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三夜的J9营终于在周日结束了,多出来的一夜留给沉淀。
在闭营仪式结束后的我,才开始从那个场里慢慢缓和下来,和拖着行李箱的梦蕾在购物广场里闲聊了很久才离开。
#营前
判断不清,我的紧张感是不是在收到营前信的时候就隐隐若现了。
我不是喜欢应付的人,在擅长的领域还总喜欢耍完美主义和竭尽全力,(Of course 还有一个原因是JOBinn的每一份邮件通知都相当正式详尽!不免提醒我严肃以待……)但看完营前任务的主题,粗略接触了C组各种满满商赛、项目大赛履历的伙伴们,直觉我应该不是那个适合主持这个过程的人,然而直到上周日中午,组里一直没有人站出来张罗营前任务的事,于是我硬着头皮出来了。
结果一方面紧张组织一方面又忐忑被大家嫌弃 “没idea还老干着急瞎扯淡”,头疼进度却又无从下手,绝望.jpg。——最终第一次讨论自破冰失败,惨烈告终。【那时候挺想call教练的,只是没下得去手。大概是教练太帅恐惧症吧。】
后续两场讨论暂且不多做介绍。
#营会Day1、2
19号晚营会开始,第一夜+第二天上午都是氛围相对轻松的开启环节。念念不忘魔性的30s自我介绍和BD集团那位老师带领游戏时提醒的,“当你攀爬到高峰或更高的位置的时候,请不要忘了你脚下的人。”
第二天下午是企业经营的沙盘模拟体验。向来对复杂的规则不能较快的get point,小组内又大把商科、财会相关专业的伙伴,我自动选择了退让,找了个大管家当。之后受“操盘手才能碰钱币”的规则限定,本来还专注数钱币的我似乎至此失去了游戏的参与权。于是尝试趁空看看游戏规则和不时发布的市场动向——试图解救自己 “对游戏和很多专业名词(如股权、花喜鹊等)还一知半解” 的状态。这成为了我在全营会中最懵逼的一个环节。
晚上的节奏在和多位教练、inners的交流中重新放缓。过程中,听见大家对公益从业的选择大致相似,态度却有小小分化:有极力建议我们“别第一份工作即选择公益”的,有同样“对公益行业热忱,因薪资不得不暂时主动放弃”的,以及路亚的“觉得自己还没足够的能力让公益可持续,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再回来”……
一天下来质疑和认可兼具,wuli 恺恺和William顺势坚持进行的组内分享,让我们的距离开始近了一些些。【特别感谢】
后来进入了12h的产品生产阶段,并在Day3早上进行了路演。(听说我们的摊位颜值最高hhh)
#营会Day3
下午的开场即是接近3个小时的 “脱颖而出” 群面环节,第一轮即被out的我开启了 “围观术”,一边惊叹于二畅等伙伴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也一边感觉自己真是怎么想怎么惨烈。太厉害了!!
之后是好哥带领的 “生涯幻游”,情绪在也在这个环节开始要溢出,迎接直击灵魂式的发问:
好哥:“想象一下……3年后的自己会在哪里上班,有没有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一种冲撞感持续在心里激荡着。反馈环节,到教练们的发言刚开始有些哽咽……)
……
好哥:“JOBinn到底是什么呢?”
紧接着PPT上出现的第一个标签 “最真实的职场体验”。【嗯,实实扎了一下我的小心脏。详情请见底下 “复盘” 板块】
再后来是J营证书颁发……闭营仪式结束后,无心拍照的我很快先离开了培训的大教室。等人流出来后,特地想当面和路亚说声“感谢”、加个微信,没想到 “欲语泪先流” 。被温暖的路亚 “叮” 地变出个纸巾哭笑不得,和我做了拥抱算是告别。
收拾完东西和组里的几位伙伴去吃饭,开始有些东西可以聊开了。结束后还和小组的梦蕾待了很久~
#营后复盘
(组文水平堪忧,只能记录一下只言片语= =)
尝试去描述营会里感受到的冲击。
【1】
第一感还是前面提到的 “最真实的职场体验” 。
在JOBinn里,经历了 “魔性30s自我介绍”、“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职涯交换”、 “挖需求、找痛点、做产品、路演”、“小型群面” 以及十分特别的 “围观8个伙伴脱颖而出” ……于我,我有N多次感觉到 “无话可说、难以融入”,也一直feel到在场众多优秀的伙伴们共同营造的 “往上冲的势头”,以及对 “商业也是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这句话更多的认同。
(或许营队里的体验还远不及真实的职场,也未必是JOBinn的主打牌。这点可能来源于自己一直以来对于商业天生而来的极度排斥,所以也几乎不会去想、去看他们是怎样的一套运作逻辑,甚至很想划清界限,也未曾参与过企业的实习。)
在这过程中,心里的一个临界点被突破了,所有以前积攒的对于人、商业、社会的固化认知像有一种突然崩塌感。那种崩塌带来的不是直接的无力感,而像个罩子把你罩住,像极了恺恺分享的文里一句话——
“真正去竞争的时候,如果缺乏那个硬核能力,你的领导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能让你锦上添花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发挥出来了。”(注:不确定和作者表达的是否一样噢~)
但对照上面的引文,我好像更浮夸了?
