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古典文学高潮: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当时大量的是记述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大抵篇幅短小,文笔简约,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人物有上层的,也有下层的,反映面较过去远为广阔,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为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元末明初,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

        明代的长篇小说以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金瓶梅》)为代表。

        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于元末明初写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岗(1632年-1709年)改定的。此书生动描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最后司马氏统一天下的复杂历史,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有些人物颇具特色,成为某一类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但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语言半文半白,显示出由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了大局性的影响。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1296年-1370年)(或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编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梁山,“替天行道”的雄壮故事。宋江事史载甚略,宋人话本有《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浒故事已在民间流传,至《大宋宣和遗事》记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已略具《水浒》雏形。水浒故事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由文人加工写定成书的。《水浒传》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善于在叙事中刻画人物,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成为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但虚构成份多于《三国演义》。它是中国第一部用通俗口语写成的长篇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很高价值。

        神魔小说《西游记》取材于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事迹,由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该书想象丰富,手法浪漫,语言诙谐,是白话小说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之作。书中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和胆小自私的猪八戒两个受人喜爱的文学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众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艺术概括,也寄托了人民战胜邪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叙述玄奘取经故事,其中有猴行者为扶助三藏法师大显神通,已略具《西游记》的雏形。

        世情小说《金瓶梅》,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一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金瓶梅》书名由书中三个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各取一字合成。小说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再现了当时社会民间生活的面貌,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地痞、流氓、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金瓶梅词话》对后世人写小说,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例如《红楼梦》在题材和细节描写等方面,就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也获丰收。冯梦龙(1574年-1646年)辑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收入宋元明话本及拟话本一百二十篇。题材多取自稗史或传说,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经冯梦龙润色加工,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及戏曲都有很大影响。常与“三言”并称,地位相当的是凌蒙初(1580年-1644年)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各四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实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艺术性不及“三言”,但为凌氏本人创作,选材标准与语言风格比较统一。

        清代的小说以《红楼梦》、《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为代表。

        《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红楼梦》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但胡适(1891年-1962年)及周汝昌(1918年-2012年)所证从现代观点来说疑点众多,并不具说服力——说该书以曹家生活为原型,还不如年羹尧家的富贵更对得上号(还出了皇贵妃)——乾隆还说《红楼梦》“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因清朝文字狱的关系,《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没有足够胆量展示真名。说作者是情僧、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不要把小说当自传,也不要把核心点评者不当作者,适当的煽情点评就是最好的促销)等任何一个都可以——因为都是虚名——当然把一个虚名的曹雪芹证得有模有样也是需要很高的功力。曹雪芹不是作者不可怕,不知道谁是作者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硬要把曹雪芹当作者。《红楼梦》以通灵石头、绛珠泪报神瑛甘露之惠、太虚幻境三条宿命线混杂在一起(这很可能是作者不断修改不断叠加的结果,不断修改叠加也导致小说出现许多互相矛盾的地方),在贪嗔痴爱恨恶欲望无边的尘世中幻想出一个美好的尊重女性的大观园世界,最后又宿命般地败落毁灭,宛如红楼一梦。《红楼梦》本身并没有完稿,原为80回的“脂本”。120回的“程本”是高鹗(1758年-约1815年)以“脂本”为底本改写,后续的四十回与四十三卷本的《金玉缘》简直如出一辙,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因《红楼梦》的残缺和作者的朦胧缺失,成就了一大批靠《红楼梦》吃饭的红学专家。如维纳斯般的残缺本是一种独特的美,这可能是《红楼梦》最大的魅力。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1701年-175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传播,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1640年-1715年)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地主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地主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礼教的精神。许多篇章的花妖狐鬼不仅多具人情,而且富有诗人气质,以诗句表情达意,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聊斋志异》不仅在国内深远,而且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英、德等六十几种外文译本。它已被写进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大百科全书,从而成为享有很高声誉的世界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旧称为中国古文学六大名著,简称六大名著。

        明代较著名的长篇小说还有:余邵鱼的《列国志传》(冯梦龙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他材料改编易名为《新列国志》,清初蔡元放又在冯氏的基础上略作修订润饰为最流行的《东周列国志》)、熊大木(约1506-1578年)的《全汉志传》和《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历史演义小说;熊大木的《北宋志传》、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郭勋(1475年-1542年)的《皇明英烈传》、袁于令(1592年-1672年)的《隋史遗文》等英雄传奇小说;许仲琳(约1560年-约1630年)的《封神演义》、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董说(1620年-1686年)的《西游补》等神魔小说;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玉娇梨》、《好逑传》等世情小说;李春芳(1511年-1584年)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的《皇明诸司公案》等公案小说。清代较著名的长篇小说还有:褚人获(1635年-1682年)的《隋唐演义》、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说岳全传》、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吕熊 的《女仙外史》、李绿园(1707年-1790年)的《歧路灯》﹑李汝珍(1763年-1830年)的《镜花缘》﹑玉花堂主人 的《雷峰塔奇传》、吴趼人(1866年-1910年)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伯元(1867年-1906年)的《官场现形记》、刘鹗(1857年-1909年)的《老残游记》、金松岑(1874年 -1947年)与曾朴(1872年-1935年)创作的《孽海花》等。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四十二章 古典文学高潮: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