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孩的视角叙述故事的一大巧妙之处在于:无论故事多么忧伤,多么沉重,都会透露出一股浓浓的童趣与天真。这一视角,既和大人的复杂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又赋予了电影幽默感与生命力,为原本悲伤的故事刷上了一层轻松活力的色彩。
宋呈希,一个成绩不好,极厌恶妈妈唠叨的普普通通叛逆期少年,也许唯一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的同性恋爸爸刚病逝,且给他留下了一道迷雾。在这个对什么都似懂非懂的年纪,宋呈希渴望探寻答案。
小王和小三到底谁会赢?
小王其实是爸爸的同性恋人阿杰,只是因为比小三多了……一根,所以叫小王;小三是妈妈刘三莲,叫这名儿纯粹是因为名字取错了。
一纸保险单,引发一场“小王”与“小三”精彩的撕逼大战。
爸爸把保险受益人改成了阿杰,妈妈听说后气急败坏,找上门要保险金。而此时的阿杰并不知道此事,二人僵持不下。
妈妈的前半生无疑是失败的,努力讨好丈夫,最后却被丈夫告知自己是个同性恋;努力为儿子付出,却换来儿子的恶言相向;努力学着幸福,最后却不幸。丈夫死了,连保险金都没留给自己。妈妈与阿杰争夺的也许并不是保险金,她想为自己讨个说法,她想证明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还是有所得的,她想释放自己的不甘、愤怒与更多无法言喻的情绪。
他是坏人。他是坏人……吧?
阿杰,吊儿郎当的混混样儿,抢走了爸爸,抢走了保险金,而且爸爸死后他似乎并不难过,他一定是坏人。
可是……
“再怎么样我也算是你的继父”
“继母”
“怎么样我也是你的长辈”
原来……
阿杰叔叔是个好人,他只是外在不良,但内心善良。他没有抢走爸爸,他和爸爸彼此深爱。保险金也不是他抢走的,他事先并不知情。他不是不难过,他只是难过到忘记了难过。
阿杰至始至终是个深情之人。爱人来了,他深情拥抱;爱人走了,他深情目送;爱人离世,他深情缅怀。在这份感情里,悲伤多于喜乐,然而,他始终真心相待。无论生活多荒唐,他的色调始终是红色。甚至刘三莲跑到母亲那告状说他是抢别人老公的死同性恋和到剧场大闹,他也并未说什么。
影片最治愈的两个片段莫过于阿杰的母亲为阿杰的舞台剧献花和刘三莲将保险金让给阿杰,这两个片段都体现了释然、谅解与包容。母亲接受了阿杰同性恋的身份,我们能想象一个老人思想挣扎过程中的痛苦与无奈。刘三莲主动让出保险金,是她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的释然,同时也体现出她并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从前的偏执只是对不公命运的泄愤。
所以小王与小三谁赢了?
最后赢得胜利的其实是……鸡排。
影片的最后迎来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大家都不再纠结过去的委屈与痛苦,而选择从新面对生活。
关于小王与小三的战争,硝烟还未凝聚成火,就已被风吹散。以保险金为导火索的战争其实双方真正在意的不是保险金。小三一边嫌弃一边给小王收拾房间的表情可爱,小王一边不耐烦一边帮小三管教儿子的神情滑稽。
关于谁先爱上他的,已经没有探寻的意义。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都付出了真心,他们也都受到了伤害,他们都不应该被辜负。
该影片一改以往“同妻”题材电影的压抑,而选择用幽默阳光的方式包裹悲伤,使人耳目一新。催泪的情节、小孩视角加上涂鸦和动画特效还有幽默的台词,碰撞出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那就是当你正因某个情节而热泪盈眶时,突然某个可爱的动画效果或者某句搞笑的台词又立刻让你破涕为笑。
电影是用心制作的好电影,但缺陷还是很明显的。导演自己也承认,电影画面的构图是有瑕疵的,自己也并不精于剪辑,因此,才有了后期加动画效果的创意。但总之,应该是瑕不掩瑜吧。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故事的始作俑者宋正远,影片对他的描述并不多。虽然他的行径可憎,但所有人都并未把炮筒对准他。由此可见,导演并不想对任一个人进行批判,她的意图只是将这一存在于真实生活的社会现象拍出来而已。确实,现实中的很多同性恋者都会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做出和宋正远类似的选择,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更加的包容和开放。
最后,用宋呈希的话说:大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蠢的生物,他们以为用他们编的那些故事就可以藏住秘密。智障。
希望现实中的每一个宋正远、每一个刘三莲都勇敢认清现实,正视自己,不要再编那些无谓的故事自欺欺人,让更少的人受伤,让更多的人包括自己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