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2:认识世界的三种信息

能源、工具和对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三要素,这个很好理解,不需要做太多的解释。但是,信息是什么呢?我们好像很熟悉,但却又很难说清楚,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专门说明。

我把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分为三类:即狭义的信息、知识和观念。

所谓狭义的信息,我把它定义为特定时点上事物状态差异性的表达。怎么来理解这句话?什么是特定时点上事物状态的差异性?

想象一下,我们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四周看不到任何陆地,此时我们分不清东南西北,这意味着我们没有了方向的信息。

当然,你可以根据太阳的起落,或晚上的星空来判断方向,但是,如果连这些也没有呢?也就是说当任何方向都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时,我们就会彻底失去方向。

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至少还分得清楚上下。而如果我们跳到大海中,整个人完全沉没在海水中呢?我们还分得清上下吗?

也许我们借助海水中的生物可以明白海面是在哪里,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体内的血压,明白重力的方向。而这些信息都来自于环境或者我们自身的差异性。

如果所有的差异性都消失,比如你身处太空,并且用一个黑屋子将周围的一切信息全部隔绝。此时,你还会有方向感吗?当然,如果你四处摸索,感受到了墙壁或地板,你会慢慢推算出一些信息来,而这就是差异性带来的。

所以,我们描述一件事物,通常是在描述它的差异性,比如颜色、形状、气味、质地等等,差异越多,可得到的信息越丰富。

但是,在不同的时点上,事物的状态会发生变化,此时信息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一个物品从一处移动到了另一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描述它时,状态信息也会发生变化。

同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不光是位置可能发生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质地等各种各样的状态信息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但在某一个特定时点上,状态信息是确定的。

虽然,在不同时点上,事物的状态信息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有可能被预测到的。因为,事物随时间不同状态信息发生的变化一般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知识。

知识和狭义信息一样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论人类是否去观察或思考,或者不论人类是否存在,事物在特定状态的信息永远存在,在不同时点其状态信息的变化规律也永远存在,且非常确定。

因此,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认为:只要掌握了整个宇宙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就可以通过一组公式推断出宇宙的所有过去和未来。

同时,狭义信息和知识是可以被人类认识或发现的。

通过人类自身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或一些人类制造的传感设施,比如望远镜、显微镜、压力传感器、热力传感器等等,并且运用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组概念,人类便可以认识、发现这些信息。

此外,人类可以通过比较事物在不同时点上的不同状态信息,同时,运用基因赋予我们的归纳、总结、推理、演绎等高级思维能力,并通过假设、验证等一套实验方法,便可以发现状态信息的变化规律,即知识。

与狭义信息和知识不同,观念是一类特殊的信息,因为它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的。因此,观念是一种主观信息,人类消失了,观念也会随之消失。

为什么将观念也纳入到广义的信息内涵中去?

这是因为我们将广义信息看作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四要素之一,而且它在本质上扩展了人类自带的能源和工具,决定了人类利用能源和工具作用于对象的组织方式。不同的组织方式恰恰决定了,相对于人类的需要而言,能源和工具作用于对象的最终效率和效果。

然而,人类并不是绝对理性的,否则掌握狭义信息和知识便可以最大化产出效率和效果。相反,人类确定了一套自己的行为规则,这套规则是主观的,它只是人类制定出来用以确定自身行为和认知的一套判断标准,比如好坏、对错、美丑等等。这套规则就是观念。

除了狭义的信息和知识,人类独特的观念对广义信息发挥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站在人类的角度,从影响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来看,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

但是,与狭义的信息和知识不同,观念往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其观念也往往存在差异。虽然,形成观念也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但是,相比于狭义信息和知识的客观性,人类对这些原则和规律的共识则更可能是小范围的、临时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经济学2:认识世界的三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