我记起之前在微辣青年(另一家青年公益ngo)参加创变营会的经历:那个营会比较focus社会议题,我刚好在这个圈子混了有段时间,在那种场域里我甚至可以成为一个话题/议题探索的发起者。有人会说,因为你熟悉呀。但即使凭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我知道我会比较难短时间输出,这次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当我被丢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会把我整个人完全的屏蔽。
于是心里一直隐藏的顾虑好像忽地被放大了——我有想要做的事情,例如全职公益,但始终觉得没有经过什么系统学习、思维受限,我到底该直接工作还是读个研再出来呢?
自2月底来到上海,继续我Gap Year的第二个半年,这是我最想找到答案的。
因为莫名的连结(大概是对 “公益有成本” 这件事的深度认同吧 ),一门心思地想往这里钻,我从一线ngo的筹款岗位来到行业内的筹款人培育平台,试图在这里找到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但在这次营会中的 “屏蔽” 中,让我很强烈地感觉到,过于专注和认同的可能带来的陷阱——
习惯于已有的、熟悉的公益发展模式,容易pass其他的可能;
即使现在有一圈子人站在你面前,我似乎也很难有跟外界、跟圈子外的人对话的能力,无论是公益理念传播还是谈合作;
……
而带着这种想法(maybe是对商业的误解)继续往前走,我会始终无法真的接纳更多新的或不一样的东西,这样走下去无异于“固步自封”。【 那才真的好惨一女的。
幸好,趁JOBinn被推了一把,并且暂时发现外圈还不错 ~ 我决定,要出圈学习学习!
【2】
第二点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商业模式里各种基于人、资源等的闭环思维,还不太清楚怎么去描述,总归是实现可持续的计划需要去留意和设计的。
【3】
第三可能有点题外话,从广州到上海总有一种村里人进城的感觉。
特别在这几天,大家在交流时总会习惯的地用英文来替代一些词汇(简单的如做pre、marketing、consulting等等),虽然只是一些关键词,有时候个别词还是需要在头脑里检索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惭愧,在广州上学似乎没有那样深刻的体会。可能大家也没有刻意的练习,但环境对人的影响就真实存在了,还是给国际化大魔都点个赞!
#浴火重生?
营会结束第二天(前天)从早上起来到晚上入睡前一直是飘飘忽忽的状态,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于是打开电脑开始敲打下上面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
昨天上班和同事姐姐聊起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一份难得闲适的坦然——如僵持了很久的职业选择变得不再那么“非它不可”,以前想起要找个企业实习甚至觉得痛苦;点开之前报名的各大行业的扫盲课程,意外发觉自己可以尝试沉下心去了解所谓 “主流行业”了!……(可能有了更能和自己价值观契合的理由吧哈哈哈哈,也印证了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好像浴火重生一般,我看到自己从一个圈子里跳了出来,带着更开放的心态,和被打碎的自己准备继续跑了~
完。
sincerely,
谢谢JOBinn的项目团队,
谢谢教练William & 恺恺,
& C组和所有JOBinners,
还有,祝贺自己。
故事听起来可能觉得很搞笑,但它确实真实发生在我的生活之中。我选择记录下来直面:“呐,下限在这里了。” 这也是第一次挑战把一次活动的复盘尽量完整记录下来耶。
霓仔
201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