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机器和您:有限游戏还是无限游戏?

1

交易台里最后一位日间交易员的系统被换掉了。

从今以后,他不用再疯狂点击切换窗口,不用再因为延迟破口大骂。这个新系统,更强大,更高频,更低延迟,还可以高度灵活定制前端,同时捕捉N个市场的交易机会。从此实盘捡钱无忧,工作更轻松。

再过一年,这最后一位day trader,就会退为二线成为系统的陪练。交易台变成半人半机。再过半年,他就可以荣退了。年仅28岁。

没人告诉这位同学,新交易系统还有个功能:学习。交易员在它身上的每个动作,都能变成自己的记忆。有了记忆,再观察,再学习,再改进,再记忆。知道完全拷贝。

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吗?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工作日常:发现一个波动特征,即刻使出无影手,实盘捡钱;捡完钱的下一秒,一边等待策略失效,一边寻找下一个机会。直到所有肉眼能发现的波动特征全都失效,又再找不到新的,他日间交易的职业生涯也就结束了。

对于人类来说,这样的结局似乎大概率会发生。

因为他的对面是越来越多的机器。机器全年7x24x3153600秒一刻不停,自己迭代和优化自己的算法。能被人类嗅得出的建仓气味越来越淡,总有一天会从人类官感中消失,变成隐身。机器还能“看到”流动性,就像昆虫用复眼看到的视觉信号一样。这是人类信息处理能力达不到,看不见,也感知不到的。

八年前,安德森老师写过一篇网红文《软件将吃掉世界》。八年后,科恩老师(Fire了川普老师的白宫前首席经济顾问)又写了一篇。这两篇文章的题目像上下对联儿一样,十分押韵:

软件将吞噬世界,模型将统治世界。

2

为了做好准备,我们再仔细看看这两幅对联,看看上半句有没有发生?下半句会不会发生?

上半句,您已经get到了:

您买书的地方,是软件公司(当当和Amazon);追剧的地方,是软件公司(优酷和Netflix);听音乐的地方,是软件公(QQ和Spotify);娱乐的地方,是软件公司(吃鸡和Angry Bird);看的电影是软件公司做的(Pixar);被广告洗脑的地方,也是软件公司(Google,Facebook和朋友圈)。

再看现实世界,不管您在什么行业,公司大小,肯定都有IT,CTO,CIO,和随叫随到的运维小哥。因为您的公司里的软件越来越多,没了它们就没法工作。

下半句呢?模型和机器真会统治世界?

首先有请库克老师。

果卡

库克老师终于拿出了苹果信用卡——没有卡号,没有CVV验证码,没有有效期,没有签名,刷苹果店返现金的信用卡哦!

看到果卡,我的第一反应是:库克老师信用卡风控小妙招了解一下?

1. 苹果信用卡逾期30天,iPhone死机
2. 所有呼叫自动转移至催收公司
3. 所有联系人自动转为催收呼叫对象
4. 所有手机支付收款人自动切换为Apple
5. 所有已付费数字内容自动转为信贷,只能在Apple Store里兑换

每个有苹果ID的群众自动配一张?小额贷款走起来?普惠金融搞一搞?别拉着我,我还能想……

库克老师能做到吗?应该不难,因为苹果粉的数据都在苹果园里。

道理和腾讯、亚马逊、算法交易是一样的:它们成功是因为数据多吗?嗯哼当然不是。还因为他们知道您是谁,您的购物习惯,风险偏好,交易习惯和常用策略;您访问前后去了哪里,关注哪些市场信号,访问中看到的一切,看完之后的反应(买还是不买,点赞还是差评,做多还是做空,恐惧还是贪婪)……都会被捕获。

捕获后干嘛?当然是学习,然后改进模型。

模型改善了产品或交易策略,产品和策略得到了更多的使用,更多使用更多新数据,又被用来改善升级产品和策略。就像一架永动机,无摩擦持续改进,自己为自己提供能量,而不是人类的判断。

如果数据都在您的游乐场里,输入和输出,预测和结果,您都知道,那还需要依靠人类直觉来提出假设、解释结果或寻找机会吗?

3

听起来好绝望啊。

在模型和机器的游戏世界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能到哪里去?

这显然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有答案。不过您首先得定义这是个什么游戏。

世界上有两种游戏,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Finite Game and Infinite Game。

有限游戏,有明确的游戏规则,有开始有结束,有成王败寇,有奖励有惩罚。有终极目标:一旦产生赢家,游戏就结束了。

无限游戏,没有固定规则,有开始但没结束,有玩家但不产生赢家。没有终极目的,一切行动只为游戏继续进行下去。一旦有产生赢家的可能,规则即改变。

有限游戏为了获胜而玩耍,无限游戏为了继续游戏而玩耍。

有限游戏在规则里玩耍,无限游戏玩的就是规则。

有限游戏是格斗K.O.,无限游戏是不断升级。

宇宙、世界、政治、权力、经济、社会、时间、战争、科技、您的生命、疾病、爱情、升职加薪……都可以丢进这两种游戏中。

定义了游戏类型后,再回到机器和人:

