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20年3月我对爱的理解

非暴力沟通

当深入去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后,就理解了佛陀说的那句话,一花一世界,经由这个点,我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当然各花入各眼,每个人看到的又会不完全一样。

这正是美妙之处,这不是博大精深,只是因为非暴力沟通背后的这个道也就是人本主义是人类思想的主要缘由之一,它在不同的宗教民族文化当中都有显现。

比如说:

马歇尔说的神圣能量,在不同宗教中都有体现,佛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都用了不同的名字在说着这同一个东西。

精神分析和艾瑞克森的催眠流派都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我们看似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正向的生命动力,这与非暴力沟通的理念完全一致,甚至非暴力沟通根本就不会有问题行为这一说法,非暴力沟通认为在表面的评判,想法,指责,命令和各种情绪的背后都有着内在的需要,而需要都是正向的,是人类共同的。我们通过练习拥有非暴力沟通之嗯耳,就是具备了能穿越枪林弹雨,听到他人内在需要的能力。

阿德勒心理学采用目的论去看待存在的各种现象,万维刚将之称为强人的哲学,这与非暴力沟通不谋而合,我们理解到每个人的言行都是服务于自己的需要,如果你还觉得不可理喻,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他人内在的需要。非暴力沟通也能让我们成为强人,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我们有意识的去觉察自己的需要,我们的各种选择和行为都是从这些需要出发,我们就拥有了命运的主动权,这是启蒙觉醒,这是挣脱枷锁后的自由,这是自由意志的光辉。

非暴力沟通与佛学的相通之处就太多了,非暴力沟通者的心态就是爱与慈悲,佛学中就有慈悲喜舍,还有说大悲同体,大慈无缘。

现在心理咨询的各种流派都会用到人本主义的理念,特别是在长程的咨询当中,关系疗法不可或缺,更不用说经常使用的沟通和倾听技巧了。现实生活中有句话我们unit都听过,知道了啊,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疗法当中,有时候也会遇到一种困境,那就是来访者洞悉了问题却依然无法疗愈,这就又需要回到人本主义的道路上来了。

非暴力沟通从字面意思来看是一种沟通方法,是让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减少暴力,建立更愉快更高效的沟通,让关系更加和谐,多数人刚开始学习就是为了这个。以前我将非暴力沟通与关键对话、正面管教等沟通方法做过横向的比较,我也向上溯源,说了非暴力沟通背后的道就是人本主义,这里我再强调另外一点沟通不是一件小事,不是简单的好好说话,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流派研究沟通,叫做人际沟通分析学TA,拉康也是将语言学纳入精神分析的框架。

最后我再谈一下什么是爱,怎样拥有爱的能力。

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看见。如果拓展一下可以这样说,爱是真诚,是共,情,是积极关注,是无条件接纳是主动给予……

From说爱是一种能力,爱不依赖于爱的对象而存在,就像你拥有跑步的能力,你不可能说遇到这个操场我才会跑,换到湖边小道就不会跑,或者穿上这双鞋才会跑。弗洛姆对于成熟的爱与不成熟的爱的论述一直让我铭记,感兴趣的可以查看爱的艺术这本书。

爱的能力就是上面说的,理解,看见,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主动给予……

那怎样拥有这种爱的能力呢?我认为facility沟通就是最好的路径,这也是我个人成长的体会,非暴力沟通,让我找到了老婆。

拥有爱的能力有什么用呢?肯定不仅仅是方便找对象,这里我要请出法国当代哲学家巴迪欧,他的洞察让我豁然开朗。

爱与政治、科学一样都是通向真理的程序,是对真理的探寻。爱是由一个人变成由两个人组成的新的生命体,是由一变成二,是个人有限性的第1次打开,用二的视角看世界,爱创造了新世界。

哲学家说的可能过于理想化和哲学化,但这正是我的追求。如果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一生就是为了自我的不断完善,为了身心的成长,而爱的能力与亲密关系正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广义上的修行者,不论是为了求道还是成佛,或者是近神,又或者是追求真理,哲学家巴迪欧所说的爱是通向真理的程序,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那么,巴迪欧是怎么理解爱的呢?

