病。

钱穆先生说:“战:众之死生所关,故必慎。疾:吾身生死所关,故必慎。”朱熹在《集注》上说:“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战争关乎人民的生死,关乎国家的存亡,故须谨慎对待;疾病关乎我自身的生死存亡,也不可以不谨慎。

孔安国说:“此三者人所不能慎,而夫子独能慎之。”孔子为我们作出抉择,对这三件事,务必要谨慎对待。孔安国说我们普通人对这三件事不能慎,所以圣人要特别地告诫我们。(4:29)

难道这三件这么重要的事我们不能谨慎对待吗?“慎”是谨慎,不是说我内心小心翼翼就是慎,关键你拿什么谨慎?你对这三件事情有没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内心能不能产生真正的慎德?慎的背后一定有智慧,凡夫没有智慧,不认识它,即使有谨慎的心,也不能产生谨慎的德。

所以,慎的体性是德,慎斋、慎战、慎疾是用,一德贯通三用。江谦先生注:“斋是祸福关,战是存亡关,疾是生死关。圣人所为慎者,愿众生修福而免祸,弭战而损疾也。”斋、战、疾是三个关,特别重要,所以圣人要我们谨慎对待,目的是希望我们勤修福德,免除灾祸,消灭战争,减少疾病。

第二段,慎斋背后的见解

3.慎斋背后的见解?慎战背后的见解?慎疾背后的见解?---所破

慎斋、慎战、慎疾,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认识它。我们之所以对这三件事不能谨慎,是因为我们的“心”出了问题,由于我们不能调伏自心,心不和谐,导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不能和谐,人与自然之间也不能和谐。

慎斋的关键是要我们自心首先要和谐;慎战的关键是要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进一步扩大到国与国之间能够和谐;慎疾的关键是人与自然要和谐。而心的和谐,是实现人与人、国与国,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根本和前提。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故慎斋是本,慎战与慎疾是末。

先说慎斋。上面说了,斋是祭祀之前的斋戒。祭祀,是对列祖列宗、天地鬼神,乃至神山大川的祭拜,目的是与神明感通。心静、至诚才能感通,所以要斋戒。对于祭祀,古代人尤其重视。现代人不理解,有的认为它是迷信。虽然如此,民间还保留了扫墓、祭祖、拜祖先等纪念活动。虽然形式可能简单了点,但说明这个传统还是多多少少留了下来。

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与神明感通。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敬畏神明,但神明不是一个可以主宰我们命运的神秘的、外在的力量,而是指天地轨则,是天地间本来存在的轨则,也叫天道或天命。天道的运行会对我们的命运产生作用,符顺它,产生正向作用;违反它,产生负面作用。而且一视同仁,丝毫不差。由于天道的运行规律,以及它所产生的作用,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极其隐晦难显,如神出鬼没般,故称之为神明。

《易经》上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大人,就是一个拥抱天地的大生命,他一定与天地之德相合,也就是说天地与之生,我则与之生;天地与之亡,我即与之亡。一定与日月的光明相合,日月明,我即明;日月晦,我亦晦。一定与四季更替的秩序相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亦能顺应之。一定与鬼神所主的吉凶相应,吉,趋之,凶,避之。

再直截了当地说,无论佛家还是儒家,都有一个共同承许的东西,即佛说业果法则,儒说天命轨则,其实都在说同一个善恶规律。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立:我们透由向圣人学习,了解了天命轨则,就会去恶从善,趋吉避凶。但因为我们内心散乱,不能制心一处,难与神明感通。故孔子说要“慎斋”。

斋所破:现代人不相信因果,不懂得天命,也就不知道如何调伏自心,内心欲望无节制膨胀,并到外面寻找原因,如此“战”和“疾”的问题,也就随之跟着而来。

(10:00)

第三段,慎疾背后的见解

孔子要讲的第三个,就是“慎疾”。疾病也是困扰人类,乃至威胁人类生死存亡的一个大问题,这并非危言耸听。人及大自然本质上都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四大(地水火风)等基本元素组成的相生相克的平衡体。当这些代表基本属性的元素之间不能调协运作,即失调时,自然界就会产生灾害,人就会产生疾病。

我们以四大为例作简单说明。唐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引述:“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身八尺之体,骨肉肌肤,块然而处,是地大也;血泪膏涕,津润之处,是水大也:生气温暖,是火大也;举动行来,屈伸挽仰,喘息视暝,是风大也。四种假合,以成人身。”四大中,其中地大属性代表了坚硬,水大属性代表了流动,火大属性代表了温暖,风大属性代表了气息。如果再加上“空”,变成五大要素。四大或五大不调就会生病,四大分裂代表死亡。

战所破:

当今世界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疾病肆虐,是我们人类不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引发的。人类的贪婪,导致以破坏生态平衡的方式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油气等资源被过度开发,新的工业污染被不断制造,大量垃圾被倒入海洋,更大的核污染,时刻威胁人类……,地球不堪重负,伤痕累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农作物生产的高度工厂化、集约化,自然属性大大退化,农作物、食物、药物的力道在大大减弱,好东西在不断隐没,人类抵抗细菌、病毒入侵的内在机能在下降。今年是2022年,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多,也是历史上少有的。

人不能敬畏自然,破坏自然,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以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病毒等灾害的方式,不断调整被破坏掉的“四大不调”,达到新的生态平衡。人与大自然共生共长,大自然的四大不调,必然在人身上影射出来,人也必定跟着产生四大不调,如此疾病就会漫延。人类不懂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是百病之源。这是因为人类认识上的愚痴!


4.从本章,你见到孔子有什么功德,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小结:2500年前,孔子担忧的这三件事,今天依然是最突出的世界性难题。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上的两大主题。“和平”代表“慎战”,“发展”代表的“慎疾”,解决这两大难题,都要从人心改起,就是“慎斋”。这就是千年孔子的深远眼光。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根本之因,未来的人类不是战死,就是饿死,不是饿死就是毒死。我们不能不佩服孔子的远见卓识。孔子不仅指出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而且为我们开出了救世良方。一个“和”字, 一个“仁”字,就包括了无量的涵义,将人类团结,将天地拥抱!所以,解决当今世界问题,还得从2500年前孔子和《论语》中寻找智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也一定会走向世界!学习本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炎黄子孙,当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述而第七》第十二章讲解讲解者: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