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你的焦虑

导读

你经常会焦虑吗?

对VUCA 时代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焦虑

对不能坚持打卡,经常断更而焦虑

对自身立的Flag实现不了的焦虑

是否被各种事由煎熬着

深陷其中,不能破解    ·······

最近看到一本书,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让我理解了焦虑现象的本源,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重塑了我的认知。

俗话说,思维决定行为,它成了我的灯塔,让我心能平静下来,知道在哪发力。

作者| 周岭

人民邮电出版社

周岭老师是谁?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啊

周岭老师以前是一个飞行员,2017年,他亲眼看到好朋友的生活发生巨变,离开了安稳的工作,对他触动特别大,当时他36岁,他开始反思自己,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的态度,他开始了疯狂的各种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对觉醒有了深刻的认知,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而且他是一位行动力超强的人,在读了成甲《好好学习》一书之后,决定开始“每日反思”,这一写不要紧,可贵的是一直坚持下来,而且这个“毫不起眼的“每日反思”帮他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他反思日记写到160天时,就决定开公众号了,而这本书就是经过连载得到实践反复验证之后作品,本着让更多人受益的初衷而出版,深受读者喜欢。

这本书的封面大家可以仔细看下,蓝色、红色分别代表我们的大脑的理性力量和感性力量,中间留白隐约构成了人的大脑,寓意一个人若是学会了用知识和智慧驱动理性和感性这两种力量,就可以获得认知觉醒。

本书结构非常清晰

上篇是愿望觉醒,你首先要点燃自己。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冰山以下的部分很难改变,但对人的影响又是非常深远的,因为他就像一棵树的根一样,愿望觉醒就是这样的根。

内观自己,通过了解自己的大脑,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的深度解析让大家理解底层原理;

下篇是方法觉醒,认识到重要性,还要辅助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外观世界就是通过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觉知力来助力自己走出混沌,迈向觉醒。

01

认识大脑、尊重天性

大脑是慢慢进化为三重大脑的,不是预先设计好的,从内到外为: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但是呢?三脑不是力量均衡的,他们各司其职,理应各自友好协作,但是呢,他们就像一个公司,每个人有自己的眼前利益考虑。

本能脑和情绪脑他们来自于爬行动物时代、 哺乳动物时代,经历过资源的生存威胁及资源匮乏年代,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对食物进行即时享受,对舒适产生强烈愿望,才不至于被吃掉、饿死。

还需要尽量节省能量,像思考、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视为对生存的威胁,会被大脑排斥。

即使发展到现在还是这样,就像我们老一辈父母,即使现在物质生活很好了,但他们经历过没有粮食的挨饿的年代,他们节俭的消费观还是很难改变的。

他们又因为比理智能发育时间长,相对是长老。

理智脑虽然是新生代,高级但是力量太弱小了。

所以我们面对开头出现的这种情况时,就感觉力不从心,知行很难合一。就是因为大脑的天性,趋易避难、急于求成

大脑的天性

趋易避难:只做简单的和舒适的事,不喜欢动脑子耗能的事情

急于求成:喜欢即时满足,看不到的结果就缺少耐心,容易放弃。

我们了解了大脑天性特点,知道我们这些行为并不是意志力不行,不自律,进而否定自我,那就更要坦然的接受自我,有这些行为不要责怪自己,先接纳自己,再思考如何打破天性,因为打破天性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02

打探焦虑本源,打破天性成长

我有一个女儿,今年9月要升入二年级了,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看到周围好多小学的家长给孩子报语文、数学、作文文化课之类,还有兴趣类班级,孩子排的满满的,我很不屑,至于吗?如果是我,以后文化课的补习班我可不会上。

但是上了一年级,周围的家长各种班报起来,无名地我有一种压力,在加上学校里三天两头考试,作为家长,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优秀的5%,非常焦虑,也就卷入了各种报课之中。

我在想,焦虑是什么?

开篇提到的对VUCA 时代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焦虑,

对自身立的Flag实现不了时的焦虑,

那焦虑到底是为什么产生呢?主要源于两点,

1、想同时做很多事,

2、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所以对于女儿学习的焦虑,是因为对于女儿要的太多,而产生了焦虑。

对于焦虑我们要有正确认知,焦虑是天性,所以我们没必要自责或愧疚。所以打破这种天性,就是觉醒

03

选择拉伸区学习,事半功倍

很多人也知道要打破天性,认知到要觉醒了。但是呢?