爱,是对真理的探寻。

你可能会问,爱为什么能探寻真理呢?要理解这个问题,你就得先明白,巴迪欧所说的真理是什么,在他看来,爱让我们通向的真理,是关于“二”的真理,这个“二”就是数字一二的“二”。

你肯定听过一个关于爱情的寓言,这个寓言来自柏拉图的《会饮篇》。寓言里说,人的身体本来是一个圆,有两个脑袋、四只手、四只脚,但是人惹怒了神,所以神把这个圆一分为二,成为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被分开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在巴迪欧看来,这个寓言说的是一种我们熟悉的真理,就是“一”的真理。“一”本身,要构成一个整体的单元,两个人想要合拢在一起,合拢才是目的。而“二”的真理,强调的是两个人在合拢之后,仍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个新的圆不再是原来的那种统一体,它包括两个彼此不同,各自独立的部分。

这就是巴迪欧对爱的理解。两个独立的人,找到彼此,遭遇了爱。在这之后,爱带给你们的,是两个人共同的场景,也就是那个新的圆。这个场景,在你遭遇爱之前无法进入。所以说,爱带来的是生存的剧变。在遭遇爱之前,你只是你自己,相对于“二”来说就是一个“一”。是爱,打开了从“一”通向“二”的通道。在爱中,你和他人是共同存在的。爱开创的是一个只属于两个人的世界。

你可以想想,在爱中,是不是你们两个人虽然“合体”了,但同时也成为了另一种独特的个体?你成了恋爱中的人。你是爱的主体,英文里就是lover,你可以叫它爱者。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因为对巴迪欧来说,爱者是和哲学家、思想者一样的词。成为一个爱者,就意味着,你必须去思考,思考成为“二”而不是“一”意味着什么。陷入了爱情,就意味着,你要摆脱自己本来的生存状态,你对世界的体验彻底改变了。

怎么改变了呢?巴迪欧说,遭遇了爱,你才能意识到,你对世界的体验是有限的。我们本来对世界的体验是自我的、有限的,但是爱,让我们冲破自己的有限,转到对于“二”这个共同体的体验。所以说,“二”就是个人的有限性第一次打开了、以最小但是最激进的方式打开了。爱者,是在两个人意识到彼此的差异后,再去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在这个新的世界里,就产生了关于差异的真理,这也就是“二”的真理。所以,巴迪欧才说,爱是一个通向真理的程序,是构建真理的一种独特体验。

再回到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在“实践篇”和“两性篇”中也谈到了对爱的定义:

爱不是迎合他人而忽视自己,而是应该真实的表达我们的各种感受和需要,同时设身处地的聆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带有同理心的去倾听,并不意味着你必须遵从,而只是准确的接受对方所传递的赠礼。爱是要诚实的表达自己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发号施令,只是去表明这就是我,这就是我所喜爱的。

再来看马歇尔的一首诗:

我从来没有比
当你从我这里接受时
感到更多的被给予
当你明白我关怀你时
我感受到的喜悦
你知道我的给予不是为了
让你觉得亏欠我
而是因为我想要活在
我感受到的对你的爱里
优雅地接受
可能是最好的给予了
→我没有任何办法,能将两者分开
当你给我时,我给你我的接受
当你从我这里获取时
我感到如此地被给予 可编辑文本 我从来没有比
当你从我这里接受时
感到更多的被给予
当你明白我关怀你时
我感受到的喜悦
你知道我的给予不是为了
让你觉得亏欠我
而是因为我想要活在
我感受到的对你的爱里
优雅地接受
可能是最好的给予了
→我没有任何办法,能将两者分开
当你给我时,我给你我的接受
当你从我这里获取时
我感到如此地被给予

我想要活在我感受到的对你的爱里
——
这是很高很高的境界,我们都想要活在爱中,然而,一般人是想活在被爱中,NVC说要活在爱人中。这正是“众生被爱,菩萨爱人”。

我们想要活在爱中,一般人是想要活在“被爱”当中,而马歇尔说他想要活在“我感受到对你的爱”当中,即我说的活在“爱他人人”当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录2020年3月我对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