如果我只想赚钱,一定听机器的。因为交易是个模型和数学垄断的世界,是一个机器为终极赢家的有限游戏。

但是有限游戏,都是画地为牢的游戏。

作为人类智能的代表,模型和人工智能的设计,是为了延伸人类智慧,做人类智慧做不到的事情,比如海量计算和高频交易。但任何以特定目标为指导的设计,有赢有输有结局的游戏,都必须是有限的设计。

阿尔法狗无人能敌的那一刹那,也终结了“围棋”这个有限游戏。因为它不仅赢了您,还赢了“围棋”。索普老师把21点写成公式的那一刻,也被赌场写进了黑名单。因为索普老师不仅赢了您,还赢了“21点”。阿尔法狗和索普老师成了终极赢家,结果只能是改变游戏规则——也就是毁灭了这个有限游戏。

金融世界里的有限游戏,叫做“追逐阿尔法”。对于日间交易和高频交易这个机器绝对占优的规则里,任何阿尔法α,很快都会变成贝塔β。您的秘密小树林正在被一个一个地夷为平地,这个有限游戏,也被追逐进了死胡同。直到玩家全部变成了算法和机器,人类发明的“高频交易”这个游戏,便也在世界上消失了。

消失意味着游戏规则改变,人类把游戏场交给机器,自己进入下一个有限游戏。

这个过程就像海鞘。年轻时游来游去,活力四射,海浪中不断进化自己。直到找到那块属于自己的石头,固定下来,然后分解自己的神经,吃掉自己的大脑,“退化”成类似植物的物种,结束自己这场有限游戏,进入一个延续自己种族五亿多年的无限游戏中。

拌饭绝配

有限游戏难道不能无限玩耍下去,成为不朽吗?

也不是不可以。把有限游戏变成不朽的极端例子,当然是丹尼尔老师——阿西莫夫老师《基地》中那位,一路上交换了许多身体和正电子大脑,进化成越来越强大的形式的,可称为“神”的机器人。

然而丹尼尔老师的一切进化,依然遵循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法则(1. 不伤人;2. 除非1,否则必须服从人;3. 除非1和2,否则必须保护自己)。这些法则仍然是有限游戏规则,只不过因为范围实在太广,目的实在太庞大(拯救人类),丹尼尔老师才有了“近乎永恒”的存在。

要让有限游戏规则永恒维持,您必须从重新定义数据开始,而不是代码。

额滴神

4

金融和交易是一个无限游戏。

关于这点,索罗斯老师早有分教:我所有的交易,都是为了实践自己的哲学观。

索罗斯老师的每一次交易(有限游戏),都在他的无限游戏(哲学实践)中。所以对他来说,没有交易输赢,只有升级认知。

在交易员肉搏的时代,D.E. Shaw把交易放进了“计算机”这个无限游戏中。然后,文艺复兴西蒙斯老师出场,又把交易放进了“数学”这个无限游戏中。

索罗斯老师继续把这个无限游戏扩展到哲学。能和他对弈的,也许只有乔布斯老师——他的无限游戏是佛学和宗教。

每一次交易,都是规则严格,竞争残酷的有限游戏。然而在一个以能继续留在游戏中为终极目的的无限的游戏中,明天永远能继续下一个有限游戏。无论结局如何。

那两个游戏可以二选一吗?比如只玩有限游戏,或者只玩无限游戏?

那您会遇到如下几种可能:

要么在一个无限游戏中,玩有限游戏;要么在一个有限游戏中,玩另一个有限游戏。要么在无限游戏里,有无数的有限游戏;要么在一个有限游戏中,有无限游戏的玩家。

您想在一个无限游戏里玩有限游戏,或者在一个有限游戏里玩无限游戏,结果大概率都会很困惑很痛苦。因为您找错了属于自己的游戏。

比如,如果您是以不断进化自己,认知升级,终身学习为目的,您的职业生涯大概率是一个无限游戏。但您却在一个领导三年任期,或以两年上市为目标,赚快钱为目的公司工作,那您就是在一个有限游戏规则中玩无限游戏。

再比如,在交易这个战场上,只要您还能留在丛林里,子弹没用光,保证现金流这个生命值是正的,那你就玩对了这个无限游戏。如果您的目的是找到那个终极策略和规律,然后把身家性命放上一搏,从此久混不衰。那就是在一个无限游戏中玩一个大概率会输的有限游戏。

所以找对属于自己的游戏很重要。

世界上只有一个无限游戏:您这一辈子。和您这一辈子里,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灵魂。毕竟如果灵魂不存在,人也就是个复杂的机器而已。

5

今天的观点来自卡斯老师那本以游戏喻人生的经典《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

短小精悍,几个小时就能读完。如果非要列为“厕所读物”,那一定是“屁股发麻”类。

推荐。

坐麻类丛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易、机器和您:有限游戏还是无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