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手稿之——意识的本质

就目前的理论,无论是唯物派还是唯心派,人们还大多的把我们人和这个世界的本质定义为或是物质或是意识。即一派认为我们的本质是肉体,一派认为我们的本质是思维。

先不论人的本质是不是只有肉体和思维,即物质和意识,首先我们来看两派之间的观点。二元论的代表之一,唯心派的笛卡尔用“我思故我在”证明了“我”的本质就是“思维”。这种观点也确实得到过很多人的认同,认为我们的“我”的本质应该是思维而不是肉体。他们认为,之所以我能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我的思维在思考,如果没有思维,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再存在。

但这个理论其实是有很多值得去探讨的前提,首先第一个要弄清的问题就是,“我”到底是“谁”?“我思”这个词,有一个很重要的顺序问题,那就是,到底是“我”在“思”,还是在“思”的是“我”。是“我”在启动着大脑在“思”,还是在“思”的大脑把它判定成了“我”。“我”的本质与性质是什么?“思”的本质与性质又是什么?按照“唯思主义”们的看法,思维就是他们的本质,思维在他们的眼里被看作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甚至还被称作“灵魂”。但思维真的可以独立于肉体而自由的去思维吗?之前已经说过,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因果的目的论世界,即一切的现象都必有其目的与原因,那么大脑是为了什么而思维?

人是什么

我们的胃是为了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养分,我们的肺是为了给我们体内的血液供氧,可以说,我们体内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其功能与目的,而大脑的功能就是思维与感知。最初的人类和动物一样,其行为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身体的本能意识,而不是思维意识,大脑的功能更多的只是一个信号接收器,在饥饿的时候通知我们进食,在疼痛的时候通知我们危险。那时的大脑大概还没能进化成今天这样的发达,所以大脑的作用还只是服务于肉体的存在。不过无论是过去不发达的大脑,还是今天我们人类的大脑,大脑作为一个器官,它的功能就是思维与意识,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所以思维的本质就是和消化与呼吸一样,不过是一个器官的功能行为。而最初的思维目的也和消化与呼吸一样,只是为了保证人类的机体存活。今天的很多人之所以把自我的思维看成是独立的,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其思维的目的已经不再只是为了肉体,为了生存,他们把大脑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之为肉体,却唯独认为大脑不是肉体,所以他们才会产生一种思维不是肉体的幻觉。

今天的人们,其行为的目的已经再也不是像动物那样只为肉体的欲望,人们最在乎的已经不再只是肉体的直观感受,而还有“思维自己”所需要的满足,即精神性欲望。并且很多时候,精神性的欲望要比肉体的欲望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今天人类的大脑已经进化到比自身的其它器官功能更强,所以大脑的意志在我们的意志中占的比重也就更多。大脑的进化或许是因为我们人类差点灭绝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上,就像最初进化出眼睛的生物,它们是因为无法再适应原有的环境而选择了迁徙,又为了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了眼睛。我们人类之所以会进化出智慧,或许就是因为当初面临了生存的危机,而正是因为我们成功的进化出了智慧,所以我们才会至今仍存活在地球上。

关于智慧是如何进化的,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历史带来的影响,而历史的来源则可能是来自于武器的传承。人类通过武器来武装自己的弱小,而武器的传承又带来了历史的传说,传说又衍生出神话,而对神话的不断幻想则提高了人类的抽象能力与智力水平。实际上人的智力直至今天也并没有比动物高出太多,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是因为人类懂得传承智力,人类是在把文明一代又一代的传接,如果把一个婴儿放在深山里和动物一起生活,那么直至他死亡,他的生活方式都会一直和动物无二。如果没有文明的传承,那么他一生都可能没有电子的概念,也就是说,人类的智力如果不靠传承来启发,那么他的智力便只能发挥到动物的水平。