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感动了自己,但是唯独没有感动岁月,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大量的输入没有给他带来一丝安慰,徒增的是无尽的焦虑。

以至于他们质疑“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一群人,直到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让我以前不能释怀的、纠结的东西找到了答案,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惑呢?

因为我们限于到了低水平的勤奋,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什么是低水平的勤奋呢?

就是机械的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但是不经过大脑。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人们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如读书笔记往往只把书中的内容梳理罗列一番,只是简单的知识陈述。

Q&A    那教科书级的学习是如何呢?

选择正确的方向,并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舒适区边缘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就如同,一年级的小学生,你给他做题要选择比他难易程度高一点的题让他训练,他们学加减、10以内的、20以内的、一点点加大难度,既有成就又有挑战。如果一直10以内,他就容易感觉无聊走神。不能一上来就给他做乘除法。如果一上来就做乘除,进入困难区他就自信心受挫,容易畏惧逃避。

所以我们成人学习也是一样。读书学习时不求全,不求多。

一眼能看懂的,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又能引起思考的内容,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拉伸区,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学会它,不断地在螺旋往上,经过这样的大量的刻意练习,一点点突破自己的拉伸区,慢慢水位就变高,你就获得了飞速地成长。

04

行动清单-冥想&反思日记

文中周岭老师也介绍了行动清单,保障我们的愿望觉醒落实到行动上,真正发挥效能。

落地方法为人生五件套,5个行动清单,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促使这本书诞生的就是写反思日记

我就来介绍下冥想和反思日记

1、冥想

我第一次体验冥想,是2010年在一个培训课程中,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体验了10分钟,想象我们置身在大海边,非常放松,非常惬意地在海边。当时感觉心灵有一点安定,说不上来的一种感觉。

之后也没有在去尝试,后来也有听过,但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值得我去做的,直到把《认知觉醒》看了几遍后,感触特别深,周老师多次提到冥想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冥想是成长的快车道。激发了我强大的好奇心,来重新认识冥想。

冥想是什么呢?

冥想,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

冥想,带来极度专注可以帮大脑做健身操。

据研究,坚持冥想的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而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的人比较聪明。

Q&A

我们这里提到的冥想,和僧人的打坐还是很相近的,但还是有点区别,具体是什么呢?

① 冥想:来自于瑜伽,为了达到自身的一种好的状态,升生命之气的功法,

② 打坐:是佛教修行方式,放下我和妄想,成佛为目的。


2、反思日记

写反思日记,我觉得太有必要了,

今天特别有感触,在整理我每月看过的书时,7月的书单我都记不全了,查找了下记录才记全了,6月的更就想不起来了;

如果有反思日记,就可以重新还原当时的场景,促使我们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这个点是欣喜的、难受的、困惑的,只要他在心头燃起,就把它记录下来。

反思日记有以下好处呢?

1、可以提高生命质量的密度,也可以加快生命成长的速度。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过写反思日记可以提高生命质量,让每一天都很充实而有意义。

2、二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感知细节的能力

反思日记就是通过生活中触动你的事情,引发你的思考,能触动到你的事,首先你要有感知力,否则你对任何事都是绝缘的,还谈何反思呢?

越是好的反思,着眼点往往越细微,毕竟大而泛的事情大家都能感知到,而细微的变化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3、正视痛苦

人的天性就是回避痛苦,不想回顾重提,但是通过写反思日记,让我们分析回顾自己的痛苦,理智地以旁观者身份审视自己痛苦,进而解决优化,你就能获得重生。

写反思日记还有三个底层逻辑呢!

1、触动学习法

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这些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的感悟,人在舒适区边缘学习,成长是最快的。

2、运用了元认知

元认知要义是什么自己的感受和思维,进而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3、刻意练习的原则

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经常大量的刻意练习,实现蜕变。

反思日记这么重要,那如何写呢?复不复杂,放心吧,就三招,一学就会

1、描述经过:

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2、分析原因:

多问几个为什么,知道有深度的启发

3、改进措施:

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后记

当你面临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下来时,不用自责,达成和解;

当你面对焦虑时,给自己成长一些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通过认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通过在拉伸区范围的学习让我们的学习有成果,实现螺旋式的跨越成长。

冥想和反思日记让我们提升对自己的洞察能力,并且相信,坚持成长的事,突破阈值时,量变引起质变。知道不等于做到,行动是王道。

你想成为下一个畅销书作者吗?你想实现你心中的梦想吗 ?

那就行动起来吧!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定义你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