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研读》91:封禅书(一)


                天官书


(略)。


            封禅书(一)



自古受命的帝王,哪会有一位不尝试着去封禅泰山的?大概因为没有出现祥瑞,但整天筹划着去封禅的帝王大有人在,出现祥瑞却没有亲封泰山的也不在少数。有些帝王受命后功德不够,有些到达梁父山后却功亏一篑,有些有大德的帝王忙于日常事务而没有成行,所以最后能够封禅泰山的很少。《传》中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逢盛世,帝王肯定会封禅泰山,衰落之世就会停止下来。这类记载远的有千年,近的也就数百年,其礼仪程序也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很少找到相关记载。

《尚书》中说:“舜在璇玑玉衡,整顿七政。祭祀上天和六宗,遥望山川,遍祭群神。他收集五瑞之石,选定吉月吉日,集会四岳诸侯,把五瑞之石还给他们。当年二月向东巡视,到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当时焚烧柴草为祭火,按顺序祭祀山川,然后朝见东方诸侯。制定历法,修订年月日时间,统一声律和度量衡,制定五礼和祭祀礼仪。舜五月到达南岳衡山;八月到达西岳华山;十一月到达北岳恒山,这些都和泰山是一样的礼仪,中岳嵩山则每五年一巡视。

禹继位后遵守此规。后来传到第十四世孔甲,他不修大德,却喜欢祭祀神灵,导致二龙离去。夏朝再传位三世后,商汤讨伐桀成功,想要迁走夏的神社,大家认为不可行,于是作了《夏社》的诰文。商汤后经历八世,传到帝太戊,宫廷中有棵桑穀合生在一起,一夜之间长成。大臣伊陟说:“妖不胜德,邪不压正。”帝太戊修大德,桑穀先后死去。伊陟把这事情安排给巫咸处理,巫咸记录为《咸又》四篇。再往后十四世,帝武丁起用傅说为丞相,殷朝复兴,武丁被尊称为高宗。在祭祀时,有只野鸡飞上鼎耳大叫,武丁很是害怕。大臣祖己说:“这是提醒陛下修德。”武丁善修大德,国家安宁。再经历五世,帝武乙怠慢神仙被雷电击死。再往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讨伐。从这里来看,从来都是开始时敬肃,以后慢慢也就懈怠了。

《周官》中说,冬日至天子到南郊祭祀,以便迎接夏至日到达;夏日至天子祭祀地神。祭祀时要使用乐舞,神仙才会接受天子的礼敬。天子要祭祀天下名山大川,对待五岳就如三公,对待四渎就如诸侯,诸侯负责祭祀疆域内的名山大川。四渎是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叫做明堂或者辟雍,诸侯祭祀的地方叫做泮宫。周公做了周成王的丞相后定下制度:郊祀时要祭祀后稷,在明堂宗庙要祭祀周文王。从大禹时兴起社祭,因为后稷是五谷之神,所以修建了后稷祠堂,郊祭和社祭都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

自周武王灭殷后的第十四世,世道衰落,礼乐荒废,诸侯恣意妄行,最后周幽王被犬戎击败,周朝被迫东徙各邑。秦襄公率军援救周王室,开始被封位列诸侯。

秦襄公在封侯后,居于西部边垂之地,自认为是少暤氏后裔,专门修建西畤,祭祀白帝,祭品用马驹、黄牛和羝羊各一头。之后十六年,秦文公向东扩张到汧水和渭河之间,找人卜算后定居在那儿。秦文公自称梦到有条黄蛇从天上垂到地面,嘴巴伸展到鄜(音fū,夫)城田野中,就询问史敦梦中之事。史敦回答说:“这是上天征兆,君上要加以祭祀。”秦文命人修建起鄜畤,使用三牲郊祭白帝。

在鄜畤修建之前,雍城旁边就有吴阳武畤,雍城东面还有好畤,都被废弃了。有人说:“自古以来雍州地势很高,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所以才在那里建立畤来郊祭上天,诸神都在那儿聚集。大约在黄帝时就曾经祭祀,在晚周也有郊祭。”这些话语不见经传,缙绅士大夫都不相信。

秦文公建成鄜畤后的第九年,偶然获得了一块有云彩样花纹的奇异玉石,就在陈仓以北的阪城修建祠堂祭祀。所供奉的神灵有时一年不到,有时几年来一次,并且都是在夜间来到。据有人说,神灵到来时光辉如流星,从东南方向来到祠堂,像雄鸡一样鸣叫不止,声音高亢,到底是不是野鸡也未可知,现在的宝鸡市就是过去的陈仓。秦文公如获至宝,每次用一头牲畜祭祀,命名为“陈宝”。

鄜畤建成后七十八年,秦德公继位,找人卜算在雍城定居是否合适。卜词中说:“以后其子孙饮马黄河”,于是秦就定都雍城,用三百只牲畜祭祀鄜畤。雍城的很多祭祀祠堂这时开始兴建,又建造祭祀伏羲的祠堂。还杀掉狗把其肉扔到四方城门,以防备瘟疫发生。

秦德公继位仅两年就去世了。四年后,秦宣公在渭南修建了密畤,用于祭祀青帝。



黄其军

    作于2020年2月18日(古历庚子年正月廿五)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历书

律书

乐书(七)

乐书(六)

乐书(五)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记>研读》91:封禅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