人的大脑是需要靠启发来获得成长,并且越是智力发达的人,因为它的大脑功能性更强,所以他便越会去喜欢大脑喜欢的东西,他对抽象事物的兴趣也就会比直观感受的兴趣更大。比如只有人类会觉得女性在穿上丝袜的时候会比直接光着腿更性感,男人喜欢丝袜就是因为不那么直观的感受会让他们有更多抽象的想象空间。男人在找妓女的时候其目的也绝非仅仅是为了性,因为如果只是纯粹的为了满足性欲,那么他自己也完全可以靠自慰来获得满足,男人们渴望的实际上更多的是对未知的神秘感,期待感和新鲜感。所以一个人喜欢的抽象事物越多,则说明这个人的抽象能力越强,智力也就越高,相反,只有动物的智力水平才停留在只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把精神的世界放在第一位,一些人会因他们自身的其它器官功能更为强大,而去在乎那个更为强大的器官。

就好像贪吃的人,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味觉神经系统更为发达,喜欢音乐的人,是因为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达,而喜欢精神性欲望的人,只不过是他们的大脑神经比较发达,仅此而已。这可能有人会问,虽然吃与听的直接参与器官不是大脑,但是最后的体感认知信号还是被大脑所接收,所以无论是喜欢吃,还是喜欢听,其判断都应该是来源于大脑的喜好。这种说法看似很有道理,但也还是只说对了一半。比如海绵类的生物们没有大脑,但仍会进食,驱动着进食的,就是身体的本能,而非大脑,植物更是如此。一个喜欢美食的味觉神经发达者,当他尝到美味的食物时所产生的愉悦感的确是来自于大脑的反馈,但其反馈的原因却是因为满足了味觉,满足了胃,而当这个人的味觉神经系统完全消失的时候,他在尝到美食时大脑便不会再有任何的愉悦反馈,从此以后,他可能便不会再去渴望美食,所以决定他的意识的,不是思维,而是胃。

也就是说,人类的欲望与目的绝不都是来自于思维,很多时候,大脑仅仅只是起到参与的目的,或是仅仅只是一个被动的信号接收者。并且无论是味觉神经还是大脑神经,它们都属于是肉体,是物质。所以即便是大脑的精神性欲望,唯心派们引以为傲的“意识”,其本质也还是属于在满足肉体。即便是大脑的非物质欲望(比如研究历史,哲学),也不过是在服从着自身的形式本能,也就是说,即便是那些与肉体性无关的意识也仍是受着形式的捆绑,即我们只能喜欢什么,而不能自由的喜欢什么。比如同样是生命,我们喜欢猫狗,却不会喜欢苍蝇,而青蛙却喜欢苍蝇,不会去喜欢猫狗,这是我们永远无法改变的绝对意志,我们永远只能喜欢人喜欢的,而不能跳出人的形式去自由的喜欢客观的事物,或者说,我们不过是在一个器官上(大脑)进化的比动物发达了而已。

我们的思维能力强,自我意识深,不过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发达程度较自身其他的器官比重更大。假如换成是胃占的比重较大,那么可能就是吃对我们更为重要,我们因为是大脑最发达,所以我们和动物的区别无非就是想的太多,自认为的太多。实际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会对旋律特别敏感,为什么有的人会对颜色特别执著,这都是来源于其自身的肉体天赋。我们每个人不仅会因为自我的不同而思维不同,还会因各自的感官神经不同而不同。人和人在抽象的主观情感差异上是来自于自我的独立思维,比如喜欢谁和讨厌谁,而在具体的情感差异上则是来自于各自身体的不同神经,比如喜欢哪种水果。因为物质可以影响意识,所以才会有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味觉与视觉。

据说苏格拉底曾在晚上一动不动的一个人思考到天亮,这种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无法理解。而我认为,他的思考,是他的大脑在享受着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快感。其实,无论是味觉,还是听觉,还是想的太多,其实真正都并没有什么用。并且人在宏观上也是不会有自由意志的,因为自由意志首先在逻辑上就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当你一旦摆脱了束缚的意志,那么你同时也就没有了意志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手稿之——意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