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作教学的智慧》有感(二)

        在《内涵阐释》中,明确指出“写作是人类经过数千年努力而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活动和文化行为,应该有不少共性和规律。”

      记得曾做过一个关于农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的课题,课题研究的基点是农村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每周一次的作文课认为是“挤牙膏”课,学生对作文更是应付性的凑字数。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其实一直在想,造成当前学生惧怕作文或“难为情”作文的现状是什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从自身上找找原因呢?

        回想以前的作文教学,没有序列,没有计划,常常是快上作文课了,几个语文老师才在一块儿说上一句“几天的作文写啥题目”。接着,便是几个语文老师快速地扒拉手中的资料,草草的找上一个作文题目,了事。老师的无准备造成的是作文课成了随意或应付的程式化作文课:简单评上次作文---布置本次作文题目---简单说几点要求。管他学生如何“抓耳挠腮”呢,反正作为老师的我们已经完事。接下来只是“静等成文”。教师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无序性给学生的作文写作带来了零散性、应付性,久而久之,师生相互埋怨。

      静下来好好想想,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是否真正按照编者的意图去通盘考虑学段目标的训练、整本书的训练、单元目标的训练了呢?是否在深入钻研教材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写作训练了呢?

        在《内涵阐释》中,这样说到:要较好地实施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应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确定出那些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训练价值,我们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而是围绕这些“公共知识”,设计出若干个可以操作的、相对程式化的训练步骤。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那次的作文教学公开课。接到中学语文教研员秀红的给出的命题---《作文教学公开课》,说实话,当时的我真是硬着头皮接下的。为什么?芸芸众生的作文教学,我不知道从何下手。再说,从未尝试过作文教学公开课的我惧怕丢丑。

      接下来任务,就要尽力将其上好。

      不断地在头脑中筛选,查阅相关资料,最后,我决定向“如何描写”进军。可是,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描写?通过这一节作文课,我该让学生学会哪些描写的技能?

        请教同学,上网查阅,自己思考。最终,确定从引导学生“火眼金睛识人物”开始,逐步引导学生从一句话开始,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运用描写方法中丰富自己的扩展、丰富自己的细节描写。一节课,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地打开自己写作的大门,学生们在不断地思考、写作实践、交流中丰富文章。由开始的一句话,到简单的几句话,到饱含深情地写活自己笔下的人物、寄予自己的情感。学生念着自己所写的文字,感动得流泪;台下的老师听着学生展示的作文,鼓掌。那一刻,站在学生中间的我是幸福的,我用自己的努力、学生的配合,师生共同撬动了写作教学的大门。

      由此,我也深刻地感受到:写作教学,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诸如“描写很重要”之类的道理和写作要求,而应该是帮助他们学习诸如“如何做到具体生动的描写”的技能。

      摘录《写作教学的智慧》一文中的几句话,自己铭记并以示共勉:

      实现作文教学过程化,以下几项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列出构成写作能力的基本要素,如观察、描写、议论等;

      第二,将这些要素按照序列列为基本训练点,围绕每一个训练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训练步骤;

      第三,每一堂写作教学课或一个教学单元,分别训练一项能力,提高学生的分项能力;

        第四,分项训练时不排除综合写作能力的训练。

      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按照这样的“线路图”来训练,获得基本写作能力的目标是可以预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写作教学的智慧》有感(二))